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闡述測繪單位績效管理的必要性開始,論述了測繪單位績效管理在國家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作用及具有的特殊雙重性質。對目前測繪單位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反思,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績效考核方案,形成測繪單位績效考核體系。
關鍵詞:測繪;事業單位;績效管理
中圖分類號:F24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3-0101-03
前言
2009年9月2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公共衛生與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和其他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同時明確提出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的基本原則之一:以促進提高公益服務水平為導向,建立健全績效考核制度,搞活事業單位內部分配。為此,許多事業單位在2009年末掀起了績效考核與績效管理的浪潮。
“績效管理是20世紀西方比較成功和普及的管理方法,是面向組織效益的全方面管理,是一個收集績效信息,進行績效衡量、設計與執行有效管理,推動績效不斷持續改進的整體活動與過程。”[1] 事業單位績效管理現狀經驗上借鑒了不少企業的繼續管理,但在實際應用中存在許多障礙。與許多企事業單位問題相類似,測繪單位推行績效管理的難度也不小,但只要考慮到本行業的特點,設計測繪單位的考核體系,來逐步解決單位的實際問題。
一、測繪單位績效管理的必要性
1.開展測繪單位績效考核是國家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環節。隨著國家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事業單位作為中國特有的政府組織,包括有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從事生產經營的事業單位和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其人力資源管理方式逐步轉變為聘任制和招聘制,并且依照《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獎勵規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考核規定》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競聘上崗規定》等政策法規,將優勝劣汰、競爭上崗、同工不同酬融入了人才的管理。
測繪單位自國家推行事業單位改制以來,逐步轉為市場經營性質的政府組織,其生產經營方式多數為自收自支,故在與市場接軌的同時,其人員管理方式更趨向國家人事制度改革模式,實行員工聘用制度與優勝劣汰管理。因此,績效考核工作在這一人事制度的實施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的考核結果是續聘、解聘、加薪、晉級、懲罰等的依據,也是直接影響到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進程。
2.測繪單位績效管理的雙重性質。由于中國大多數城市測繪單位在職能上仍屬城市規劃管理部門的下屬部門,為城市開展測繪服務一直是測繪單位首當其沖的任務。也可以說,測繪單位服務對象是社會公眾,具有明顯的公益性。另外,測繪單位積極按照市場模式進行生產經營,通過提供優質服務獲取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來鞏固自己的地位。鑒于此,測繪單位不僅是一個行業,更重要的在于社會服務,體現著公益服務的特性。因此從績效管理的角度看,測繪單位具有行政績效和企業績效兩種性質。既要實施以市場化為導向的績效管理,把握利益與效益的方向,從而保證企業的經營利潤,此外又要考慮以公益服務為特征,在實際運作中將市場與行政管理相結合,而不單只是考慮其市場模式,而忽略公眾服務的特性與行政的權威性。
3.測繪單位績效管理有助于提高個人能力。測繪單位績效管理是依照行業本身的性質特點,采用合理科學的方法對員工所規定的職責權限及工作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評定,然后將評定結果與分配、晉級、人力選拔掛鉤,保證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同時淘汰不合適的人員。績效考核結果諸多用途之一是識別和開發員工潛力,在分析員工優缺點的同時提出學習和獲取技能的機會,從而不斷提高員工的業績能力。
4.測繪單位績效管理有助于提高單位工作績效。測繪單位績效管理有助于提高績效,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績效管理實施過程中體現了兩個環節,一是測繪單位制定績效計劃時,將單位的測繪目標分解為部門目標和員工目標。目的在于使員工意識到自己是單位的組成部分,有意識地為實現單位目標而努力。二是實施績效管理過程中對員工的行為予以監督和指導,除了保證單位目標得以實現之外,還能促進單位績效的提高。
二、測繪單位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
中國測繪單位績效管理經過實踐與探索,績效得到相當大的進展,也得到不斷的完善,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但是,由于測繪單位在管理與轉制中各種配套措施還不到位,而且還沒有把績效管理作為一項重要的管理職能,使績效管理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總的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研究和實踐不足。績效管理要求研究者有多學科的知識背景,如管理學、經濟學、組織行為學等,同時還要有人力資源的專業技能,因此對績效管理研究人員要求比較高。中國測繪單位績效管理因單位制度改革,對績效管理的開展起步較晚,理論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加上實踐經驗累積不夠豐富,給績效考核增加了不少難題。
2.功能不明顯。在績效考核的激勵作用方面,由于測繪單位具有行政和企業雙重性質,在開展績效管理時留有行政的影子,促使績效管理難以得到有效的發揮。有時候出現考核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而沒有真正落實到晉升、獎懲等考核,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員工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出現人浮于事而影響單位績效。
3.考核體系分析不夠。測繪單位績效管理涵蓋多方面工作,包括崗位分析、責任目標、考核指標等內容,需要運用專業知識進行系統分析,隨意設置體系內容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從測繪單位的行業特征來看,績效管理首先要考慮體系設定的目標,分析清楚體系設定的性質和意義,最終達到什么樣的效果;其次分析體系各因素的內在聯系,研究其反映的信息;最后檢驗目標實現難易度,具有一定挑戰的績效指標能產生激勵作用,但目標難度過大時會挫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三、測繪單位績效管理考核方案的設計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設定測繪單位的績效考核工作,以提高績效管理效果,為城市測繪提供更高效、更優質的專業服務。
(一)測繪單位績效考核指標的設計
績效指標是指績效的維度,也就是說要從哪些方面對員工的績效進行考核。一般分為三個步驟:
1.將單位戰略分解為績效考核指標。根據測繪單位的行業性質和所擁有的城市測繪戰略要求,將城市測繪的要求和目標分解為績效考核指標,如工作環境、職業道德、工作表現和工作績效。
2.針對不同崗位特點,選擇不同的績效考核指標,包括目標管理崗位和常規崗位。測繪單位一般設有管理人員、中層管理、一般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四種崗位,根據崗位的不同性質和不同工作內容,設計和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標體系,以中層管理崗位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崗位為例,如下所示:中層干部:品行考核(言行品格、職業素質、工作態度、精神面貌)、業績考核(統籌安排能力、改進能力、計劃能力、執行能力、領導能力、綜合評定能力)。專業技術人員:品行考核(責任心、忠誠度、誠信度、勤奮度)、業績考核(工作能力評定、工作成績評定)。
3.確定不同指標的權重。即是按指標的重要性確定權重。根據各崗位的工作性質,設定各崗位的考核指標,并依各指標在各崗位的影響程度確定其權重。如管理崗位側重管理能力考核,其管理指標在考核指標中所占比重應較大;技術崗位偏向于技術任務完成情況,崗位考核指標中技術能力考核權重較大。
根據上述步驟,以中層管理崗位為例,可對測繪單位績效考核指標進行分級分類,一級指標包含品行考核和業績考核,二級指標對應一級指標分別為言行品格、職業素質、工作態度、精神面貌和統籌安排能力、改進能力、計劃能力、執行能力、領導能力、綜合評定能力,并對各類指標設定相應的分數。
(二)測繪單位績效考核標準的設計
考核標準應當建立在工作分析的基礎上,用于衡量崗位的職責權限和績效考核設定的指標。
從測繪單位的人員分布情況,可根據崗位的種類和考核指標制定考核標準,并按照關鍵績效指標和非關鍵績效指標制定各項標準。以中層管理崗位為例,如一級指標品行考核的言行品格,我們設定其考核標準為:從言語行為向員工宣講單位政策、知道教育等典型事件;支持和正確宣貫單位的制度政策,正確教育和引導員工行為。而對業績考核中“工作統籌安排能力”,考慮到中層干部在單位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設定標準為:能起帶頭作用,統籌安排部門各項工作;準確制定部門的計劃和目標質量;科學、合理分配各項工作,落實至個人。
(三)測繪單位績效考核的方法
績效考核的方法很多,結合測繪單位的實際,可采用量表考核法和360°考核法相結合。
1.量表考核法是按照各考核指標的重要性,將一定的分數或比重分配到各個績效考核指標上,并按事先規定的考核標準,對考核對象進行考核評價的一種考核方法。如測繪單位中層管理崗位,按照績效考核標準設定的三至四個檔次,擬定各檔次分階,如A為10分、B為8分、C為6分和D為4分,根據考核對象實際情況依次給予評分。
2. 360°績效考核也稱全方位反饋考核或多元反饋考核。這種考核的核心是由被考核者的上級、同級、下級或客戶以及被考核對象本人,對被考核者進行全方位的考核。
測繪單位作為城市測繪的主要部門,既具有公益服務職能,又具有市場經營的行為,所溝通的對象既有上級的主管領導,也有房地產客戶。因此采用全方位考核方法能從多個角度衡量被考核對象的工作績效。測繪單位一般設定上級考評、同級考評、下級考評、自我考評和客戶考評五個方面。以上五種考評者形成了360°考評方案的主體,使考評信息來源更全面、更詳細,也更具體,同時各類考評者的信息之間能夠互相補充、互相驗證(如下頁表所示)。
結束語
與其說績效管理是一種工具,一種管理方法,不如說它是一種學問和技巧,尤其是在測繪單位這樣具有雙重性質的事業單位開展績效管理,由于與企業組織存在較多的環境差異,加上受行政職能的限制,績效管理很多方法均不能有效地實施。因此,一方面我們必須關注這種差異,使測繪單位更快地融入市場運作,更多適應企業化的管理;另一方面更應該明確,測繪單位績效管理更多的是向單位領導和員工傳達城市測繪的觀念和組織文化,傳達基于績效而管理的觀念,更有效、更高質量地完成城市測繪工作。
參考文獻:
[1] 王曉冬.城市勘測設計單位績效管理問題研究[J].山西建筑,2010,(3):205.
[2] 楊寧.淺析事業單位績效管理的問題及對策[J].江蘇科技信息,2009,(12):19-20.
[3] 韓晉.事業單位績效管理[J].科技信息,2007,(4):196-197.
[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