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員工工資薪金所得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員工開始繳納個人所得稅。為此,探討如何在不增加企業費用的前提下,通過提高企業員工的福利待遇以及采取收入均衡化等納稅籌劃手段,增加員工的實際收入,激勵員工提高效率,最終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
關鍵詞: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
中圖分類號:F810.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5-0106-02
根據《個人所得稅稅法》規定,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受聘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效益提成、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受聘有關的其他所得。從稅法規定可以看出工資薪金所得稅涵蓋范圍較廣。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的稅納籌劃就是在遵守法律、政策的前提下,采用合法手段,在不增加企業員工工資薪金總額的基礎上,通過對員工工資薪金所得進行籌劃和安排,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員工稅負的財稅管理活動。目的是增加員工實際收入,增強企業員工依法納稅的意識,提高依法納稅的能力。
一、籌劃思路
個人所得稅的合理納稅籌劃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方面,企業可以提高員工福利水平,降低名義收入;另一方面,年終獎與月工資的合理發放,可以將年終一次性獎金的一部分分解到各月,以降低應納稅所得額和稅率。
二、籌劃方法
1.利用員工福利籌劃
根據《個人所得稅稅法》規定,個人每月承擔的基本養老保險金、醫療保險金、失業保險金、住房公積金等繳存額可從工資總額中做稅前扣除,免納個人所得稅。企業應按實際工資數足額繳納,以降低納稅基數,少繳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稅法》還明確了企業向員工提供的各項非現金福利,不被視為員工的收入,不計征個人所得稅。因此,企業可以通過提高員工的福利水平,降低工資薪金的名義收入,從而減少個人所得稅。例如,企業可通過報銷一定數額的培訓費、通訊費、交通費等,計入職工教育經費、間接費用、管理費用等即增加了費用降低了企業的稅負,同時又降低了員工的名義收入,減少了個人所得稅。這樣在沒有增加員工工資薪金的情況下,只改變了員工的收入形式,即刻就減少納稅額,達到增加員工實際收入的目的。
2.利用年終一次性獎金籌劃
根據2011年8月修改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規定,雇員每月取得工資收入后,先減去個人每月承擔的基本養老保險金、醫療保險金、失業保險金、住房公積金,再減去費用扣除額3 500元后為應納稅所得額,按下表7級超額累進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 -速算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上述公式中的“工資薪金所得”是已經扣除“三險一金”后的所得。
另外,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5]9號)規定,對于納稅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先將雇員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再按“確定的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計算征稅”。如果在發放年終一次性獎金的當月,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于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應將全年一次性獎金減除“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后的余額,按上述辦法確定全年一次性獎金的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計算公式如下:
(1)如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
適用公式為:“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2)如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于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適用公式為:“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上述通知同時規定,此方法屬稅收優惠政策,全年只能使用一次。
修改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2011年9月1日開始實施,如何準確劃分好月工資和年終一次性獎金的比例以及發放方式,是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的關鍵。是削減每月的部分工資加到年終獎;還是削減部分年終獎分攤到每個月的工資里去。這兩種“削峰填谷”的操作要視企業人員工資和年終獎的多少而進行權衡確定。
企業管理者可選擇員工一次性獎金的發放方式有以下四種:把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平攤到每月作為工資的一部分分月發放;年終、年末兩次發放;年終一次發放;年終獎中的一部分作為月獎隨每月的工資一同發放,其余年終獎一次發放。下面以案例按四種方式計算和對比結果。
案例:某企業員工張某的月工資薪金為4 000元(已扣除“三險一金”),年終確定張某的獎金共計30 000元。按照四種方案分別計算各種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比較如下:
方案一:獎金按月發放,每月發放2 500元。個人所得稅計算如下:
月應納稅所得額=4 000+2 500-3 500=3 000(元)
月應納所得稅額=3 000×10%-105=195(元)
年應納個人所得說為=195×12=2 340(元)
方案二:年中7月份發放一次性半年獎12 000元,年末再發放一次性全年獎18 000元。個人所得稅計算如下:
除7月份外各月應納稅所得額=4 000-3 500=500(元)
除7月份外各月應納所得稅額=500×3%-0=15(元)
7月份應納稅所得額=4 000+12 000-3 500=12 500(元)
7月份應納所得稅額=12 500×25%-1 005=2 120(元)
根據新規定,年終獎18 000元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分別為3%和0,
年終獎金應納所得稅額,18 000×3%-0=540(元)
年應納個人所得稅為=15×11+2 120+540=2 825(元)
方案三:年終一次性發放獎金30 000元。計算如下:
每月應納稅所得額=5 000-3 500=500(元)
每月應納所得稅額500×3%-0=15(元)
根據新規定,年終獎30000元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分別為10%和105。
年終一次性獎金應納所得稅額=30 000×10%-105=2 895(元)
年應納個人所得稅為=15×12+2 895=3 075(元)
方案四:獎金中的一部分作為月獎1 000元隨月工資薪金發放,其余18 000元作為年終一次性獎發放。計算如下:
每月應納稅所得額=4 000+1 000-3 500=1 500(元)
每月應納所得稅額=1 500×3%-0=45(元)
根據新規定,年終獎18 000元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分別為3%和0,
年終一次性獎金應納所得稅額=18 000×3%-0=540(元)
年應納個人所得稅為=45×12+540=1 080(元)
由以上四種方案可知,方案四所納的稅金最少,方案三所納的稅金最多。在新出臺的規定下,原先最常用方案三已成為稅負最重的一種籌劃方案。而選擇一部分年終獎隨月工資薪金一起發放,另一部分年終一次性發放能使稅負最輕。方案四最大優點在于確定兩部分的比例時,充分利用了適用稅率的臨界點,通過合理分配獎金,盡可能降低年終一次性獎金的適用稅率。尤其是在求得(年終獎金/12)的商數高出較低一檔稅率的臨界值不多的時候,減少年終獎金發放金額,使其商數調減至低一檔臨界值,降低適用稅率,使兩部分適用稅率達到最佳的最低組合,這種節稅效果極為明顯。
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把全年一次性獎金平攤到每月作為工資的一部分分月發放,不一定是納稅最佳方法。當員工平時工資所得納稅的適用稅率與年終獎金納稅適用稅率有差異時,可以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通過改變發放、支付方式的籌劃盡可能地將員工全年大部分收入控制在一個較低的稅率檔次中。同時,要盡量避免多次累計發放獎金或補貼,從而形成適用稅率提高多繳納稅款的現象。總的原則是:將收入平均實現,以避開高稅率;在月收入適用稅率低于年終獎適用稅率時,可以將年終獎調入月度工資中。如果月收入適用稅率不低于年終獎適用稅率時,只要不使年終獎的適用稅率提升級距,應盡可能將各種獎金都放入年終獎一起發放或將月度工資調入年終獎。這里籌劃的核心是:錯開臨界點。
參考文獻:
[1] 張懷周.淺談“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籌劃[J].財會研,2009,(9).
[2] 陳志榮.年終獎金的避稅籌劃[J].納稅,2008,(12)上半月.
[責任編輯 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