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定期開展質量體系的審核、評審,開展有效的質量監督,積極參加各級能力驗證活動,做好標準裝置的重復性試驗和穩定性考核,做好人員培訓、考核工作,做好抱怨的處理工作,是實現管理體系有效性持續改進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管理體系;有效運行;量認證
中圖分類號:G4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5-0199-02
《實驗室和檢查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中明確指出:“實驗室和檢查機構應當建立能夠保證其公正性、獨立性和與其承擔的檢測、校準和檢查活動范圍相適應的質量體系,按照認定基本規范或標準制定相應的質量體系文件并有效實施”。2008年年初我所通過了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考核,通過考核更進一步完善了我所的管理體系有效運行。在整個體系有效運行當中,為了做到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結合自己的工作體會,筆者認為,定期開展質量體系的審核、評審,開展有效的質量監督,積極參加各級能力驗證活動,做好標準裝置的重復性試驗和穩定性考核,做好人員培訓、考核工作,做好抱怨的處理工作是實現管理體系有效性持續改進的重要環節。
一、定期開展質量體系的審核、評審工作
質量管理體系包括實施質量管理所需的質量機構、程序、過程和資源。審核是對實驗室活動和過程進行檢查的有效管理工具,審核的結果可為管理者采取措施提供信息,定期開展質量體系的審核、評審是質量體系有效運行的標志,也是不斷發現問題、持續改進質量體系的基礎,包括質量體系的內部審核、管理評審。
1.每年年初我們都會制定內審計劃,內審的時間都是在當年的12月份進行。所要內審的內容主要是:組織與管理、人員、設施與環境、儀器設備和標準物質、量值溯源和檢定方法、樣品管理、記錄、檢定報告以及顧客抱怨等多個方面。內部審核采取查閱質量記錄、技術記錄以及現場檢查的方式進行。對于發現的不合格工作,立即運行“不合格工作控制與糾正和預防措施程序”,制定切實有效的糾正措施,并實施跟蹤審核;對于潛在的問題,制定預防措施,防患于未然。開展內部審核是要保證質量體系持續符合要求,是本所內自己進行的一種自我約束、自我診斷和自我完善的活動。其實質是質量工作檢查,是檢查檢定工作是否持續不斷地按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運轉,驗證各專業室的實際運作是否持續符合所建質量體系和評審準則的要求,發現質量體系中的不合格,并通過實施糾正和預防措施進一步提高質量體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每次在內審過程中我們重視“回避”的原則,確保內審的客觀、公正。因此,每次內審工作都能得到被審核部分的高度重視,使不合格工作糾正措施的實施,預防措施的制定及時、準確、高效。
2.每年的1月份進行前一年的管理評審工作。管理評審由所長主持,其所內的質量負責人、技術負責人和各專業室主任均參加管理評審。管理評審的主要輸入內容是:政策和程序的適應性;管理和監督人員的報告;近期內部審核的結果;糾正、預防措施的有效性;工作量和工作類型的變化;意見的反饋、投訴;改進的建議以及質量控制活動。在資源和員工培訓等多個方面進行重點討論,以確定如何在下一年進行質量管理體系的過程改進,檢定工作的質量、服務質量的改進,質量體系所需資源的改善,并在會上對現有的質量管理體系以及檢定工作是否符合要求作出評價。
通過開展管理評審確保質量體系的持續適用性和有效性。管理評審是為了確保質量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以達到規定的質量目標所進行的活動,也可以說是我們一年工作的總結,通過管理評審對管理體系進行必要的改進。
二、開展有效的質量監督工作
質量監督工作是保證管理體系持續有效運行的第一道防線,對檢定工作進行足夠的監督是確保檢定工作初始和持續能力的重要措施。質量監督檢查的主要內容是:對從事檢定工作的人員,對實施檢定的全過程進行監督。它包括檢定人員是否按現行有效檢定規程實施檢定,是否按從事檢定工作規程(規范)進行操作,檢定記錄的信息量是否足夠,原始記錄的填寫是否符合規定要求,數據處理及檢定結果是否客觀公正,出具的檢定證書是否與原始記錄相符,檢定室的環境條件是否符合檢定規程或規范的要求。對于發現的問題提出可操作性強的糾正及糾正措施,并對整改情況實施跟蹤驗證,必要時還可運行“不合格工作控制與糾正和預防措施程序”。對于監督頻次來說,要對檢定工作的質量實行每季度不少于1次的監督,要對各專業室的每個檢定員進行監督。對檢定質量有重要影響的人員,可適當增加監督頻次,特別是對新上崗或新調入人員要求每月進行一次監督,等該人員完全掌握檢定工作過程并能保證質量時,可延長監督時間。
三、積極參加各級能力驗證活動
能力驗證是利用實驗室之間比對來確定和展示實驗室能力的活動,是確保實驗室維持高的檢定水平而對其能力進行考核、監督和確認后的一種驗證活動。通過參加能力驗證活動,可以使實驗室對其出具的數據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進行客觀評價,可以使實驗室對其出具的數據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進行客觀評價,也是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程序的一種補充。
四、做好標準裝置的重復性試驗和穩定性考核
做好標準裝置的重復性、穩定性考核是為了保證本單位計量標準的準確可靠,是所開展項目的技術保證。2008年國家對《計量標準考核規范》進行改編,對其重復性和穩定性也進行改動。2008年以前的重復性試驗是選擇一個特別穩定的測量對象來進行測量,而現行的規范中規定,為了使評定得到的不確定度可以用在大多數的同類測量中,重復性試驗所采用的測量對象應是常規的測量對象,而不是采用穩定性良好的測量對象。
對于穩定性考核來說,必須選擇穩定的測量對象來作為穩定性測量的核查標準,而對于新建計量標準,每隔一段時間(大于一個月)用該計量標準對核查標準進行一組n次的重復測量,取其算術平均值作為改組的測量結果。其觀測m組(m≥4),取m個測量結果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作為新建計量標準在改時間段內的穩定性,對于已建計量標準,每年用被考核的計量標準對核查標準進行一組n次的重復測量,取其算術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以相鄰兩年的測量結果之差作為該時間段內計量標準的穩定性。
五、做好人員培訓、考核工作
在影響各專業室檢定工作質量的諸多因素中,人員是最重要的因素,各專業室高低優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員素質和水平。因此需要制定切合實際的檢定人員培訓計劃并有效實施。檢定人員培訓計劃是管理評審輸入之一,制定符合本單位實際情況的檢定人員培訓計劃并有效實施是確保檢測質量的關鍵環節;檢定人員積極參加各類培訓,不斷提高檢測技能和水平至關重要;組織形式多樣的檢定人員考核,是評價培訓效果的有效手段。我單位通過組織筆試、口試、實際操作等多種形式的考核,確保檢定人員持續的能力和水平,在提高水平的同時,注重實踐技能的提高。
六、做好抱怨的處理工作
做好抱怨處理工作是為了正確并及時處理顧客對我所工作質量的申訴,維護顧客權益和本所的社會信譽,保證我所出具的檢定結果的權威性、科學性、公正性,通過對抱怨的處理,不僅充分體現了本所的業務水平和檢定能力,贏得了顧客的信任,還提高了本所聲譽。
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的持續改進是提高檢定工作質量,滿足日益增長和不斷變化的需求和期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永無止境的,是我們永恒的追求、永恒的目標、永恒的活動。
參考文獻:
[1] 實驗室和檢查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Z].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第86號),2006.
[2] 實驗室資質認定工作指南[M].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2007.
[3] 法定計量鑒定機構考核規范[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07.
[4] 計量標準考核規范[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08.
[責任編輯 張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