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在日常監督檢查規模豬場時發現,在防疫工作中存在很多問題,有些問題雖然不會馬上導致養殖失敗,但長此以往容易出現免疫抑制以及影響畜產品質量等問題。為此,特將規模豬場防疫中存在的問題總結并提出應對措施,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規模豬場;防疫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3-0230-02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場區規劃布局不合理。一些規模養豬場建筑布局、設施設備不符合動物防疫的要求。一是生產區和生活區、工作區、外賓接待區混為一體,不能有效地隔離開來,且生產區未設動物疫病隔離觀察治療區,很容易導致動物疫病的傳播、發生;二是圈舍、養豬場出入口未設立消毒設施或消毒設施不符合動物防疫要求,達不到消毒防疫的目的。
2.免疫程序太混亂。規模養豬場在免疫注射中,有的使用單苗,有的使用聯苗;常用的疫(菌)苗為:豬瘟單苗或豬“三聯”苗、口蹄疫疫苗、細小病毒等。其免疫程序較為混亂,以豬瘟免疫注射為例:種用豬一般采取每半年一次;仔豬、育肥豬的免疫程序:有的業主采取乳前免疫,有的采取30日齡左右首免、60日齡二免,既不是強化免疫,也不是延續性免疫,免疫后又沒有佩戴免疫標記;如賣給散養農戶,很可能遇農村散養普防而再次注射,在抗體滴度較高期間的一般性再次免疫注射,不但不能產生較高的防疫抗體,反而還會使體內的有效免疫抗體滴度降低,導致免疫的失敗。
3.疫苗來源很復雜。規模豬場防疫所用疫苗來源相當復雜。有的養豬場向動物防疫主管部門訂購、需時領用,有些養豬場自己從獸藥、飼料市場購買,還有個別豬場自制疫苗免疫注射。這些疫苗,存在著如下問題:其生產廠家是否是國家的定點生產企業,疫苗的運輸、保管過程是否按要求進行,冷鏈系統是否健全完善,疫苗是否安全有效,使用后免疫力是否增強等。目前,已有個別養殖場出現了免疫失敗的現象。
4.抗生素藥物濫用。個別豬場在養殖過程中,對抗生素藥物的使用過濫。一是飼料中濫加,長期使用;二是治療濫用,大劑量加倍使用;三是出現防疫注射反應后,在搶救中首當其沖使用大劑量抗生素藥物,這些抗生素藥物雖然對搶救有一定的療效,但同時也抑殺了疫苗中有益活菌群,影響疫苗的效力。長期大劑量使用抗生素藥物,致使抗生素藥物在動物體內長期大量殘留,防疫注射時影響疫苗的效力,同時也嚴重影響著畜產品的質量。
二、應對措施
1.提高管理人員業務水平。目前,提高規模養豬場飼養管理人員的科技水平很有必要,也顯得非常迫切。一是畜牧業現代化需要從業人員掌握系統的理論知識;二是當今的國際化商品市場需要無公害的畜產品,而只有掌握了系統理論知識的人才能切實做好動物防疫工作,才能生產出無公害的畜產品。飼養管理人員動物養殖科技水平的提高,只有通過培訓學習的方式才能得以實現。既可以采取集中培訓的辦法,也可以聘請有資質的科技人員擔任技術顧問,培訓飼養管理人員技術,指導飼養管理工作。所聘請的技術顧問不能只掛虛名,必須切切實實地履行職責。
2.改進布局和添置設備。規模養豬場無論規模大小,動物養殖的環境布局必須科學合理、符合動物防疫要求。養殖生產區和人的生活區、外賓接待區等應嚴格分離,閑雜人員一律不允許進入生產區,特別是動物養殖同行人員更不得隨意進入。養豬場和圈舍進出處應設立消毒池、消毒袋、消毒室等設施。生產區內應設疫病隔離觀察和治療區,并設于生產區的下風向。排糞溝應設于圈舍之外,養豬場的地面要有一定的坡度,確保不積留糞尿。應供給清潔衛生的飲水;條件較好的養豬場應安裝自動供水、飲水系統,既達到清潔衛生的要求,又滿足動物自由飲水的需要。
3.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動物防疫制度是提高規模養殖場經濟效益的關鍵措施之一。這些制度包括按動物防疫法規建立健全的引種申報防疫監督制度、定期清洗消毒制度、按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制定的免疫注射制度、外來人員消毒制度、管理人員進出場消毒制度等;這些制度不僅要裝貼上墻,還要讓大家熟記于心,落實到行動上去,按制度規定去做,一切制度化。
4.建立規范疫苗使用制度。規范疫苗使用,主要是加強管理。一是動物防疫用生物藥品這種特殊商品的供應渠道必須按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由動物防疫監督部門統一管理;二是動物防疫疫苗免疫注射種類,必須按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和縣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的統一部署進行,不得擅自增減,特別是動物重大疫病防制所用疫苗必須堅決免疫注射到位。除實行免疫檔案登記管理外,還應實行動物防疫駐場監督。
[責任編輯 吳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