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大學生創業問題已成為社會熱點話題,其中英語專業大學生就業存在著自身獨特的問題與困難,然而英語專業畢業生具有一些特殊優勢,使創業成為可能的選擇。因此,有必要深入思考英語專業大學生創業問題,有針對性地構建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觀念體系、教學體系和組織保障體系,促進大學生成功創業。
關鍵詞:創業現狀;教育對策;英語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5-0268-02
近年來,大學生創業問題已成為社會熱點話題,其中英語專業大學生就業存在著自身獨特的問題與困難,然而英語專業畢業生具有一些特殊優勢,使創業成為可能的選擇。因此,有必要深入思考英語專業大學生創業問題,有針對性地構建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觀念體系、教學體系和組織保障體系,促進大學生成功創業。
一、 英語專業學生創業現狀調查
創業是一種經濟活力,大學生創業是時代和社會的需要。自1999年清華大學學生首開大學生創業先河,成立北京視美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后,大學生創業熱迅速在全國傳遞。大學生畢業后有的搞起了軟件開發,有的運作起了商業貿易,更有的開始了科學種田、建設新農村的實踐。在大學校園里,創業的概念也越來越被同學了解和接受。針對這種情況,對某普通高校2011年239名英語專業畢業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此次調查采用抽樣問卷調查形式和訪談形式。其中,發放239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00份。除了發放問卷以外,我們還訪問了就業指導中心的老師及其他學院就業指導老師對于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看法。
(一) 創業意識不明確
由于受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影響,中國大學生普遍缺乏創新意識和冒險精神。大多數高校畢業生仍然把能進條件好、穩定性高的大機關,大企業作為就業的首選,而這與創業所需要的客觀精神相沖突。隨著就業市場的萎靡不振,自主創業也逐漸被接受和實踐,但許多大學生的自主創業,往往是就業壓力下的被動選擇,他們缺乏對創業的深度認識和對大眾消費的深刻了解,這種消極的選擇是制約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重要因素。創業知識匱乏、經驗不足等因素成為青年創業的瓶頸。我國的創業教育體系還不太成熟,還沒有形成較完善的學科體系,亟待我們進行研究。創業政策宣傳不到位,政府指導創業的機構不明朗,缺少創業資金、創業環境也是制約大學生就業的因素。
(二)創業能力不強
大學生創業,他們對自主創業的看法和認識、影響因素、所需的準備條件、理想中的創業途徑怎樣?據統計 ,2004—2007 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雖然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大學畢業生參與自主創業的人數比例一直比較低。我國大學生創業比例是 1%,而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為 20%—30%, 其中成功率為 2% —3% 。我國大學生創業普遍表現為“生存型”,而不是“機會型”,在自主創業的大學生中,很少有人把創業作為一種理想的職業選擇。許多大學生自主創業,往往是就業壓力下的被動選擇,這種消極的選擇動機也是制約大學生創業的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三)創業教育效果不明顯
研究表明,我國當代大學生的創業教育仍是在“第二課堂”層面的“業余教育”。目前,我國高校開展的創業教育仍處于自發、分散、探索和啟動的狀態,創業觀念落后,創業教育的師資力量和質量有待提高。然而,國外學生創業其實并不僅僅限于大學生。發達國家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各個階段,都有比較系統的創業教育內容,一些國家還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比較好的社會環境和市場環境;社會上提倡、鼓勵創業,金融政策等方面也比較成熟。
二、 在英語專業大學生中開展創業教育的思考
很多研究者認為,應該結合中國國情,深入開展創業教育理論研究,設計好創業教育課程,營造創業的校園文化環境等。有關專家表示,中國大學生的創意具有很高的市場價值和社會價值,如果能夠加強創業教育課程和社會的激勵機制,他們的創新創業將會為中國經濟作出更大的貢獻。
英語專業大學生就業存在其獨特的問題與困難,然而,英語專業畢業生具有一些特殊優勢,使創業成為可能的選擇。國內目前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云,早年畢業于杭州師范大學外語系。因而,有必要深入思考英語專業大學生的創業問題,有針對性的構建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觀念體系、教學體系和組織保障,促進大學生成功創業。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師資質量
要提高商務英語人才的創業素養以適應經濟形勢的發展,教師得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力研究教學,課前是精心策劃者,課后是評價總結者,傳統教學有利于知識傳授,模擬教學與網絡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將三者結合起來,就是將教學過程與語言使用結合起來,將知識的獲得與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這是提高商務英語人才創業素養的有效途徑。
(二)加強創業指導,培養創業思維和創業能力
英語專業畢業生傳統上多從事教師、翻譯等職業,似乎不如管理、經濟等專業的學生適合創業。實際英語專業學生思維靈活,接觸外國先進事物較多較早,英語專業畢業生并非不適合創業,而是被傳統觀念束縛住了手腳。所以,對英語專業的學生要加強創業指導,培養正確的創業觀,有針對性地教授學生創業方面的基本知識,盡可能地組織實踐活動,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思維和創業能力。
1.對英語專業學生應認真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引航教育
第一階段,讀書期間通過兼職、做小本生意等積累社會經歷,補充經營知識,豐富管理經驗,完善自身素質。第二階段,興趣培養。英語專業對思維的限制相對較少,可以通過對各個方向的接觸來尋找自己的興趣所在,并將它發展為自己的事業。第三階段,創業領域的選擇。自己興趣所在領域有其發展前景,則可在該領域創業,如果該領域將被淘汰,則應選擇放棄。第四階段,創業前期準備。將創業進行一個比較細致的規劃,包括可行性分析、地域選擇、項目選擇、資金籌集、合伙人選擇等。第五階段,創業實踐。學校對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鼓勵措施,按照自己的創業規劃進行創業實踐。
2.要切實在大學生創業素質的培養上下工夫
首先,要塑造良好的創業心理素質。創業活動是一項面臨嚴峻挑戰和壓力的創造性事業,必須具備良好的創業心理素質。
其次,要培養創業所必需的綜合素質能力。創業要求創業人具備一定的管理、商務、稅務、投資、法律、創業知識等合理的知識結構,以及較強的綜合素質和合理的能力結構。
再次,要培養一定的社會能力。包括人際交往能力、談判能力、自我約束能力、適應變化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最后,要培養團隊精神。創業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學會凝聚整個團隊的力量,可以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
(二)充分發揮團組織優勢,增強服務創業的能力
組織優勢和資源優勢是共青團組織的固有優勢,要充分利用和發揮這些優勢,不斷增強服務大學生創業的能力。
1.創新英語專業學生實踐平臺。高校團組織應努力拓展社會實踐的功能和領域,加強社會實踐基地建設,走向街道、社區居委會,走向對內外貿易公司,將有潛在機會的用人單位、實踐基地逐漸建設大學生就業實習基地,并不失時機地將就業實習基地轉變為實際就業渠道。高校團組織還要積極利用社會資源為大學生提供就業前的實踐舞臺,積極開展“就業見習計劃”。
2.完善創業平臺。大學生自主創業是緩解當前就業壓力的一個渠道,也是大學生實現自身價值的內在需求。團組織應整合資源、創新機制,通過“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等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競賽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創業的意識和能力,也有助于把一些創業活動的優秀成果直接推向市場,可以大大激發大學生參與創業活動的熱情,使學生在創業實踐活動中接受創業教育,并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加強與科技創新園區、社會企業界的溝通和聯系,為學生從“計劃”創業轉為實際創業提供幫助。科技創新園區對外語人才的需求大,同時團組織應積極整合校內外資源,為英語專業大學生開展創業活動提供政策、資金、場地等的支持。
1998 年,教育部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關于外語專業面向21 世紀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指出:21 世紀的挑戰決定了21 世紀外語專業人才的培養規格。隨著對外開放政策的全面實施和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中國將按照國際規則來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領域,有步驟地開發金融、電信、保險、外貿、商業、旅游等服務業。這將對跨國公司產生更強烈的吸引力,國外貨幣資本、商業資本將紛紛搶攤,從而引發新一輪的對華投資熱潮。相對而言,英語專業畢業生自主創業的范圍也越來越廣,上面提到的幾種服務業為英語專業畢業生提供了很好的機遇。面對這樣的境況,他們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從實際出發,正確定位,做好創業的準備。
參考文獻:
[1] 苗密,孫金海.關于當前大學生創業現狀及對策的思考[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8,(2).
[2] 王揚銘. 創業教育:高校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戰略選擇[J].教育索,2006,(3) .
[責任編輯 張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