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進入21世紀,經濟、金融全球化快速發展,金融活動的重要性不斷提高,內容不斷豐富和擴大。為適應這種要求,金融學專業教學必須深化改革,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考評方式,以培養符合金融業發展需要的優秀金融人才。
關鍵詞:金融學;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3-0288-03
進入21世紀后,世界各國金融業的發展呈現出多種新的特征和發展趨勢。從中國的情況來看,隨著經濟與金融體制改革和金融業開放的不斷深化,金融業也出現了根本性的變化,金融活動越來越市場化,金融交易越來越國際化。為適應國內外金融理論與實務的快速變化,我們必須深化金融學專業教學改革,轉變教育觀念,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考評方式等多方面對金融學專業教學進行全方位的改革。
一、轉變教育觀念,明確培養目標
全球一體化的金融發展趨勢對金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學專業培養目標的設定必須適應社會的發展要求,體現時代特征,緊扣時代和經濟發展的脈搏,適應中國經濟和金融體制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充分體現金融專業學科特色,培養“大金融”概念下需要的綜合性人才。金融學專業人才不僅應具有金融專業及相關專業的知識,而且具有融通并應用各種專業知識的能力。金融學專業應培養出既掌握金融基礎知識,又具備金融業務技能,同時熟練駕馭外語和計算機工具,能在銀行、證券、投資、保險及經濟和企業從事相關工作的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學生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系統掌握經濟學和金融學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既要熟悉傳統金融理論發展的脈絡,又要對現代金融理論的最新發展了然于胸;既要注意掌握宏觀金融理論,又要重視微觀金融理論的學習。通過打好扎實的經濟金融理論基礎,從而為成為能將理論與中國經濟金融實際相結合的國際化、復合型的高水平金融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2)具有較強的外語、計算機技能。隨著金融國際化的發展,金融人才具備熟練的外語技能和溝通能力顯得十分重要;隨著計算機技術與金融業務的廣泛結合,決定了金融人才必須具備相關的計算機技能。(3)熟練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隨著金融學科的不斷發展,金融學中的定量分析越來越多,特別是在金融衍生產品(如期貨、期權等)的定價方面。
總起來說,金融教育的目標應當是培養出能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有道德、有知識、有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應該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考評方式等多方面對金融學專業教學進行系統的改革。
二、根據時代要求,更新教學內容
金融學專業應跟蹤全球金融業發展和中國金融業改革,跟蹤國內外經濟金融領域的新知識、新成果、新理論和新技術,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調整。
1.加強微觀金融方面的課程建設。我們以往的金融學教育中,注重從宏觀層面進行分析,而忽視微觀角度的分析。例如,金融學科的主干課程《金融學》在教學內容上與西方傳統金融理論比較相似,偏重于研究宏觀金融理論問題。但是,從國際上金融學科的發展來看,西方現代金融理論更為關注微觀層面的金融問題,是以金融市場為中心、以金融資源的配置為研究對象,側重于對微觀主體的金融需要和金融活動的成本、風險、收益進行定量分析。
過去,由于中國金融體系管制色彩較濃,中國的金融理論與研究不可避免地偏重于宏觀理論分析。隨著市場化進程的發展,金融運行效率越來越取決于微觀金融主體的行為,因此,金融學研究和教學應該順應這種微觀化趨勢,增加微觀金融方面的課程,主要包括公司金融和資產定價兩大部分內容。具體表現在資本市場、公司理財、投資銀行、家庭理財等方面。
2.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金融學的基本分析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定性分析,另一種是定量分析。如果不做好數量分析,質的規定性就難以把握;但是如果忽視定性分析,單純注重研究數量上的變化亦無意義。只有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得出有價值的判斷和結論,更好地揭示金融活動內在的運行規律。
隨著微觀金融學和金融工程的興起,現代金融科學的數量化特征十分明顯。定量分析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實證研究的定量化,即運用實際的統計數據來驗證金融學中的某一些理論判斷的正確與否和適用范圍;二是理論的模型化,即利用數學語言來描述金融科學中的某一理論的基本內容。西方國家金融理論領域的絕大多數研究都與數學工具的大量運用相關聯。近些年國外出現的金融數學、金融工程學,使得數學在金融領域的運用達到了極高的程度。由于我們以前在這方面比較薄弱,所以需要大力強化。
然而,我們也要防止以下傾向:即片面強調數量化分析而忽視經濟內涵或者說定性分析。金融學研究的目的都是揭示宏觀、中觀或者微觀一些現象背后的內涵,如果忽視了定性分析就會使定量分析迷失正確的方向。
3.刪除不同課程中互相重復的內容。課程內容的重復,是金融教學中常見的問題之一。當然,作為一門課程,教材及教學大綱必然要保證內容自成體系,而作為具體的教學過程則應摒棄每門課程自成體系的觀念,刪除那些內容相同、深度廣度一致的部分。對這一問題可以考慮以下幾種方法:(1)在每一門課程的課程說明中,要求主講老師認真給出該門課程的先修課程要求,老師自己對學生要求了先修后,再無道理去重復先修課程中已經講授過的內容。(2)采用集體備課方式,讓教師之間在教學內容上進行協調。
三、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考評方式,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在新形勢下要實現新的人才培養目標,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考評方式,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的考評方式。
1.啟發式教學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原有的知識水平以及學習能力等因素是學習的內因,教師的講授、引導等諸多教育影響是外因。在金融學的教學中,老師首先要使學生對所授的課程內容發生興趣,這就要求老師采用啟發式教學方式。比如,老師講課時,注意知識點的銜接,采用提問、設問、反問等形式來啟發學生思考。有資料顯示,70%以上的創造者所需知識的來源,主要不是來自教科書,而是來自生活和課外的書籍,這就要求老師應向學生推薦一些一流的課程參考書,多向學生介紹本學科目前發展動態以及急需解決的問題,注意培養學生持續學習的后勁。
2.案例教學法。金融專業中課程很多應用性、業務性強,很適合案例教學,這也是西方各國高校在金融專業教學模式上的主流——強調實踐環節。相對于中國傳統的以“原理教育”為主的金融教學模式,案例教學法不僅使學生得到感性認識,而且獲得了應用性訓練,使得相對抽象的理論較容易為學生所理解,真正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實現了知識傳承和能力培養相統一的教學目標。案例教學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注意收集和制作相關的案例,把有關素材完整地提供給學生,然后運用基本原理進行啟發、引導,要求學生在查閱資料和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討論分析,然后由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或進行補充性、提高性的講解,以學生提交的案例分析報告作為考核方式,通過自我評價、同學互評、老師打分相結合的方法決定考核成績。這種方式有利于保持金融專業課程的生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實現教學互動,幫助學生掌握將理論運用于實踐的方法和途徑,培養主動收集相關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教學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老師如何選擇案例和進行教學組織。依靠教師的單兵作戰很難在較短的時間內收集案例教學的資料,因此,需要集中課程組的力量編制國內外經典的案例集,或利用網絡技術共享資源。
3.模擬教學法。模擬教學法也稱情景式教學法,是指在課堂內外為學生提供一組模擬情景,例如外匯市場、期貨市場、股票市場等,讓學生根據設定的條件,決定采取何種虛擬的經濟行為,然后觀察和分析這種行為的結果。通過情景式教學,讓學生身臨其境去觀察、分析、操作演練,一方面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實際操作技能,另一方面也鞏固了課堂教授的理論,學以致用。實施情景式教學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借助模擬教學軟件,讓學生在電腦上進行演練。采用這種方式時,利用網絡匯集和共享高水平的軟件是一種低成本、高效率的途徑。二是建立相應的有形實驗室,為學生創造一個模擬訓練的場所。學生在模擬試驗環境中不停地磨煉,不斷地積累實戰經驗,有助于學生真正理解金融理論的精髓,在未來實際工作中大顯身手。
4.加強實習環節建設。金融學是一個實務性很強的專業,其教學必須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因此,學生到業務部門的實習對于提高教學效果尤為重要,但需要探討切合實際的實習方式,提高實習的可行性和效果。
5.適當聘請實務界的人士授課或舉辦講座。由于條件所限,要求教師及時掌握各類金融活動的最新動態有一定的難度,而聘請業界人士來校授課或舉行講座,可使老師和學生了解最新動態,增長知識,開拓視野,進一步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
6.改進對學生的考評方法。目前金融學專業教學效果的考核主要通過期中、期末考試再加平時作業的成績來確定總評成績,以此決定學生某一門課程是否通過。這種考核方式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它不利于客觀檢驗教學效果,少數學生學習不努力,全憑對教師劃定的考試范圍進行死記硬背即可輕松過關。為此,應改變現有的考核和評價方式,建立考察和考核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對理論教學的考核仍然通過期中、期末考試進行,但應降低比重,增加平時成績和實驗成績的比重。考試的形式也可以靈活多樣,對基礎知識、基本理論的考核可以采取閉卷形式,對分析性比較強的課程如國際金融、銀行經營與管理等可以采取開卷形式,專業理論課課程應要求學生完成一至兩篇論文,提高學生學術水平和文字水平,為后完成學士論文和適應日后工作打下基礎。通過考核和評價方式的改進,變“死學”為“活學”,變知識的學習為能力的培養,以提高學生的素質。
考評對學生的學習起“指揮棒”的作用。創新性教學需要對傳統的考評進行改革。為使學生在考核中能盡量發揮創造性地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考核時可以不拘形式。凡是在課堂上對教師所講內容提出疑問并有自己獨特見解的學生,均可給予鼓勵。考試還可以采用口試方式,利用投影儀,教師出題,學生當場分析案情回答問題,教師當場評分,其他學生可以對考試者的回答進行補充或反駁,凡是有合理依據的可以得到加分。對學生完成的調查、科研活動也可以給予適當的鼓勵和加分。激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個性,使考評真正起到強化學生創新能力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21世紀中國金融學專業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21世紀中國金融學專業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戰略研究[J].中 國大學教學,2005,(2).
[2] 王廣謙,等.金融學科建設與發展戰略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張亦春,蔣峰.21世紀以中國金融學教學的挑戰[J].中國大學教學,2002,(6).
[4] 艾洪德,徐明圣.新形勢下金融學專業本科教學面臨的挑戰與改革[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6,(4).
[5] 馬欽玉,郭志忠.現代金融學專業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策略研究[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09,(4).
[6] 蔣天虹.關于應用型本科《金融學》教學改革的探索[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5).
[7] 孟菲.關于金融學專業教學體系建設的幾點思考[J].無錫教育學院學報,2004,(3).
[8] 芮莉.關于金融學專業教學改革的幾點看法[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2004,(6).
[9] 王富強,穆瑞田.河北理工大學金融學專業建設與發展[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2006,(2).[責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