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天經過日本家品店FrancFranc,力邀友人同行。他卻猛地搖頭擺手,說道:“這里連個塑料湯勺也要上百元一個,實在浪費。”友人位居某品牌大中華區經理,入息豐厚,舍得重金購入大宅與名車,卻不愿意多花一千數百元換一套獲得“德國紅點設計大獎”的匙羹湯勺。這個大都會里,真心覺得“設計無謂”的,大有人在。
但是老拿一個經濟剛剛起步十數年的國家對設計的認識,與西方國家相比,也許是不公平的。畢竟大家的經歷如此不同。1950年,二戰對歐洲的影響逐漸減退,英國亦早在享受工業革命的成果,在人民基本生活不成問題時才會有設計師出來推廣一些講求美感的產品,比如那個年代的Antelope Chair。
有些專門“銷售設計”的品牌是明白事理的。他們知曉培養起一個消費者對設計的興趣的重要性,“Selling concept is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selling product.”是他們的營銷哲學。好像意大利頂級精品品牌羅奇堡家居,帶著“詩意棲居(Art de Vivre)”的強烈信仰進入中國數年,但它每次發布新產品都不厭其煩地為消費者講述設計師的心意與背后的故事,沒有咄咄逼人,沒有阿諛奉承,領略得多少便是多少,他們深信終有一天,設計會成為你生活里的氧氣與養分,不可或缺。
品牌的熱門產品名字眾多不一一盡錄:現代主義設計鼻祖Pierre Paulin的蘑菇椅、芬蘭國寶級設計師Eero Aarnio的雙泡燈、新銳設計師Sacha Lakic的太空速度感家具系列……圖中的這款Cute cut桌椅是法國設計新貴 Cedric Ragot的得意之作——他曾因此榮獲 2006 年法國 VIA(法國家具價值創新協會)設計大獎。這位法國國家高等研究設計學院的才子從樹木被鋸之后留下的根部得來靈感,再配合最前沿的高科技材料設計而成。Cute Cut 的曲線感及外形上的創新讓其更有吸引力。而且,玻璃纖維表面光滑處理讓它的邊緣對于成年人和小孩來說都很安全,其高度適合年齡較小的兒童。Ps. 其實設計也可以很實用,再詩意的“棲居”亦要“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