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云南作為農產品豐富的省份,其對外貿易對本省的發展尤為重要,通過分析云南農產品出口的特點、存在的問題、主要優勢以及障礙因素。探討出云南省農產品出口具有明顯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后發優勢,面對市場流通渠道不暢、品牌建設滯后、部分農產品受國外食品安全檢疫制度和貿易壁壘影響等問題,云南省應采取積極應對措施,從出臺鼓勵扶持政策、引入競爭機制、調整農產品出口結構等措施入手,進一步推進云南省農產品出口的發展。
關鍵詞:云南省;農產品出口;主要優勢;障礙因素;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3-0181-03
云南作為一個以農業為基本經濟框架的省份,農業產品資源和氣候資源非常豐富,地理優勢得天獨厚,是發展特色農業產品的有利條件。2010年1—7月,全省各類農產品累計出口34.8萬噸,較上年同期增長9.9%,實現創匯額7.3億美元,同比增幅44%,農產品在全省外貿出口總額中的比重為16.2%。1—7月,全省水果出口2 862萬美元,同比增長10.5%,其中石榴、葡萄、桃子、梅及李子分別出口512萬美元、580萬美元、258萬美元和99萬美元,出口創匯均居全國第一,而全省蔬菜累計出口14.7萬噸,同比增長7.2%,創匯2.1億美元,增長78.3%,占全省農產品出口比重28.8%。其中,卷心菜和花菜類出口3 660萬美元,增長1.1倍,創匯額全國第一。
近年來云南和全國農產品狀況表
數據來源:中經網。
一、云南省農產品出口特點分析
1.優勢農產品長期占據主導地位,貢獻突出。云南省具有較強資源優勢的煙草、松茸、蔬菜、香料油、咖啡、茶葉、蘑菇、果仁、花卉等九大類重點農產品,一直占有全省農產品出口的絕大部分份額。2010年,僅這九類產品出口額就達到10億美元,同比增長4%,占全省農產品出口總額的74%。
2.出口企業的數量和出口規模同步增長。近年來,外向型經濟發展帶來的思想觀念轉變,各項政策措施的出臺完善帶來的良好發展環境,使得投身農業產業化、從事農產品加工出口的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僅2009年,云南省就新增農產品出口企業達61家,新增企業出口額達5 800萬美元。目前,云南省農產品出口企業總數已達到361戶,戶均出口達269萬美元、戶均創匯增長量達3萬美元。出口上千萬美元的企業已達18家(含兩家煙草出口企業)。
3.農產品出口市場國別增加,但亞洲、歐洲仍為云南省最大的出口市場。2010年,云南省農產品出口國別達91個,比2009年增加了12個,但由于對東盟農產品出口增長迅猛,亞歐兩大市場仍占云南省農產品出口近90%的份額,如對泰國、越南、馬來西亞三國的蔬菜出口,已占云南省蔬菜出口總額的71%;對德國、日本的咖啡出口,已占云南省咖啡出口總額的76%;對越南、泰國水果出口,已占云南省水果出口總額的95%。
4.部分農產品受國外食品安全檢疫制度和貿易壁壘影響,呈現出量價不呼應、發展不穩定的現象。如2008年底云南省出口牛肝菌肝片被檢測出尼古丁含量超標后,2010年出口數量、金額同比下降了4%、8.6%。
二、云南省農產品出口存在的問題
1.基地備案面積過小,不能滿足云南省符合出口標準的農產品的出口需求。目前云南省達到出口標準的農產品種植基地面積僅占全省種植面積的5%。
2.出口經營隊伍實力弱,各類大宗出口農產品均存在龍頭企業少,產業聚集效應不強的問題,同時,多數出口經營企業規模小,資金實力弱,經營分散。
3.大宗出口農產品缺乏長期發展規劃,致使云南省農產品出口持續穩定的增長的后勁不足。
4.農藥、化肥等投入品管理混亂,在備案基地面積過小的情況下,難以保證大量的從農戶手中收購的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這是制約云南省農產品出口快速發展的致命問題。
5.市場流通渠道不暢,國外終端客戶資源較少,致使云南省大量農產品資源流往省外,是云南省在農產品貿易鏈中,更多地充當了原料供應地的腳色。如云南省供港蔬菜全部由深圳企業出口,出口業績不能直接反映在云南省。
6.農產品出口行業自律不夠,經營秩序混亂。企業削價競銷,惡性競爭問題較為突出。
7.品牌建設滯后。國內、國際品牌缺乏問題在云南省農產品出口中尤為突出。
8.國外對食品安全的要求不斷提高,技術壁壘日益加強以及今年以來,中國加大了對農產品出口檢疫的管理,提高了檢疫標準,與云南省農產品出口企業和農戶質量安全意識淡薄,缺乏有效管理形成較大矛盾,也制約著云南省農產品出口的增長。
三、云南省農產品出口的主要優勢及阻礙因素
(一)優勢
1.資源多樣性優勢。云南省勞動力資源極其豐富,蔬菜、水果、花卉、野生菌等等農產品等具有勞動密集型的多樣性資源優勢。云南省農村人口比例83.41%,總數3 670萬左右,勞動力總量為2 250萬。剩余勞動力750萬人。農村剩余勞動力充足的特征決定了云南省農產品出口優勢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農產品上。在相當一段時期內,云南省農產品出口實施充分發揮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比較優勢依然是一種戰略選擇。中國和東盟國家主要農產品的比較優勢呈現互補關系。東盟國家土地密集型農產品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而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是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因此,云南省應突破性地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蔬菜、畜產品、水產品及特色產品等農副產品的深加工產業。
2.區位優勢。 亞洲地區是世界農產品貿易最重要、也是最具成長潛力的市場,而云南省農產品出口主要集中于亞洲地區。由于運距短、運銷便捷,適宜蔬菜、水果、水產品、肉類等高價值農產品出口,有利于充分發揮云南省農產品的比較優勢。云南有通過越南進入太平洋的優勢,滇越鐵路由昆明至越南海防港,運距為855公里。還有經過緬甸進入印度洋的優勢,通過滇緬公路,由昆明至緬甸臘戌,連接緬甸鐵路網到達印度洋沿岸,運距僅2 000公里左右,至少比通過東南沿海繞道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縮短運距3 000公里以上。從云南西部邊境口岸經緬甸到印度邊境還不到400公里。隨著鐵路、公路、水路與航空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在特色農產品的運輸、保鮮與成本上,云南可占先機。
3.后發優勢。規模巨大且具有增長潛力的國外市場,為云南省農產品提供巨大的消費需求和市場空間。“人無我有”的優勢,是雙贏的優勢,必將長期堅持。由于地理條件的差異,云南特色農產品的多樣性與國際市場需求的差異性,有極大的互補空間。比如東南亞等地熱季蔬菜與養殖業生產困難,在相當一段時期這是云南特色農產品出口貿易的重點。云南與東盟國家在發展條件、資源結構、產業結構、市場消費水平等方面也具有明顯的互補性,中國與東盟的農產品貿易規模將不斷擴大,農產品貿易的種類將呈現多樣化,不同的產品有著不同的出口市場。
(二)阻礙因素
1.流通基礎設施落后、配送網絡效率低下。流通效率低下和高成本使得云南省作為農產品主產地區難以與沿海地區和國外生產者進行競爭,出賣農產品利潤大部分流入銷售商手中,制約了云南省農產品資源優勢的發揮。因此,消減瓶頸,提高流通效率,將有利于云南省勞動密集型農產品降低物流中間成本,如蔬菜的中間費用占整個價格的90%,擴大出口,有利于云南省農業轉型、農業國際化進程和農民增收。
2.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既有土地資源豐富的優勢,又有加工、技術、管理和營銷等方面持續投資和創新的高端競爭優勢的農產品出口大國相比,中國和這些國家在國際農產品市場上有明顯的競爭和利益沖突,意味著云南省乃至中國農產品出口面對著發達國家設置的技術壁壘越來越高,反傾銷、“特保”調查在今后幾年有可能頻繁發生,“知識產權壁壘”、“輿論壁壘”等新型貿易壁壘復雜的國際環境,使云南省農產品出口受到愈加嚴峻的制約。技術性貿易壁壘使云南農產品出口難度加大。云南農業總體發展水平不高,出口產品結構落后、檔次較低,一些出口農產品在安全和質量方面確實存在問題。
四、云南省農產品出口的政策措施
1.出臺鼓勵扶持政策。近幾年,省商務廳每年在外貿發展資金中安排了2 500萬元左右扶持農產品出口,具體實施的扶持政策為:(1)對農產品出口增量實施獎勵政策,其中蔬菜、花卉、香料油、野生菌等大宗農產品的出口的增量獎勵1美元達0.15元;(2)積極給予農產品出口企業80%的出口信用保險保費扶持;(3)打造云南外經貿企業融資的綠色通道,給予符合無抵押物融資擔保條件的外經貿企業給予50%保費補貼;(4)鼓勵農產品企業申請“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開展國際市場開拓、建立企業質量管理認證體系、到境外開展投(議)標活動等;(5)對農產品在國外獲得的高端認證給予資金扶持,每通過一個單項認證,一次給予2萬元,對獲得國外專利注冊的企業一次性獎勵5萬元。
2.引入競爭機制,促進國營、民營企業向技術創新型企業轉型。云南省的國營、民營企業相對于外資或合資企業而言,技術水平相對落后,自主創新能力較差。因此,應在各領域積極引入競爭機制,變壓力為動力;不斷加大技術投入,增強引進、消化、吸收、創新技術的能力,逐步在質量、產能、出口額等方面趕超外資企業。
3.鼓勵農業企業“走出去”開展替代種植業務。我廳對到緬甸、老撾北部從事替代種植的農業企業給予向境內銀行貸款給予全額貼息,向境內保險或擔保機構購買保險或設立擔保所支付的費用予以資助,反銷果內的農產品,在國家批準計劃內,免征進口關稅、增值稅的政策。同時積極支持并向商務部爭取農業性援外項目交由云南省有相應資質的農業企業執行。
4.調整農產品出口結構。針對云南農產品出口結構不合理的現狀,加強調整農業經濟結構、產品出口的結構勢在必行。對于農業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就是依靠科學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提高農品質量和檔次,進而擴大農產品出口。
5.積極組織農產品企業之間的交流以及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合作。比如參加國內外知名展會:歐洲國際食品展、泰國食品展、香港美食節等,通過展會結識客戶、開拓國際市場等。另外,自2004年,省商務廳相繼與農業、海關、商檢、等部門建立了友好合作、共促云南外向型農業發展的關系。
五、結語
云南省農產品出口額在西部地區保持領先位置,這與云南獨特的地理位置、氣候環境和政府的相關政策密不可分。但是如何更有效的調整農產品出口結構、出臺鼓勵扶持政策、鼓勵農業企業“走出去”來促使云南省農產品出口的國際競爭優勢的提高以及增強其國際影響力的問題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周文良,莊麗娟.云南與東盟農產品貿易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商業研究,2009,(3).
[2] 喬娟,李秉龍.中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11-12.
[3] 梁瑞驊,等.突破農產品出口技術性貿易壁壘[J].國際技術貿易,2007,(9).
[4] 任杰,楊曉京,等.云南省主要出口農產品國際競爭力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0,(13).
[5] 程鋮,楊杰.農產品出口與農業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木——基于1994—2009年云南面板數據[J].經濟問題探索,2011,(1).
[6] 張婧,趙燁.綠色貿易壁壘下云南省農產品出口的現狀與對策[J].中國市場,2009,(32).[責任編輯 吳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