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勝任特征是指在組織中,能將其成員中工作績效優秀者與一般績效者區分開來的個人潛在特征。決策型領導者的勝任特征包括知識、能力以及人格特質三個方面。
關鍵詞:決策型領導者;勝任特征;模型
中圖分類號:C93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5-0225-02
一、勝任特征的概念、歷史及類型
勝任特征(competency),也譯作勝任力。在拉丁語(competentia)中,是指有學問的意思。美國心理學家McClelland于1973年首次提出“勝任力”概念[1]。英文中勝任特征(competency)與勝任力(competence)在內涵上并沒有本質區別[2]。關于勝任特征的定義,國內外有各種各樣的觀點。綜合各家學說,筆者認為:勝任特征是指在組織中,能將其成員中工作優秀績效者與一般績效者區分開來的個人的潛在的特征,這種特征能預測員工的未來的發展。勝任特征有三個特征:第一,深層次性。它是個體的人格方面的特征,而且是人格中深層的、穩定的部分。比如自我概念、態度、信念價值觀等;第二,預測性。勝任特征能夠預測員工在某一工作職位上的未來的績效;第三,效標性。勝任特征是優秀員工或優秀績效的心理標準,通常為組織中績效前10%的員工所具有。
19世紀末20世紀初,Taylor在伯利恒鋼鐵公司進行了“管理勝任特征運動(Management Competencies Movement)”。他認為:可以按照物理學的一些原理進行組織中的管理活動。他通過時間-動作分析(Time and Motion Study)來識別員工工作能力的差異,并以此來提高員工的工作績效[3]。
目前,《財富雜志》500強中已有超過半數的企業運用勝任特征模型來選拔和評價員工[4]。McClelland等人經過多年研究,提出了勝任特征冰山模型(The Iceberg Model)[5]。冰山模型把勝任特征形象地比喻呈漂浮于水中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代表的是表層特征,如經驗、知識、技能,這些特征是容易感知的,但并不能預測或決定個體能否有卓越的表現,而處在水下的部分代表的是深層勝任特征,如社會角色(social role)、自我概念(self concept )、態度(attitude)、人格特質(personality trait)、動機(motive)、價值觀(value)。
另一種觀點是Spence的洋蔥模型(The Onion Model)。洋蔥模型認為,勝任特征是由表層向里層的多層結構,里層的核心特征即勝任特征[6]。
勝任特征的類型研究分為兩個方面,其一是通用勝任特征模型。這種模型可預測大多數行業的職業勝任行為。Spencer在1993年提出了通用性勝任特征模型的6大類20個勝任特征(見表1)。其二是特殊行業的勝任特征模型。Spencer在1993年提出了5個行業的勝任特征模型:專業技術人員、銷售人員、社區服務人員、管理人員與企業家[4]。
二、決策型領導干部勝任特征模型創建的理論構想
勝任特征模型研究由來已久,但決策型領導者勝任特征模型的研究國內外還屬罕見。
根據心理學、管理學、文化學的理論,本研究在遼寧沈陽、大連兩城市調查了在行政機關或國營大企業的高層領導者,并采訪了相關專家以及許多社會知名人士。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中國決策型領導者勝任特征模型的理論構想。
(一)決策型領導者的概念
決策型領導者一般指在組織中處于高層,負責制定組織發展戰略的以及實施組織戰略管理的領導者[5]。
決策型領導者不同于基層領導干部。中層一般側重于執行能力,基層一般則側重于具體業務的操作能力,而高層一般則側重于決策能力。決策型領導除了要了解組織的基本業務,以及負責內部管理工作外,還要對外負責經營,制定組織發展的目標、戰略等多項工作。所以,決策型領導者要求具備其他層次領導者可能不必要的素質。
(二)決策型領導者的知識勝任特征模型
知識是人類社會經驗的總結,也是個體頭腦中的經驗系統。決策型領導者的知識應由以下3個方面組成。
1.通識性知識:這是關于各個學科一般原理的知識,主要包括文史哲、科學一般原理、藝術等方面的知識。
2.職業知識:這是指與決策和高層管理相關的知識,主要包括管理學、組織行為學、經濟學、人力資源管理學等方面的知識。
3.預驗知識,這是關于應對各種社會突發事件的知識,包括“是什么(What)”,“為什么(Why)”,“怎樣做(How)”,“誰能做(Who)”等方面的知識。預驗知識相對于經驗知識來說,更具有主動性、多元性和應變性的特點。
(三)決策型領導者的能力勝任特征
能力是順利完成活動的必須具備的心理特征。決策型領導者的能力勝任特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智力:這是指接受、儲存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注意力、創造力,其核心是思維力,頂峰是創造能力。
2.經營管理能力:這是指組織運行所需要的職業能力,包括計劃、控制、監督、協調、激勵、領導等。
3.人際能力:這是指人際交往、人際關系能力,包括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個人影響力等。
4.決策能力:這是指制定組織發展戰略和對組織進行戰略管理的能力,包括分析、綜合、比較、分類、抽象、概括、具體化、系統化等能力。
(四)決策型領導者的人格特征模型
人格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穩定的、獨特的、本質的、具有傾向性的綜合心理特征。根據Cattel的16PF的人格理論,筆者認為決策型領導者的人格特質模型如下:
(五)決策型領導者的體力、品德與技能勝任特征模型
體力是一個人體能、體質和體能的狀況。
技能是一個人職業工作具體技術及其操作。
這兩者對決策型領導者作用較小。
品德是社會的道德準則在一個人身上的具體體現,是所有人都應具備的一個社會所要求的道德品質。
決策型領導者和勝任特征模型中,能力素質最重要,其次是知識和人格,最后是品德、技能和體力。
這好比一架飛行器,能力是機頭,人格是機身知識,技能是兩翼,體力品德是基礎。
本研究根據科學原理、專家效度以及訪談法,通過定性分析來對決策型領導者的勝任特征模型進行理論構想。進一步的研究還要通過測量法、BEI訪談等方法進行定量分析,最終構建既具有理論意義又具有實踐價值的決策型領導者的勝任特征模型。
參考文獻:
[1] McCelland D C.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3, (28):1-14.
[2] 新英漢詞典編組.新英漢詞典[M]. 上海: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3,(12).
[3] 盧盛忠.管理心理學[M].浙江: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6, (7).
[4] Spencer L M Spencer. S.M. Competence at work: Model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M].New York; John WileySons, Inc,1993.
[5] 安鴻章,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一級技能)[J].中國勞動與社會保障出版社,2010,(1):1-3.
[責任編輯 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