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會計實踐教學在會計人才培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闡述了會計實踐教學的意義,指出會計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探索完善會計實踐教學有效途徑,以使會計實踐教學更好地培養人才,為經濟發展服務。
關鍵詞:會計;實踐教學;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F22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5-0277-02
一、高職院校進行會計實踐教學的意義
(一)實踐教學是對理論教學的系統總結和綜合運用
高職院校會計理論教學著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聯系實際較少。如,學生通過理論學習學會了怎樣編制會計分錄、怎樣編制會計報表,至于如何利用這些生成的信息解決日益復雜的企業會計問題則顯得不足。而通過實踐教學,可以使學生對會計理論教學中的抽象概念形成一個形象化和具體化的認識,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緊密結合起來,進而對會計工作和會計職業形成一個系統的、整體的認識,用實踐驗證理論,綜合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
(二)實踐教學能夠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
會計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工作,做好這項工作,不僅依賴于堅實的理論功底,而且它對會計人員的實際操作技能的要求也非常高。實踐教學能夠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會計專門人才。隨著經濟的發展,會計職業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如現在大部分企業運用財務軟件進行會計業務核算,只有熟練掌握財務軟件的操作方法,能夠解決財務軟件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才能保證企業會計核算的質量,更好地為企業提供經濟信息。
(三)實踐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實際工作中,經濟業務發生后,擺在會計人員面前的是一張張原始憑證,憑證所記載的交易或事項的性質和類別要通過分析作出判斷,然后才能去解決填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等有關實際問題。通過實踐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會計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具有進行財務分析、提供投資、籌資決策建議等的綜合管理能力和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會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職業判斷能力。
(四)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良好會計職業道德的基礎
通過實踐教學,將學生置身于模擬的企業財務部門中,學生所接觸的業務資料、辦公用品及操作環境等都具備“實戰演習”條件,自然要求身居其中的學生必須嚴格按照會計法律、法規及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對經濟業務進行會計處理,在實踐中讓學生體會愛崗敬業、熟悉法規、客觀公正、廉潔奉公等會計職業道德規范。應該說,通過實踐教學鞏固了學生對會計法律、法規及職業道德規范的理解和掌握。
二、高職院校會計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理論性較強
目前使用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材沒有體現高職特點,與本科教材結構內容及形式基本沒有區別,理論性較強,學生學完后,只會根據語言敘述的情況進行相關會計處理,并不知曉實際業務真面。雖然根據高職院校培養目標,強調實踐教學,但教材中根本沒有實踐教學的內容,需要任課教師自己開發。
(二)實踐教學學時不足
1.會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專業課實踐學時被擠占。《關于制訂高職高專教育專業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中明確規定專業的實踐教學一般不低于教學活動總學時的40%。但是教學計劃在執行過程中,有的會計專業課卻偏離甚至嚴重偏離教學計劃。通過對部分任課教師和學生調查發現,除了個別課程能夠執行教學計劃外,大部分會計專業課的實踐教學學時被任課教師以理論課的形式擠占,有的甚至到結束都沒有安排一節實踐課。學生一門專業課程結束了,竟然不知道如何操作,全部“紙上談兵”。
2.專項實訓學時嚴重“縮水”。為了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會計專業一般每個學期結束前安排兩至四周校內模擬實訓。由于諸如外語、計算機、體育等課程由全院安排的公共課尚未結束,學生在實訓期間必須完成這些課程的學習;另外,財務軟件通常安裝在普通的計算機實驗室,會計電算化實訓要和計算機課實驗課共同使用一個實驗室,實訓教師只能根據時間的長短刪除部分實訓內容,實訓效果大打折扣。
(三)實踐教學環境不夠完善
1.校內實訓設施不健全。實踐教學在高職院校的會計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關鍵。有的高職院校傳統教學觀念仍未改變,未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對會計實踐教學支持不夠,有的是由于經濟條件限制等原因,使得會計實踐教學設施遲遲不能建立起來。對于動手能力較強的會計專業,沒有實踐,就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會計人才。
2.實訓基地不穩定。目前社會對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的態度是不積極、不支持,具體表現為在校外的專業見習、畢業實習等實踐教學基地不穩定。盡管近年來,許多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方面有較大拓展,但基本上還是靠校友、靠同學、靠朋友等人際關系建立起來的,并未解決存在的利益沖突問題,免不了時常磕磕碰碰或難以使實訓教學深入實踐,實訓效果不夠理想。
(四)缺乏具有豐富經驗的實踐教學指導教師
不少高職院校中會計實踐教學工作是由會計專業理論任課教師兼任,這些教師基本上是從大學校門出來,就直接進入高校擔任會計教師,由于本身就缺乏機會和渠道深入實踐“第一線”,對企業的具體經濟業務處理不曾親身經歷。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們只能憑借自己掌握的理論知識來判斷具體經濟業務的處理方法。我們經常得到畢業學生的反饋信息是在學校學的跟在實際工作崗位做的不一樣,有的出入很大。
三、提高高職院校會計實踐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一)加快實訓教材建設,適應經濟發展需要
在教材內容上,應克服目前只重常規業務處理的傾向,適當增加新的核算內容,如長期股權投資、外幣業務、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易等,使學生能夠緊跟會計改革發展的步伐。在教材體系上,應增加財務管理、審計、管理會計、高級財務會計等高層次的內容,培養學生主動參與預測、決策、分析和控制的能力,以適應現實會計工作由單純報賬型向經營管理型轉軌的需要;同時,還應注重實訓教材的實用性、適應性、知識性和超前性。
(二)加強管理,嚴格執行實踐教學計劃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要嚴格執行實踐教學計劃,不能隨意壓縮實踐教學的課時數,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以務實和對學生負責的態度搞好實踐教學工作。
1.按照學科內容和教學進度合理安排課程實訓時間,將實訓貫穿于整個課堂理論教學,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隨機教練。任課教師要更新觀念,重視實踐教學,嚴格執行教學計劃安排,調整教學內容,將理論與實際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實例進行教學,這樣就不會出現因理論課時不夠用而擠占實踐課的情況。
2.主管部門要協調好專業課與公共課之間的關系,比如,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可以單獨安排公共課程教學,使之與專業課同時結課,這樣就避免在實訓期間還不得不上公共課的情況;其他部門也要尊重實踐教學,不能在學生實訓期間隨意調動學生做其他與實訓無關的工作。實訓是教學計劃的安排,是不可改變的,這樣才能保證實踐教學的效果。
(三)完善實踐教學環境,提高實踐教學效果
會計模擬實訓室和實習基地是會計教學效果的保證,高職院校要不斷完善實踐教學環境建設。
1.建立或完善校內會計模擬實訓室。實訓室建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實訓教學的效果,因此有條件的院校應建立規范化、現代化的會計模擬實訓室,并配備專職教學人員負責實訓教學管理。在建立或完善手工實驗設施的基礎上,增加電算化實訓設施的投入,有條件的情況下增設ERP手工和電子實訓室,增強會計實訓的時代性,以利于學生適應電算化環境及會計的未來發展。同時,校內會計模擬實訓室可以嘗試向社會開放,既可以增加資金來源、減輕高職院校實訓室的建設負擔,又可以提高實訓設施的利用效率,促使會計實訓教學向社會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2.強化校企合作,建立穩固的實踐教學基地。高職院校培養的會計專業學生通過在校的理論學習、校內模擬實訓之后,還要經過畢業實習,將所學會計技能應用于實際,才能完成整個人才培養過程,而實習的最佳地點就是學校建立的實踐教學基地。但是,由于會計專業的特殊性,企業的財務信息及商業機密不愿意局外人知曉;另外,企業對學生的實際會計水平存在疑問,擔心出錯,所以基本不讓學生動手。因此,高職院校應選擇一些會計基礎工作做得比較好的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作為實踐教學基地,接納學生進行專業見習和畢業實習。聘請合作企業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會計人員到學校擔任兼職指導教師,具體負責會計專業學生模擬實訓,這樣既可使學生領略到真實的會計工作情況,又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實踐教學效果。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保證實踐教學質量
會計實踐教學要求教師既要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又要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既要了解企業的運作情況,又要掌握教學規律,即要具備“雙師”素質。一方面,要組織會計專業教師積極參加財稅機構組織的會計繼續教育培訓,掌握會計專業知識的最新發展變化,并將其補充到會計實踐教學中。另一方面,學校應鼓勵會計專業教師以輪換方式到企事業單位掛職鍛煉或兼職,培養“不但能教會計還能做會計”的“雙師型”教師。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要聘請企事業單位會計人員做兼職實踐教學指導教師,這樣既可以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又可以對會計專業教師實踐教學起到指導作用。會計教師只有做到不斷更新知識,才能形象、有效地組織實踐教學工作,保證實踐教學質量,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韋麗青.論高校會計教學中理論與實訓的協調發展[J].財會通訊:綜合(下),2009,(6).
[2] 劉桂君.對我國會計教育理念和會計教學方法的思考[J].齊魯珠壇,2008,(6).
[3] 王淑珍,范義敏.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應用[J].會計之友:上,2007,(3).[責任編輯 王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