妊娠高血壓癥是高齡孕婦的易感疾病之一,近年來,妊娠高血壓癥發生率在我國逐漸呈上升趨勢,其中高齡孕婦增長較多,其原因可能與高齡孕婦的生活、精神壓力,以及懷孕后營養攝入不均衡有關。如果在懷孕20周后,孕媽媽出現高血壓、水腫和蛋白尿這三大癥狀,很可能是患了妊娠高血壓綜合癥,簡稱妊高癥,主要癥狀為血壓升高、頭昏、頭痛、眼花、尿少、下肢或全身浮腫等,嚴重時可引起抽風、昏迷。
妊高癥的癥狀
水腫、高血壓、蛋白尿是妊高癥的三大癥狀,必須引起重視、及時治療。
水腫 常從下肢輕度水腫開始,如果經過適當休息后水腫可以消失為正常現象。倘若休息后水腫不消失,還在繼續發展,足踝部按之有凹陷;重者水腫可波及全身。皮膚發亮、眼皮也腫起來;有的外觀看上去水腫不明顯,而體重增加迅速,每周超過5.0克,這也說明有水腫,稱為隱性水腫,以上水腫就屬不正常了。此時,孕婦要少吃鹽,最好每日喝淡豆漿,有助利尿消腫,還可在醫生指導下,服利尿消腫藥物。
高血壓 妊娠高血壓是指收縮壓升到或高于130毫米汞柱,舒張壓升到或高于90毫米汞柱,或與基礎血壓(指孕前或孕個月以前的血壓)相比,上面的收縮壓增加30毫米汞柱以上,下面的舒張壓增加15毫米汞柱以上。血壓升高除注意休息外,還要吃鎮靜降壓藥物。如果治療后,病情不見好轉或出現頭昏、頭痛、眼花、胸悶等癥狀時,就要住院治療。
蛋白質 有的孕婦水腫、高血壓癥狀明顯,腎臟功能會受到嚴重影響,尿中會出現正常情況下不應有的成份,如蛋白或管型等。
子癇 妊高癥如得不到及時治療,病情有可能越來越嚴重,將發展為子癇。此病常常發生在妊娠晚期、分娩期或產后24小時內。
妊高癥的影響
妊高癥的病因還不十分清楚,但經過大量的研究,證明它主要的病理變化是全身小動脈發生痙攣性收縮、血液濃縮、血容量減少,使許多臟器缺氧,致使心臟、腦、肝臟、腎臟和血液系統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妊娠時胎盤也是一個重要器官,由于缺血缺氧使胎盤的功能降低,不能充分將氧氣和營養物質及時由母體向胎兒輸送,影響胎兒在子宮內生長發育,因此,妊高癥孕婦的胎兒宮內發育遲緩的發生率較高,出生體重低于正常的標準,容易出現羊水過少、胎便早泄、胎兒異常、胎動減少等情況。嚴重者可發生胎兒死亡。由于孕婦病情重,常常需要早結束分娩而造成早產;早產兒的生存能力低,容易出現窒息、肺炎、肺透明膜病等呼吸系統疾病,使新生兒死亡率增高。
易患妊高癥的孕婦
高齡初產婦及年老初產婦。
體型矮胖者。
營養不良,特別是伴有嚴重貧血者。
患有原發性高血壓、慢性腎炎、糖尿病合并妊娠者,其發病率較高,病情可能更為復雜。
雙胎、羊水過多及葡萄胎的孕婦,發病率亦較高。
夏季與初春寒冷季節和氣壓升高的條件下,易于發病。
有家族史,如孕婦的母親有妊高征病史者,孕婦發病的可能性較高。
預防措施
1 定時去做產前檢查
這是及早發現妊高癥的最好方法。每一次檢查,醫生都會測量血壓、驗尿及稱體重,并檢查腿部水腫現象。這些均是判別妊高癥的最重要指標,如有異常,醫生會馬上發現,及早采取對癥治療,控制病情,不致于發展得很嚴重。
2 合理安排飲食
妊高癥與營養因素密切相關。動物脂肪、熱能攝入過多,蛋白質、各種維生素、無機鹽和微量元素攝入不足,都會誘發或加重妊高癥。因此,正確指導孕媽媽合理安排飲食,對預防和控制妊高癥的發生發展非常關鍵。
3 生活規律化
從7個孕月起不做過重、過于激烈的工作和運動,減少家務勞動;身體疲乏時馬上休息,每天保證睡眠和安靜歇息至少在8小時以上,包括中午休息半小時到1小時;心態要平穩,情緒不大起大落,感到不適趕快去看醫生。
4 堅持做適量運動
經常散步、游泳或森林浴,增強抗病力。不過。要注意掌握以運動后感到舒適的原則。
5 合理控制體重的增長
身體過胖容易引起妊高癥。在28孕周后一般每周增重500克,因此每周體重增加應控制在500克以內。體重增加過快可能是合并了妊娠水腫,必須馬上看醫生。
6 采取適宜的躺臥姿勢
左側臥位可避免子宮壓迫脊柱旁大血管,容易使下肢大靜脈血液正?;亓餍呐K,減輕或預防下肢發生水腫。
Q 分娩后妊高癥能不治而愈嗎?
A 分娩后妊高征產婦的血壓需要一段時間才會恢復正常,而且產后3天內,仍是發生重度妊高癥的危險階段。患病產婦還是要遵從醫囑服用3天降壓藥,以控制血壓,保持血壓穩定。這些藥物不會對母乳喂養造成影響。
產后一個月務必要到醫院進行檢查,包括血壓、尿蛋白等檢測,多數人會在一個月左右恢復正常。如果此時血壓仍不能恢復正常,應請醫生及時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