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才市場里,適度的投機肯定是必要的,但這個市場最缺的還是清醒的操盤手。”
我每周接到很多和工作無關的電話,兩類電話起碼占了三成,一類是忽悠我買房的,一類是忽悠我跳槽的,雖然是一進一出,話題大相徑庭,不過目的都差不多,讓我相信通過他們的專業化服務能幫助我實現資本的增值,不同的只是前者關注我的金融資本,后者關注我的人力資本。
老實說我之前從來沒有把獵頭和地產中介們放在一起比較過,但隨著接觸的加深,越發覺得這兩種業務體系存在驚人的相似,他們興起和高速成長的時間點相近、市場的集中度不高、進入門檻低、從業者素質參差不齊,而且,和其他中介業務不一樣的是,他們的收入模式都是從資本交易成交價而不是從差價中提取部分比例的傭金作為信息服務費。
如何逐步地套取客戶的信息,如拼圖一般一點點拼出候選人的經驗、能力、人格和工作習慣;如何不動聲色地交叉比對信息的真實性又不傷害候選人的內心感受,甚至如何不冷場,如何合適地結束對話……邏輯的力量,敏銳的直覺,探究的勇氣,玲瓏的技巧,專業的知識和狗仔隊的精神是優秀的獵頭所共有的。
地產中介最喜歡問我兩句話,“先生是全款還是貸款?”“您買房是自住還是投資?”我理解這兩句話分別評估了我金融資產的數量、質量和構成,還有最關鍵的,他們希望了解我的風險偏好、承受能力以及我參與在這個市場中的角色 —— 所謂的投資者還是投機者。與地產中介的交談往往控制在一分鐘以內,而比較談得來的獵頭,往往能聊上二十分鐘,雖然我清楚地知道獵頭們希望掌握的信息類型無出其右,不過看來對人力資本價值和投資風險的評估明顯較難。就像靠譜的地產中介公司開始用信息化手段加快房源信息流動和分享一樣,靠譜的獵頭公司開始優化他們的人才價值評估模型。
但任何通過主觀評價得出的信息都有不同程度的失真,好的獵頭并不會幫你放大、掩飾或包裝這些失真,而是像一面精準的棱鏡一樣,讓候選人清晰地了解到各種失真可能的角度和范圍,這其實才是優秀獵頭的價值所在。
我曾和幾位所謂國際獵頭巨頭的合伙人們聊過,大致了解到這個行業發展的急功近利和險象環生的一些狀況。其中一位合伙人和我說,由于業務太好,根本沒有時間對企業和候選人進行審慎的盡職調查,他們只能像地產中介一樣起到出售信息和牽線搭橋的作用,那些在國外做得很好的增值業務或利潤增長點,比如職業規劃指導、組織能力測評之類的業務,國內的同行們大都無暇以顧甚至不屑一顧,他本想在國內的分支機構推廣這一業務,結果發現根本沒有客戶需求。
另一位合伙人則表示,超過八成的被獵的候選人只是和獵頭公司的初級業務代表們聊了聊就被踢到了客戶那里,他們從來沒有和任何一位候選人建議,可以和獵頭公司的高層經理比如合伙人聊聊,判斷下跳槽的時機和風險。
在過去的兩年里,我周圍最不缺的就是通過炒房或跳槽實現暴富的人,前幾天的晚宴上,當一數年前跳槽去某不知名民營企業的朋友告訴我,他們的公司已經海外上市,他手上的股權也已經價值數千萬的時候,我除了羨慕嫉妒恨之外也深深地佩服他當年的眼光和決斷。
在這個信息極度不均衡的市場里,做出英明的投資決策是多么的難啊,我一直認為獵頭是人才市場最大的攪局者,在造成人才市場虛假繁榮的同時吹大了對于個人的人力資本泡沫,當公司人短時間內被多次倒手之后,或許薪水翻了幾番,但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這個泡沫崩盤的風險可只有你一個人來扛。在人才市場里,適度的投機肯定是必要的,但這個市場最缺的還是清醒的操盤手。
最近我一個前同事經過深思熟慮還是同意被賣到了一家前景不甚明朗的Pre-IPO房地產開發企業,我建議他先內部價買套公司的房子,過幾年再看看,難說不是一次跨市場對沖的優秀案例呢。
如何面對直屬上司的搶功?
我花了幾個通宵做的方案,我的直屬上司就拿去給老總了,只字沒提我。然后按照這個方案執行,我就變跑腿的了,有時候甚至根本沒我什么事了。最讓我氣憤的是一個很重要的活我做得快接近尾聲了,領導派來了一個和她關系很好的“二世祖”接手。反正現在我也不必忍這口氣了,因為決定做完今年就辭職了。
—— 郁悶的打工者
這種現象在職場中很普遍,不論在機關部委、事業單位、央企、外企或私企,都可能遇見相似的事情。絕大多數情況下,這樣的個案與企業文化、價值觀以及體制無關,一般是局部或者小環境的原因,源于你上司的為人處事觀念和人品。
你可以嘗試著調整一下工作觀念和心態。如果所完成的任務是你們團隊共同的成果,你的直接上級向他的上級交差,為什么非要提你呢?完全沒這個必要。
花了幾個通宵做出優異的結果,這是你職業上升和壯大自己能力的必修功課,是職責分內的事情。你只對你的上級負責就可以了。職場中發展的路徑是由近至遠,得到你直接上級的信任與認可才是順理成章,也是最重要的事情。
職場其實很簡單,尤其是職位不高的人,把上級交待的工作做好就OK,如果每做一件事都想著:怎么能讓大老板知道這事是我做的啊?未免太功利了,更可能“聰明反被聰明誤”。大凡領導都喜歡踏實肯干、忠誠聽話、簡單清新的人。這才是“進步”的上升策略。領導對這樣的下屬會盡力提攜的,反之,他會有防備之心。
聰明的你不應該把第二件事情放在心上。即使是領導有意為之,你也應淡然處之。如果認為直接上級為私利不公正、品行有嚴重缺陷,你可以考慮在適當時機閃身退出,否則你應多從自身找找原因,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尚需修煉。
多年前,我剛進入某互聯網公司,有一天,直接上級對我說:你有OA高手推薦嗎?老板很著急。我立即推薦了兩名原來的同事。高層面試后非常滿意。此事我認為太平常,從未向任何人提起。
當時,新公司剛裝修完,集團高管將飛北京驗收,同事們都很重視。下午牽頭裝修的同事讓我做最后掃尾和整理,他們要先行去酒店匯報。當我灰頭土臉地終于把一切安排妥當,接到同事電話:“你累了吧,先回家吧。一會兒老板過來,我們帶他參觀一下。你辛苦了!”
大家都圍繞在老板身邊受到老板贊許時,我不在現場。但我從未為此氣憤和不平,因為在團隊中不能過于計較,也不能時時太聰明。后來,我的上級和同事不斷在老板面前盛贊我,為我打開了工作局面,確立了在公司中的位置。
職場上人際關系處理得如何、是否快樂,主動權其實在自己手里。我們不能苛求環境,要調整并完善自己。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