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網絡監督是一種新型監督方式,已成為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的重要構成和最佳結合。因此,迫切需要深化對網絡反腐本身的認識。對此,從提高紀檢監察機關對網絡反腐的認識、提升官員回應網絡監督的積極性及提高公民參與網絡反腐積極性三方面進行了闡述,力求為反腐敗的社會參與機制的創新提出有價值的建議。
關鍵詞:網絡監督;網絡反腐;人肉搜索
中圖分類號: D630.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5-0237-02
新時期下我黨構建監督反腐體系,一方面要繼續健全拒腐防變的體制內相關機制,另一方面要充分借助一切有利于反腐的體制外輔助性手段。尤其是要比以往更加重視民意表達,給予普通民眾足夠的表達空間,形成體制內反腐懲處,體制外人民監督舉報,“上下互動,有效對接,舉國反腐,人人有責”的全社會反腐天網。網絡監督很顯然是實現這一設想的最合適手段,因此,迫切需要深化對網絡反腐本身的認識。
一、提高紀檢監察機關對網絡反腐的認識
紀檢監察機關應適應反腐形勢,提升對網絡反腐的認識,成為網絡反腐的整合力量。
1.加強反腐倡廉網絡宣傳工作,扎實推進反腐倡廉網絡文化建設
紀檢監察機關應適應反腐形勢,充分認識加強反腐倡廉網絡宣傳工作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反腐倡廉網上宣傳和輿論引導,形成健康向上的反腐倡廉網上主流輿論。如建設完善反腐倡廉網站、網頁,不斷開辟網絡宣傳陣地。紀檢監察網站是紀檢監察機關為適應信息時代發展的需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創造性地開展反腐倡廉宣傳教育工作的新載體,是宣傳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構建黨員干部接受教育的新平臺,只有辦好紀檢監察網站,主動占領反腐倡廉宣傳網絡陣地,正確引導輿論,才能在反腐倡廉網絡文化建設中贏得主動權。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除開設獨立的反腐倡廉網站外,還可依托政府門戶網站開通“廉政??薄ⅰ胺锤l道”等,依靠政府網站的巨大點擊率擴大反腐倡廉宣傳教育面。
2.繼續完善反腐倡廉網上宣傳聯席會議制度
定期召開會議,通報情況,研究解決問題。要通過聯席會議制度把管理網絡的職能部門、當地的各大網站動員起來,形成管理網絡的合力。
3.加強網上輿情監控
因此,及時關注網上輿情動態,在建立網絡監督信息快速反應機制的同時,應研究制定網絡輿情處置工作方案。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除認真嚴肅受理舉報中心網站接受的舉報、及對網民曝光的腐敗案情迅速介入調查外,還要廣泛地聽取民意、匯聚民智、收集信息,聞腐而動,跟腐而進,主動地發現案情。組建“網絡評論員”隊伍,積極策劃網上主題宣傳,對歪曲黨和政府的錯誤言論及時加以糾正和引導。
4.運用現代網絡技術,完善懲治和預防體系的大膽探索和嘗試,把現代的網絡技術運用到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為重點的反腐倡廉建設各項工作中,積極構建“效率高、剛性強、成本低”的新型權力運行監督制約機制。
二、提升官員回應網絡監督的積極性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民主參與度、信息公開度越來越高,迫切需要提高官員回應網絡監督的積極性。
1.破解官員的網絡恐懼癥
2010年5月,人民日報主辦的《人民論壇》雜志在人民論壇網、人民網、騰訊網等做了《當代中國官員的“網絡恐懼”》問卷調查,其中70%的受調查者認為,當代中國官員患有“網絡恐懼癥”,88%的受調查者表示官員的“網絡恐懼”是“好事,說明社會進步了”?!熬W絡恐懼癥”有我們的干部自身認識的一些問題,更有幾十年來我們的官員管理體制和制度的問題。
網絡輿論的洶涌,昭示著民眾對官員的監督和反腐熱情的高漲。對待網絡監督,官員不能一味地躲避、隱藏和遮掩,而應該擺正態度,開明包容,廣開言路;同時,時刻保持冷靜,對網絡上的質疑在認真核查的基礎上予以積極回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以平等、坦誠的態度和公眾進行交流和互動,消除公眾疑慮。這不僅對維護政府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大有裨益,同時也是網絡監督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2.“人肉搜索”亟待規范引導
2010年5月1日起施行的《杭州市計算機信息網絡安全保護管理條例》引發廣泛質疑。當月底,《浙江省信息化促進條例(草案)》公開征求社會意見。一部地方的信息化“促進”法規,引來全國各地公民對信息梗塞的擔心。
該草案稱:“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網絡與信息系統擅自發布、傳播、刪除、修改信息權利人的相關信息。”這一條款旋即被解讀為禁止“人肉搜索”(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互動搜索信息,如網絡尋人)。近年來,網絡人肉搜索事件頻發,引起了社會各方強烈關注?!叭巳馑阉鳌碧幱诨ヂ摼W規范與現實社會法律監管的真空地帶?;ヂ摼W上,“人肉搜索”有大量支持者。有網友認為:“‘人肉搜索’是網絡優勢的體現,這是一種不可控的自由。”“拼命地去曝別人的隱私其實就是為了正義。”“很多時候那些不道德的事情讓人感到氣憤,之所以要把他找出來就是想給他點教訓?!薄叭巳馑阉鳌痹谥T如通緝疑犯、披露侵犯公共利益的行為、官員腐敗等方面的確發揮了非常好的作用,但“人肉搜索”確實應該在一定的法律框架下行使。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分組審議刑法修正案(七)草案時,有人提出,保護公民個人信息,需要追究網絡“人肉搜索”者的刑事責任。來自法律界、社會學界、互聯網領域的許多專家呼吁,提供“人肉搜索”功能的網站應當自我約束,并承擔起保護每一個上網公民隱私權的法律責任。
3.建立公眾知情權與官員隱私權的平衡機制,在限制公共官員隱私權與保護公眾知政權之間建立權利平衡機制
知情權賦予了普通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監督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權利,因此,公民有權了解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尤其是官員的個人基本信息、親屬狀況、家庭財產狀況、廉政勤政、道德操守等情況。而“政府官員也有對私生活的合法預期,因為他們不僅是政府官員,同樣也是人?!惫姙榱私馀袛喙补賳T的適任性與廉潔性,適當知悉公共官員的一些個人情況及其社會活動是合理的,是正當的,因為公共官員的一些私人領域與公共官員的適任性、廉潔性也有關。只要不是失實的披露,不應該對披露者追究侵犯隱私權的責任,公共官員因其這些隱私被新聞輿論披露而提起的訴訟和損害賠償請求,法律應該與社會公眾區別對待,采取寬容的態度。同時,官員的基本身份是公民,也應享有普遍意義上的隱私權,官員為了維護自身形象和自身安寧,努力防止自身隱私被公眾所知曉,這就不可避免地與公眾的知情權形成了沖突。要解決此矛盾,必須對官員的隱私權予以限制,并且必須對限制的范圍和限制的例外作出規定。
4.官員應積極融入網絡,正確認識和對待網絡監督
在線交流、論壇對話、官員開博等,都是一些比較現代的互動交流方式,能在第一時間了解老百姓的訴求。在官民溝通渠道還不完全通暢、網絡輿論導向良莠不齊的背景下,官員開博無疑是一種網絡時代全新的信息溝通機制和利益表達機制,不僅有利于官員與百姓的溝通,也有利于引導一個地區的網絡主流輿論。期待官員博客在內容、形式、要求及地位等方面進一步完善,從而讓官員博客成為有效化解不和諧因素、增進網絡和諧以及社會和諧的一條嶄新路徑。
三、提高公民參與網絡反腐積極性
黨和政府對待網絡民意、網絡輿論、網絡監督以及網絡反腐的態度是十分明確且充分肯定的。上至國家最高領導人,下至各級政府機關一把手,都非常重視網絡輿論所表達出的真實民意和社會實情。通過互聯網了解民情、匯聚民智,成為中國政府執政為民、改進工作、推動民主的新的重要渠道。
第一,在全社會廣泛開展反腐倡廉宣傳和教育,宣傳參與檢舉揭發的渠道,尤其是網絡舉報的安全性、保密性、隱蔽性等優勢,為群眾創造參與網絡反腐的條件,培養和增強民眾的網絡反腐敗參與意識。
第二,加強對公眾參與反腐敗的權利保障,規定懲處打擊報復行為的懲戒措施,用法律保護群眾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加強網絡反腐與制度反腐的對接。
第三,廣泛動員和鼓勵各種社會組織對群眾參與反腐敗的行為予以法律援助、經濟資助和輿論、道義上的援助。
第四,為了鼓勵和維持公眾反腐敗參與的積極性,應公開和強化獎勵制度,對舉報有功的群眾予以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
參考文獻:
[1] 樓恩滿.論公共官員隱私權的限制與保護[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7,(8):108-111.
[2] 劉旭濤,周曉燕.多少官員患有“網絡恐懼”癥——當代中國官員“網絡恐懼”問卷調查分析報告[R].人民論壇,2010,(9):8-13.
[3] 葛維寶.隱私與言論[M]//王利明,葛維寶.中美法學前沿對話—人格權法及侵權法專題研究. 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21-86.
[4] 《中國互聯網狀況》白皮書[EB/OL].(2010-6-8)人民網-時政頻道.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11813615.html.
[5] 黃一.群眾參與反腐敗的途徑與權利保障[J].天府新論,2001,(5):6-10.
[責任編輯 李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