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二十多年間,有過太多的文章和訪問,寫過無數次有關黃耀明入行的經過,有關達明一派的點滴,有關他選擇的音樂路線,和他所信奉的美學觀,甚至還有他對各種社會現象和時事議題等等的看法。關于他本人在日常生活各方面的佚事趣聞,例如他愛吃些什么,喜歡哪出電影等等,很多時候記者或訪問者都會提問到,而且大多數都已經得到黃耀明的“正式”答案了。
在這些星羅棋布的訪談文章中,對黃耀明都已經有非常細致清晰的紀錄。盡管字里行間難免滲透著諸位筆者對他的種種個人解讀,然而對于真正資深的讀者來說,這些附加的筆觸是不會影響他們,不會令他們對有關的文字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反而,這些幾近隱晦的“微批”,使本來并不太過人性化的紀實性文章,增添了幾分溫暖輕松的潤飾,是文字記錄上一撮催風提味的鹽花。這次為《風尚周報》寫黃耀明的故事,要寫的也是這類鹽花性質的隨想,好讓大家空閑時放松一下,反正也不用認真鉆研就是了。
明,是明哥,不是明星
訪問黃耀明不是一件苦差,這樣說不是因為他是個謙謙君子,也不是因為他有求必應。相反,他那并不熱衷于在工作時間以外,隨意把自己暴露在鎂光燈下的作風,以及他相對地放松和隨遇而安的工作信念,往往令人更難找到機會去跟他進行專題訪問。就算機會等到了,亦不容易及時配合書期或宣傳期等等。所以在技術層面上,成功找到黃耀明去做專訪,也算是比較珍貴的事情。
但他本人有一個不可多得的優良特質,卻可以令眾多和他在工作層面上偶遇的人無比受惠的。這個特質,也是我個人覺得他最為人所敬重之處——就是他時常能夠令到身邊和他一起工作的每個人,都有一種舒坦和自如的感覺。
除了是個公認的“萬人迷”,明哥也是一個用心非常公正不阿的人。他從來不會因為你工作崗位的高低,或者因為你的社會地位或權勢而對你的品性有任何預設的偏頗看法。無論你是誰,他都盡量會以最正大最明達的目光來和你接觸,簡單直接地以你作為一個“人”這樣來認識你。
雖然在舞臺上及在鏡頭前經常以奇裝異服和妖艷眉目示人,但明哥從來沒有“相信”過這些迷離虛幻的外在意象,就跟他在現實世界中為人處世的價值觀相同。他并不會被這些純粹為表演效果而設的角色和幻象,影響了他有血有肉腳踏實地的現實生活。前不久,我在微博上轉發了他的一幀照片,是他出席電影《生命樹》(The Tree of Life)在香港的首影禮時被友人拍下的。我看到的,是照片中明哥對藝術和電影的支持和愛護(雖然嚴格上來說這不是一部純藝術電影)。然而,不少響應這條博文的朋友,眼光都聚焦在他略見疲憊的眼神,和那疑似在其它不同場合中,曾經穿過不下數次的一件格子襯衫,并藉此來沒甚惡意地以轉載留言的方式戲謔一番。
我當然明白這些無關痛癢的戲言之中,隱藏著對明哥的種種親切的關心和愛護,同時亦從這些只言片語,看到粉絲們制造出來的,與偶像明星之間那種在身份及行為上的無形距離,藉此來潛意識地把名人神化了。很容易展開單向性的溺愛(有些時候憎厭也可用同一方法),并在這種愛當中找到舒適安全的滿足感覺。就是說明星是不會疲倦的,甚至不能疲倦的;明星是不會重復地穿著同一件衣服多過一次的。我就著實不知道黃耀明那天在穿起那件格子襯衫步出家門時,心里頭正在想著些什么。不過我十分愿意相信,他選擇這身裝扮,除了為配合當天的場合之外,也因為這是他個人穿得最舒適,最切合他作為“黃耀明”這個人生角色的戲服。他以此示范了對自己的誠實和信心。
耀,是光耀,不是顯耀
所以,我在這里談一個我認識的黃耀明,不看他的社會地位,不理他的工作性質,不管他的知名程度,只是把他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來看待。就好像最初他認識我的時候,也沒有因為我是一個初出茅廬的、穿著加連威老道廉價“跳樓貨”襯衫的、沒有真正念過音樂而自稱懂得音樂的怪人而帶上有色眼光。我想我跟其他人山人海的弟兄姊妹,以及其他跟黃耀明合作的樂手們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我和他互相認識的過程,基本上與音樂無關。而且,我在和他一起工作之前,并不是他及達明一派的樂迷,對于他的音樂可謂毫不認識。
第一次遇見黃耀明,是在銅鑼灣一家日本菜館。許多年前的那天,不知排練完了什么戲,一伙人嚷著要去吃晚飯,我也被隨便地喊了去,于是就不知好歹地跟著去了。到了餐館已經覺得不尋常,怎么要脫鞋再入內廳的一個隱蔽廂房的,里面還隱隱傳來許多人的哄笑聲。糊紙的日式板門拉開了,里面早已經開始在吃喝。座中有完全不認識的,也有在某些演出之中見過但不知道名字的,還有誰都認識的幾個人物,黃耀明正在其中。當時的我,也沒有什么驚慌失措,只是做夢也沒有想過那天晚上餐桌前的一群人,當中部分竟然會成為我今后最常見面最要好的朋友。那天介紹我給黃耀明認識的人說,明哥是個很重情義的人,你將來一定會跟他成為好朋友的。
就是這樣,我和黃耀明見面最多的地方不是錄音棚,不是排練室,也不是舞臺或后臺,而是飯桌。我們通常都是一大群人,晚飯吃得比較晚一點兒,也吃得比較長一點兒。吃飯前后許多時候都會一群怪人般嘰嘰喳喳地跑去看出電影,或去看個什么舞臺演出之類。如果是去看演唱會這類活動,我通常都不會參與的,尤其是外國的歌手或樂團的演出,我從來都提不起一股勁去湊熱鬧,更不懂得去欣賞及享受。黃耀明倒是個徹頭徹尾的音樂會迷,不論什么類型的,來自世界各地的何方神圣他都會一網打盡。有時候遇上難得一見的國際殿堂級人馬跑巡唱,他和一班我們的好友,在幾個月之前就會做好預算,早早購票期待。巡唱沒有香港站的話,哪怕是臺灣、日本、上海,甚至遠至倫敦紐約,可能的話大伙兒都會跟他去千里追音。所以有一次他夸口說,當今世上最必要去看和最值得去看的樂團或歌者,他都有去看過最少一次的現場演出,有的甚至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年代看過數次。
而我雖然不會參與看演唱會這個主菜,但許多時候會去參加秀前秀后的餐聚。遇上遠行觀秀團,如果目的地是一處引人入勝的好地方,我也會選擇隨團出發,他們去看他們的演唱會之時,我就自己到處去走走吃吃。然后大家又會找一家有趣的地道餐廳來,好像在香港一樣地吃秀后餐。余下來的時間,大家也許還會一起去逛逛藝術館和博物館,我就會去看吃的和穿的,還有會去看看書店。而明哥就是一定會去逛唱片店的。他愛逛唱片店的程度,是我所見過的當中最為嚴重的。基本上每次和他外游,他每天都一定會去逛逛唱片店。大路如Tower Records 或者 Virgin Mega Store,小道至古老絕版偏門重口味的怪店,他都能夠在這些浩瀚無邊的唱片海之中浮沉數小時,樂而忘返。可惜近年全世界的唱片市場都以幾何級數的速度在萎縮,連帶唱片的零售業表現也很差,不但營業額大幅下降,店鋪內商品的趣味性也同時間受到幾近毀滅性的摧殘。從前什么唱片店都可以逛上半天,兼且多數會大有斬獲的明哥,近來亦多次在我們面前慨嘆這個教人失落的現象,說現在出國去逛唱片店,不論店的規模有多大,也不用一個小時就已經逛無可逛了,而且也沒有太多東西可以買。更糟的是,有些從前在東京或倫敦的絕世好店,不是嚴重縮水就是悄悄地結束了。回到老家香港也避不了同樣的命運,此文刊出之時,明哥最常光顧最愛逛的中環HMV店也即將步入告別時期,不久的將來就要在這個尖端的商業區中永遠消失。這樁唱片業的傷心事,正好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真正終結,也是每個好像黃耀明一樣的香港音樂發燒友的悲愴。
環,是中環,明哥愛中環
中環沒有了HMV以后,雖然會令她在明哥的眼中喪失了一個焦點,但始終,中環和上環一帶依然會是明哥的日常生活圈之所在。除了因為離家和人山人海的辦事處不遠,以及那個地區本身獨有的氣質之外,也因為這個地段其實是一個早期就被殖民地政府設計成步行城市的區域。所以如果避開了上班時間的蜂擁人潮,中環以至上環半山等一帶的路段,其實真是一個步行者的天堂。
明哥雖然很明顯不是一個喜歡做運動的人,但他也絕對不是那種屁股不愿離開沙發的懶骨頭。他最鐘情的活動叫做“散步”,而且他是一個散步高手。有許多次我跟他有些工作上的東西要商量,結果都是一起在漫長的散步過程之中邊談邊走,不知不覺就數小時了。最遠的一次由尖沙咀一路走到美孚,沿著九龍半島的傳統中軸線北上,中間還在太子道和長沙灣拐了幾次路,去找地方吃夜宵。明哥這位散步能手不但腳力頗為不凡,最難得的是他認路的本領高強。這方面大家可以相信我這個會把地圖當作消閑刊物來閱讀的地理科學生,我自問是個非常懂得尋找地方的人,而在我認識的人當中,能夠跟我比拼的相信只有數人,而黃耀明定當是其中一位。我和他在談及一處地方時,都是會用街道名稱和方向來溝通的。以一個不會駕車的人來說,明哥在這方面的能力屬于異類,天份絕不比他唱歌方面的弱。
可能是因為我沒有在認識黃耀明之前,認真地迷戀過他的音樂和他的歌手角色,也在認識了他之后沒有單純地只跟他在音樂世界中打滾,所以我真正是幸運地遇上了一位明星朋友。這里幸運的地方,不只是因為事情的罕有或者特殊,而是當中令我有機會去從他不尋常的職業和他尋常的本性之間,得到了許多領會和啟發,明白了許多微妙的人情世故,亦學習了如何在一切不利因素和外來誘惑之中,堅持自己的本我不損,做一個真實自由的人,過一種相當不容易經營的平凡生活。然后忽然有一天,我明白到這就是所謂為人處事的學養和情操。當然,黃耀明也只是個人,他也有許多缺點和不足,做朋友的彼此都看得明白。就例如他的優柔寡斷,和那慢吞吞的性子,有時候真是很惱人,也影響了工作上的進度。這方面希望他會慢慢地改過來就好了。
明哥雖然很明顯不是一個喜歡做運動的人,但他也絕對不是那種屁股不愿離開沙發的懶骨頭。他最鐘情的活動叫做“散步”,而且他是一個散步高手。有許多次我跟他有些工作上的東西要商量,結果都是一起在漫長的散步過程之中邊談邊走,不知不覺就數小時了。
他愛逛唱片店的程度,是我所見過的當中最為嚴重的。基本上每次和他外游,他每天都一定會去逛逛唱片店。大路如Tower"Records"或者"Virgin"Mega"Store,小道至古老絕版偏門重口味的怪店,他都能夠在這些浩瀚無邊的唱片海之中浮沉數小時,樂而忘返。
黃耀明也只是個人,他也有許多缺點和不足,做朋友的彼此都看得明白。就例如他的優柔寡斷,和那慢吞吞的性子,有時候真是很惱人,也影響了工作上的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