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萬頃松江濕地旅游作為哈爾濱發展新戰略的啟動點之一,對于改善哈爾濱市生態環境和投資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松江濕地旅游開展以來所取得的成績和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簡要的回顧和總結,并指出松江濕地旅游應走品牌化發展的道路,最后對如何進行品牌開發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松江濕地;旅游品牌;開發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5-0084-02
一、 哈爾濱萬頃松江濕地的發展簡況
經過一年的發展,哈爾濱萬頃松江濕地旅游活動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規模,濕地旅游十三大景區開門迎客,濕地旅游產品體系雛形初見。濕地旅游活動項目建設和運營狀況也初見成效,如:濕地旅游文化節的盛大開幕對哈爾濱市“夏都”城市品牌形象進一步得到提升起了積極的作用;松江濕地旅游發展中市場化運作模式的探索也成為哈爾濱旅游業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的亮點;由發展濕地旅游為啟動點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處于大發展時期,旅游碼頭、游客服務中心處在逐步發展和完善的過程當中。同時,松江濕地旅游的開發對區縣經濟的發展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對相關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勞動力就業等問題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哈爾濱萬頃松江濕地旅游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
由于哈爾濱還沒有發展濕地旅游的經驗,對松江濕地旅游的地脈和人脈還需要進一步去認知和挖掘,所以在發展初期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需要政府和學界的專家學者認真對待和解決。
1.哈爾濱松江濕地旅游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不高,主打產品缺少吸引力。由于哈爾濱發展時間較短,存在名氣不夠大、品牌不夠響的問題。濕地旅游的主題不夠突出,難以形成巨大的品牌效應。這樣,就導致省內外游客對它的認知度不夠,參加濕地旅游的游客數量較少。
2.哈爾濱松江濕地旅游產品單調低端,同質化問題突出,缺乏文化內涵。由于松江濕地旅游產品資源過于集中,近距離建設造成很多產品雷同,無特色。由于各相關部門自主建設,缺乏統一的規劃和技術指導,再加上產品建設者多為非旅游從業者,所以產品文化內涵匱乏,濕地項目的建設者對于濕地文化的內涵缺乏深入的認識。
3.哈爾濱松江濕地旅游活動缺乏準確的市場定位和營銷策略,同市場銜接不配套問題突出。過多地強調門票經濟效益的直接后果令缺乏旅游經營管理經驗的農民從業者同市場完全割裂開來,過多地依賴政府的扶持,缺乏可持續發展的經營理念,濕地旅游產品的價格同市場消費水平和消費習慣嚴重脫離。由于門票過高,在客觀上阻礙旅游者大量進入的同時也把旅行社擋在了門外,從而限制了濕地旅游繼續發展的空間。
4.從事松江濕地旅游的從業人員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不高,成為制約濕地旅游繼續發展的一個瓶頸。由于松江濕地旅游景區主要處于城鄉結合部,所以從業人員多為農民。在開發管理過程中,缺少專業經營人才,管理不規范,缺乏品牌服務意識;餐飲衛生標準和條件不能達到旅游活動的基本標準。如有些景區導游的文化素質、講解技巧、裝束及舉止等軟性服務不規范,其他的接待服務也缺乏標準的語言等等。
三、對哈爾濱松江濕地旅游進一步發展的思考
思考之一:萬頃松江濕地旅游從字面理解,嚴格來講是生態旅游范疇,即是利用生態環境作為旅游發展的資源從事旅游經營的一項活動。在全球大力倡導生態環保的世界性主題下,中國也加大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對破壞環境的處罰力度。從目前哈爾濱松江濕地旅游發展的情況看,無論是學術界還是工作在濕地旅游一線的旅游從業者,他們對哈爾濱松江濕地旅游開發的目的和形式的認識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厘清哈爾濱松江濕地旅游發展的思路和途徑是我們目前應該思考的問題之一。筆者認為,哈爾濱萬頃松江濕地旅游活動的開展是進行哈爾濱水生態系統修復試點城市的一個重要措施,是哈爾濱市委、市政府為改善哈爾濱廣大市民的生存環境的重大舉措,是作為哈爾濱發展新戰略的一個切入點,中心目的是為優化哈爾濱的人居環境和投資環境而服務的,是對哈爾濱經濟發展軟硬件環境的改造,是服務于哈爾濱新戰略全局的一個啟動點,而不是單純意義上的為發展旅游業而進行的一項利用生態資源進行的開發活動。這是全體戰略的執行者和參與者必須清醒認識的,即哈爾濱進行的萬頃松江濕地旅游開發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態環境和生態效益,最終把它轉化為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思考之二:松江濕地旅游活動開展一年多來,新聞媒體的宣傳效應起了很大的作用,這是值得肯定的。那么在未來的發展中,哈爾濱的宣傳重點應該如何定位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之一。濕地旅游作為生態旅游的重要形式之一,其環境的可持續性利用是十分重要的。哈爾濱現在開發的萬頃松江濕地旅游是利用原生態資源開發旅游活動,這同杭州的西溪濕地的次生態濕地是有著天壤之別的。所以筆者認為,在未來的新聞宣傳和促銷中,哈爾濱媒介的宣傳應該側重于濕地生態環境的開發和保護對提高城市生存環境的意義上。哈爾濱大力開發濕地的活動是為了保護好濕地,讓濕地在哈爾濱市充分發揮它的功能和作用。在全球轉暖幾乎是不可逆轉的情況下,濕地對哈爾濱這座城市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帶給它“濕潤”和“清涼”,夏都的真正魅力即在于此。而今年初夏哈爾濱游客的劇增同南方城市普遍高溫有著很大的聯系。
思考之三:哈爾濱松江濕地旅游活動開展一年來,知名度在逐漸擴大,隨著宣傳力度的不斷加大,這個城市品牌將會產生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知識產權就成了哈爾濱可能會面對的一個問題。亞布力的滑雪正是因為知識產權沒能得到認真地對待,周邊的小雪場最后把亞布力這個“大老虎”給拖垮了。對松江濕地旅游概念的界定,哈爾濱有自己的范圍區間,但是有可能其他地區會利用松花江來偷換概念,松江濕地旅游千萬不能走亞布力的老路。
四、萬頃松江濕地旅游走品牌化發展道路的對策建議
筆者認為,哈爾濱松江濕地旅游深度開發的發展思路和路徑是整合力量,打造精品,走品牌發展之路。要在積極打造品牌旅游產品、品牌旅游企業、品牌旅游服務上尋求突破。
1.打造松江濕地旅游核心體系,塑造品牌產品。應該有一個明確的架構,發展方向要明確,重點要突出。加強松江濕地旅游宣傳,樹立濕地旅游品牌形象,要通過宣傳哈爾濱的濕地文化來營造一個生態環保城市的品牌形象。哈爾濱應該通過深入開展濕地主題的探討,發動社會各階層共同來詮釋和開發城市濕地文化,探尋“大美濕地”或“最大的城市濕地”的核心所在,把濕地旅游的潛能完全發揮出來,把哈爾濱人熱愛生態,熱愛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生存環境的思想呈現給世人。
2.加強松江濕地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政府部門應該根據市場需要,負責培養和選拔專業人才參與到松江濕地旅游活動中,有機地將他們和市場結合,為提高濕地旅游管理水平提供人才保障;要大力提升服務水平,通過對松江濕地旅游的從業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提升他們的專業服務水平,要采取市、區和景區三級分層培訓的方式,加強對導游員和從業人員的培訓,從而達到標準化、人性化和細節化服務。
3.整合力量,打造精品,走品牌發展之路。濕地旅游經過近兩年的運行,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為深化開發和提升層次,需要從策略上進行適度調整。今后應著眼于哈爾濱區域外的競爭,整合優勢資源,合力開發濕地旅游精品。要增加休閑和體驗類項目,盡快開發水上實景演出和水上娛樂項目,快速樹立起品牌,以求更大程度地瓜分市場蛋糕,獲得更多份額。在哈爾濱現有條件下,應重點培育松花江濕地旅游文化節、太陽島濕地、呼蘭松花江避暑城和濱江濕地景區,打造哈爾濱濕地旅游核心品牌。特別是要匯集各方力量,將呼蘭區松花江避暑城打造成集旅游、房地產、商貿、會展、休閑、娛樂、文化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旅游綜合體,使其成為哈爾濱未來濕地旅游核心品牌,以及未來城市發展的新增長點,乃至帶動一個城市新區的發展。
4.全力打造濕地旅游企業和產業品牌,有效擴大聯動效應。在實質性拉動造船業、航運業、促進周邊農業轉型之外,還要在產業鏈條延長、與其他產業融合上下大功夫。建議以哈爾濱松江濕地旅游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為龍頭企業,打造哈爾濱濕地旅游投資集團。以其為核心,拉動太陽島濕地、呼蘭松花江避暑城和濱江濕地景區等企業發展,培育哈爾濱濕地旅游企業新品牌。利用太陽島5A級國家旅游景區品牌優勢,借助太陽島五星級酒店等基礎設施優勢,積極開發旅游會展培訓等下游產業,延伸產業鏈條。
當然,上述品牌建設僅僅依靠自身的完善還不能達到目標,還需要有體制、資金和政策環境的全方位保障。如哈爾濱松江濕地旅游深度開發還需要積極推進各地濕地旅游管理機構組建,明晰職能,強化行政管理能力;適度增加政府濕地旅游專項經費額度,向重點項目傾斜;發揮旅游投資公司的主力作用,推進多渠道融資;積極制定濕地旅游發展的優惠和扶持政策,為濕地旅游發展保駕護航。總之,只有具備了良好的環境“生態”,才能保障濕地品牌的健康成長和發育。
參考文獻:
[1] 趙磊,吳文智.中國濕地生態旅游研究進展[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9,(3).
[2] 劉曉莉.濕地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模式研究——以黃河洽川風景區為例[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6.
[責任編輯 王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