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云南省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與東部地區相比,仍舊存在很大的差距。結合云南省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的情況,通過灰色關聯模型分析表明:云南省目前的經濟發展對第一產業的依賴性比較強,第二產業對經濟發展有一個穩定的影響,第三產業在經濟發展過程處于薄弱的狀態。因此,云南省產業對策應是實現產業結構合理化、高級化和產業間的均衡發展的基礎。
關鍵詞:產業結構;經濟增長;灰色關聯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5-0071-04
一般認為,長期的經濟增長是由技術推動的,而短期的經濟增長是由要素增加來推動的。然而在要素、技術固定的前提下,由于各個產業之間是彼此聯系的,不同的產業結構會導致不同的總產出。根據灰色系統理論,經濟增長就是一個灰色系統,產業結構是構成這個系統的要素之一。但是,目前通過灰色系統理論驗證經濟增長與產業結構之間關系的論文不多見。所以,本文以灰色關聯理論為基礎,對云南省的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定量分析。
一、云南省產業結構變遷與經濟增長的概況
云南省經濟經過近50年的發展,三次產業結構出現了巨大變化,發展水平取得了重大成果。如表1所示,1952年的三次產業結構是“一、二、三”的形式,其中第一、第二、第三次產業所占比重分別為61.71%,15.45%,22.84%;到了2009年產業結構轉化為“二、三、一”的形式,其中第一產業下降了53.04個百分點,變為7.67%,第二產業上升了39.39個百分點,變為54.84%,第三產業上升了14.65個百分點,變為37.49%。在產業結構發生巨大變化的同時,云南省的GDP指數(1952年為100)也出現了大幅上升,上升到8 367.3,翻了近83番。云南省經濟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52—1975年),整個經濟發展以農業為主,是個典型的農業社會,但是第一產業下降了21.16%,第二產業上升了28.69%,第三產業下降了6.1%。這個階段云南省實際GDP增加了97%(1952=100)。第二階段(1975—1990年),在1978年,整個經濟進入了“二、一、三”階段,經濟結構開始以第二產業為主導,農工業為主體的發展階段。但是,這個階段工業發展的速度很慢,基本處于停滯狀態,而第三產業卻取得了大幅度的發展,上升了12.21%,達到了28.95%,超過了第一產業的22.24%。第三階段(1990年至今),經濟是“二、三、一”的發展形式,經濟的發展主體由一、二產業轉化為二、三產業。2009年三次產業產值增加值比例為7.67: 54.84 : 37.49。
參考文獻:
[1] 劉思峰,黨耀國,方志耕,謝乃明.灰色系統理論與應用[M].北京:科學教育出版社,2010.
[2] 劉思峰,湯耀國,王慶豐.區域產業結構優化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3] 劉懿洋.甘肅省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的灰色關聯分析[J].企業經濟,2011,(5).
[4] 牛鴻蕾.江蘇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的動態關系研究——基于灰色關聯模型[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0,(6).
[5] 劉小利.重慶經濟增長與產業結構的灰色關聯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0,(13).[責任編輯 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