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本科教學的最后環節,畢業論文教學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近年來隨著教育環境的變遷,論文教學正面臨著質量滑坡的現實。選取國內擁有最長辦學經驗的民辦高校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廣大師生的調研分析,總結出了其現狀和問題。并結合筆者留日多年的學習經驗,試圖借鑒日本大學的專業“Seminar”課教學模式,對民辦高校本科畢業論文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
關鍵詞:Seminar;畢業論文;樹大;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5-0270-02
畢業論文教學是本科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中最后一個教學環節,該過程是實現本科培養目標要求的重要培養階段,做好這一工作對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近年來,隨著本科招生規模的持續擴大,許多高校紛紛開始實施本科生導師制,這對于提高學生的畢業論文水平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由于師資力量不足等原因,本科論文質量卻有所下滑[1]。尤其是對大多數民辦高校來說,在學生本科論文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的困難和不足。如師生比偏低,論文教學時間過短等原因都影響了學生本科論文的質量。部分學生還由于畢業環節的不合格而無法獲得學士學位。這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就業,也大大地降低了學校的教學質量。而反觀近鄰日本大學的論文教學,將“Seminar”課程設置為必修課,許多學生的學士、碩士乃至博士論文都是在這種方式孕育下誕生的[2]。因此,如何借鑒日本經驗,對我國民辦高?,F有的畢業論文教學模式進行再思考和再設計,顯得尤為必要和重要。
一、“Seminar”教學法及其在日本大學的實踐
“Seminar”教學法起源于18世紀德國的格庭根大學,被運用于法學、管理學、歷史學、文學、醫學等課程的教學。目前已被歐美國家的管理類教學廣泛借鑒,亞洲的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等也積極引入了這種教學法?!癝eminar”教學法與傳統的講授課不同,它并不是旨在讓學生掌握一個系統的知識構架,而是培養他們的批判精神和創新能力,推動學生自主地學習。目前“Seminar”已經引入中國管理類教學并且開始在研究生教學中嘗試,但在本科教學中還是比較少見[3]。
在日本大學的課程安排中,一般都在第三學年開設專業“Seminar”。其主要特點就是教師劃分一個大致的專業范圍,學生在此范圍內就自己感興趣的一個方面自由選題,獨立研究,寫出論文然后在課堂上以演講的形式發表,教師和同學們就論文提出質疑共同探討。發表者再根據大家的意見對論文進行修改、補充、提高,最后形成一篇質量較優的論文。這一活動要持續兩個學年,導師會在每周固定時間要求學生輪流發表,直到最后畢業論文答辯。這種教學模式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其一,有效率。學生在研究中學習,容易上手。老師講解結合實際,同時其他同學都可受益,節省時間。其二,對學位論文的完成幫助極大。如前所述,學生從大三參加專業“Seminar”課開始,就動筆寫作學位論文。先開始報告論文的選題意義、文獻綜述,然后寫報告,最終在指導下論文完成,畢業。其三,有助于同學彼此了解、互相幫助、共同學習,養成集體研究的習慣[4]。
二、民本高校論文教學的現狀與問題分析——以樹大為例
近幾年,隨著本科在讀學生數的急劇增加,特別是民辦高校,畢業論文教學正面臨一系列的困難和問題。下文以浙江樹人大學(略稱樹大)為例,對這一問題作一探討和剖析。
(一)樹大畢業論文教學基本概況
浙江樹人大學創辦于1984年,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最早成立并經國家教育部首批批準承認學歷的全日制民辦本科高校之一?,F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4 000余人,教職工770余人。學校設置經濟、管理、文學、工學、法學、藝術等6個學科門類;開設城市規劃、藝術設計等26個本科專業。2011屆全校畢業生人數2 619 人,指導老師432人;論文優秀率4.3%,合格率99.6%%;合格率最高的為生環學院100%,合格率最低的為信息學院99.1%。
為了更詳細分析論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筆者選取學生數最多的二級學院管理學院(合格率99.76%)為研究對象。截至2011年7月,學院在校生2 676人,共設有工商管理、財務管理、市場營銷、旅游管理4個專業。2011屆畢業生共有425名,其中優秀人數為7人,僅占1.65%,不合格人數為1人,大部分畢業論文處于中等水平(如表1)。
(二)畢業論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筆者對40余名2011屆畢業論文指導教師進行了訪談調研,并以11屆畢業生為調研對象發出問卷175份,收回174份,有效卷為171份。通過整理分析,筆者認為目前本校論文教學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1. 學生及教師思想認識不足
雖然問卷調查顯示有51%的畢業生認為這一環節相當重要,但這是在學生完成論文后的調研結果。事實上,許多學生對基礎課程的學習不夠重視,使得他們在實際論文寫作過程中感到無從下手。也有一小部分學生理解不到畢業論文對于提高他們整體素質的重要性,投入畢業寫作的時間很少,甚至還弄虛作假,因此很難提高論文的水平。
部分教師對這一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也不夠,加上部分還是外聘老師,很難保證充分的輔導時間。在對由外聘老師指導的學生(86人)調研時發現,對外聘老師不滿意或無所謂的占了71%;而在不滿意的理由中,47.7%的學生感覺到聯系很不方便,46%的學生認為這些老師指導不夠認真和負責。另外,有些老師從事課外兼職,或偏重于科研工作,這都會影響到畢業論文的指導時間。
2. 師資力量不足
2010學年學院師生比相對較低,因此學院老師承擔的畢業論文任務也相當繁重。以2008級財務管理專業為例,共計181名學生,但是本專業專職教師只有10人,學校規定每位老師最多能指導8名學生,因此,本專業專職教師只能指導80名學生,余下100多名學生都需要兼職、外聘教師進行指導。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專業等也存在相同的情況,而且本院教師還要承擔??飘厴I論文的指導工作,這也間接導致了論文指導期間師生見面次數的下降,每周和導師見一次面的學生數僅占44%,其余都是每兩周或更長時間見面一次。在老師指導學生數上,22%的學生認為4名為最佳,40%的學生認為6名為最佳;而大部分教師也認為本專科論文的指導人數過多。
3. 教學硬件不足
由于教室、辦公室、實驗室的不足,很多時候論文的指導就很難在一個比較優良的環境中完成。在日本大部分高校,導師都有自己獨立的辦公室、講座室、學生辦公室等,學生可以隨時在導師的周邊進行學術探討。反觀樹大管理學院,兩個專業的30名教師在一個大辦公室一起辦公。指導老師的藏書也是為數不多,電腦等設備的配備也相當有限。因此,學生完成論文大多都是在獨立的情況下進行的。實際調研還發現,科研能力強、科研條件好的教師能夠給學生提供如調研經費、調研基地、課題支撐等,這些學生也就往往能夠比較好的完成畢業論文并取得良好的成績。
4. 論文教學過程管理不夠規范
學生因為大四第二學期都外出參加實習、找工作,因此,大部分學生都會無暇顧及畢業論文,論文的寫作顯得相當倉促,多數都是急于求成,以便交差。根據調研結果得知,僅用1個月或更少時間就完成論文的學生占50.9%;在論文選題方面,由指導老師幫助或指定的占60%之多,這樣使得論文不夠多樣化、創新性也不夠強;在具體的論文指導過程中,規范比較松散,無法量化教師的具體工作。這樣,就導致了論文質量的差異較為顯著。事實上,11屆受訪學生中有143人希望自己的論文成績達到良好或者優秀,占83.6%的比例。而實際達到良好以上的畢業生數僅為總數的36%,兩者之間還是有較大距離的。
三、基于“Seminar”教學法的畢業論文教學改革構思
(一)教學改革構思
筆者基于留日多年的學習經驗及在高校的教學經歷,認為日本大學畢業論文的許多做法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這里,筆者主要針對上述問題對畢業環節工作進行了改革和再設計(如表2)。
表2 畢業論文教學改革的主要思路
1. 論文教學時間的再分配和體系重建
現階段來看,要在民辦高校實行導師制或開設2學年專業“Seminar”課程的難度還是比較大?;跇浯蟮膶嶋H教學情況,筆者認為很有必要對論文教學的時間進行再分配,使之盡可能趨向合理。筆者認為,在大三的第二學期開展一系列的導師專題講座、學生選擇導師及確定論文題目等工作還是可行的。這一階段主要是讓學生對導師、論文的選題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進而完成指導老師的選擇,為大四第一學期順利開展畢業環節工作做好準備。
2. 學生研究方向的選擇(導師)與論文小組的形成
筆者認為,結合日本大學專業“Seminar”課教學模式和我國民辦高校的實際情況,在學生選擇研究方向即導師之前,學院和各個專業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機會去了解自己未來的導師。學院應該組織各位老師以報告、講座、交流會等形式展示各自的研究方向和成果。在學生、導師、學院三方共同努力下,協調完成學生導師的選擇,形成各自的論文小組。而在時間上,筆者認為在大三第二學期完成比較合適。
3.論文題目的確定與“Seminar”教學的實施
在學生選擇好自己的導師后,就以導師為單位形成各自的論文寫作小組,嚴格按照“Seminar”課的教學模式實施論文教學工作。在這一教學范式中,從選題、文獻查詢、小組匯報、討論、修改,到最后的全文形成,都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主動性,使這一教學模式發揮最大的作用。
4.周匯報制的實施與畢業實習的協調
在這一教學體系中,以論文小組為單位,每周都由2—3人輪流對其所做的研究進行匯報,并由其他成員提出質疑,在不斷探討的基礎之上達到提高的效果。周匯報活動要得以保障,就必須很好地協調處理好其與畢業實習的關系。
5.學校大力重視并給予充分保障
學校和學院都要進一步規范論文教學,不僅在師資配備上加大引進力度,還要在硬件上做更大投入。加強教師和學生對畢業論文重要性的認識,就會為畢業論文的教學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另外,對外聘教師也要適當地考慮導入一些獎懲機制,以便使他們能夠起到更好的作用。
(二)可能遇到的困難
首先,師資不足問題的解決也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對于民辦高校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瓶頸,這值得學校決策層探討和研究。其次,硬件設備的改善等也需要多年的持續努力。和公辦學校相比,民辦高校來自于國家公共資源的支持會少許多。因此,完全靠學校自身的力量還不夠,這就需要來自社會多方面的支持和協助。最后,良好規范的形成和師生整體科研水平的提高還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三本院校的學生在學習特別是科研方面的能力的確和一、二本院校學生存在差距,大部分教師的科研水平也有待于提高??v觀我校近幾年在這方面取得的進步,相信這些困難在不久將來也可以克服。
結語
當下,在進行本科畢業論文教學改革過程中,充分借鑒日本“Seminar”教學的一些做法,不僅可以營造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的雙向互動,還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幫助學生充分理解和吸收知識。通過一年內每周固定時間的輪流匯報、討論和切磋,可以營造活躍的學術氛圍。通過導師和學生共同努力,不僅可以使畢業論文工作在過程上得到重視,還可以使本科畢業論文質量得到提高,使民辦高校的本科教學水平也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 邵春生. 初探本科生導師制[J]. 常州工學學院學報,2007,(2):91-93.
[2] 大原信一. 翻譯篇[C]. 新篇東方中國語講座:第四卷,1990.
[3] 馬宗國. “Seminar”在管理類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06,(7):26-27.
[4] 大崎洋.ゼミの意義についてhttp://office.soka.ac.jp/faculty/economics/Seminarl.html
[5] 馬啟民. “Seminar”教學范式的機構、功能、特征及其對中國大學文科教學的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3,(2):20-23.
[責任編輯 張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