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鑫 + 老李(從左至右)
職業:攝影、攝像、慶典策劃
《風尚周報》:看你們裝備齊全的,每次音樂節都會過來拍東西嗎?
阿鑫:是的。幾屆拍下來,硬盤里有上千G關于音樂節的視頻和照片,歌更多。
《風尚周報》:做這個事情有錢賺嗎?
阿鑫:沒有,完全出于愛好。拍的視頻都是自己拿來看的。
《風尚周報》:你那哥們干嗎不說話也不看鏡頭?
老李:……
Jimmy
職業:不明
《風尚周報》:你們一群人都穿?;晟纴?,約好的嗎?
Jimmy:對啊,大家都是朋友帶朋友,同事帶同事的來了一大群人,所以就訂了標配,一起玩嘛!
《風尚周報》:對這一次西湖音樂節有什么不滿?
Jimmy:這次淘寶在舞臺周邊設置了很多攤位,但是這些攤位的音樂聲都太吵了,甚至影響到主舞臺這邊。所以很多朋友昨天來了以后今天就不來了。
《風尚周報》:你今天頂著噪音繼續來了,是為了看誰嗎?
Jimmy:萬能和黃耀明啊。
王雷+張洛蒙(從左至右)
職業:物理系大一學生
《風尚周報》:戴著這么酷的帽子,一路有多少人給你們拍照了?
王雷:連你在內好幾個了。戴這些帽子是我們今天做得第二好的決定。我們都是悶騷宅男,沒這么明騷過。
《風尚周報》:第一好的呢?
張洛蒙:就是冒雨來看這次音樂節。今天除了滿地泥巴以外,其他都好。
《風尚周報》:你們在學校有組樂隊嗎?
王雷:正發愁這事情呢,我會唱歌,他會彈吉他,但還沒找到彈貝斯和敲鼓的。
Mio + 陳小柏(從左至右)
職業:學生
《風尚周報》:來拍個照片,你們其實可以更親密點。
Mio:其實我們不是男女朋友……
《風尚周報》:好吧,你們昨天也有來吧?跟今天比起來覺得怎樣?
陳小柏:昨天雨太大了,但是今天天氣不錯,心情也很好。參加室外的音樂節嘛,心情好不好就看天氣了。
《風尚周報》:也看陪你來的是誰吧,哥們。
Mio:你在說啥?我最喜歡搖滾樂哦。
劉燕
職業:廣告公司職員
《風尚周報》:終于拿到偶像簽名了,開心吧?
劉燕:什么?你說幫我簽名那支外國樂隊?我根本不認識他們。只不過他們經過我身邊,就直接要個簽名留念一下。
《風尚周報》:無語了。那你的偶像是哪個樂隊?
劉燕:其實我對搖滾樂不是很懂。這次的樂隊沒有一個我認識的。
《風尚周報》:那你來音樂節干嗎?
劉燕:陪同事來的。
周立豪
職業: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學生
《風尚周報》:這次西湖音樂節跟以往的有什么不同?
周立豪:這一次的整個演出陣容要更小眾、更搖滾,我很喜歡。希望音樂節能更多地邀請來自全國不同地方的樂團,讓大家都有施展的平臺,也讓我們這些樂迷能接觸更多的樂隊。
《風尚周報》:昨晚你有過來嗎?
周立豪:沒有,但是在微博、報紙還有網站上都看到了報道,大家身上都是泥巴,玩得很High!希望今天氣氛更好吧。
瑩瑩+石磊+郡郡(從左至右)
職業:家庭主婦、鼓手、20個月大的小孩
《風尚周報》:哇,這可能是西湖音樂節年紀最小的觀眾,你叫什么名字?
郡郡:嗯……依依……王王……
瑩瑩:小孩才20個月,還不會說話呢,叫郡郡。
《風尚周報》:這么小,不會被音樂嚇怕嗎?
瑩瑩:不怕的,小孩子在家里就是一天到晚聽著搖滾樂長大的。今天我老公是來表演的,所以就把孩子帶過來看老爸表演。
《風尚周報》:這么說你們一家都是音樂迷???
石磊:是音樂迷,尤其是“鼓迷”。我家有世界各地的鼓,我和我老婆是因為打鼓而認識的。
張琛熹
職業:數字媒體專業研究生
《風尚周報》:你在拍片子嗎?為什么不拍舞臺,全在拍觀眾?
張琛熹:我是在拍紀錄片,不能只拍舞臺吖。
《風尚周報》:對這次西湖音樂節有什么感覺?
張琛熹:上次西湖音樂節我純粹是來玩的,非常開心;這次來拍片子,背著大大的攝錄機拍兩天,終于理解什么叫把女人當男人用了。
《風尚周報》:總共拍了多少素材啊?
張琛熹:拍了七八個小時的素材,然后剪成一條40到60分鐘的片子。對了,我看你也到處跑來跑去采訪,到時能把你的采訪錄音提供給我嗎?我想拿一些合成到我的片子里去。最好把你整理的文字材料也給我一份吧。
《風尚周報》:請提供稿費!
Patrick Alleyn
職業:法語老師
《風尚周報》:你從哪里來?
Patrick Alleyn:加拿大的魁北克省。
《風尚周報》:你去過最棒的音樂節是怎樣的?
Patrick Alleyn:就是這一次!因為我在這里認識了一個跟我來自同一個城市的朋友,然后我發現他竟然是我父親年輕時的一個朋友,世界真小!當然今天的表演和觀眾氣氛都不錯。
薛若溪+薛承峰+鮑文婕(從左至右)
職業:幼兒園學生;大學書法、油畫教師;
大學心理學教師
《風尚周報》:最喜歡誰的音樂?
薛承峰:我們是專門來聽胡德夫的,之前也很喜歡他。我們感覺他的歌很純、很原生、很震撼、很有穿透力。他是在用生命唱歌。
《風尚周報》:最喜歡胡德夫哪首歌?
薛若溪:《匆匆》《最遙遠的距離》《太平洋的風》。
《風尚周報》:哇,你也知道??!
鮑文婕:因為我們經常在家里放他的歌,所以小孩子都聽得熟了。我一個月前就在關注這個事情,如果胡德夫不來,那我們也不會來,他的歌實在太打動人了。
鄂東+ 尹楠(從前至后)
職業:浙江大學研究生
《風尚周報》:你背了她一下午了嗎?累不累?。?/p>
鄂東:從晚上開始背的,一點兒都不累。
《風尚周報》:對下雨天氣感到惱火嗎?
鄂東:也不會,雨天和晴天感覺不一樣,讓人覺得更有氣氛,大家都在泥地玩也挺好啊。
《風尚周報》:最喜歡哪個樂隊或者表演嘉賓?
尹楠:胡德夫。
伊歌爾
職業:打工仔
《風尚周報》:你最喜歡哪個樂隊?
伊歌爾:你可以跟我說中文!我來中國前就學過兩年中文。今天我最喜歡的樂隊是“二手玫瑰”,感覺他們非常有中國味兒。
《風尚周報》:中文說得真地道,說說你對中國的感覺吧。
伊歌爾:這是我在中國的第一個音樂節,感覺所有人都好有激情,今天下了大雨,但是人沒有走開。我感覺中國人這種激情是與生俱來的,因為他們見到我的時候都非常熱情。就像你一樣,忽然就跑上來跟我說話了。我很喜歡中國!
《風尚周報》:那你女朋友是中國人嗎?
伊歌爾:我沒有女朋友,要不你給我介紹個?
白德+薩布麗娜(從左至右)
職業:進出口商
《風尚周報》:西湖音樂節跟你們意大利的音樂節有什么不同?
白德:這里樂隊的表演水平低一些。國外來的樂隊表演水平比較高,但跟觀眾有一點溝通障礙。
《風尚周報》:中國的樂隊表演水平低在哪里?
白德:我說的低是相對的低,并不是說他們唱得很差。他們大部分時候都唱得不錯,但喜歡自己唱自己的,不太會跟觀眾互動。
《風尚周報》:對西湖音樂節還有其他感覺嗎?
薩布麗娜:人們很熱情。如果在意大利下這么大的雨,觀眾數量肯定沒有這里多!
Denis
職業:畫家
Denis:我就是你剛才采訪的那個家伙的父親的朋友。
《風尚周報》:世界果然很小,你來杭州做什么?
Denis:我來旅游和聽音樂。
《風尚周報》:對西湖音樂節感覺怎樣?
Denis:還不錯,但我已經老了,有時候不習慣跟這些小年輕一起瘋。所以我喜歡現在臺上靜靜唱歌的那個老頭,他叫什么名字來著?
《風尚周報》:胡德夫。讓攝影師給你拍個照片吧,請看一下鏡頭。
Denis:不習慣看鏡頭。你要拍就拍吧。
季潔潔
職業:不明
《風尚周報》:我看你剛才已經要走了,結果一聽黃耀明要Encore你就急忙跑回來了,還差點滑倒,有那么喜歡他嗎?
季潔潔:確實很喜歡他,小時候就聽過他的歌。還有胡德夫我也很喜歡,所以昨天晚上也冒雨來了。
《風尚周報》:那確實挺有心的。你最喜歡他們的哪首歌?
季潔潔:胡德夫的《最遙遠的距離》和黃耀明的《四季歌》。
《風尚周報》:你兩天都來了,對這個音樂節整體感覺怎樣?
季潔潔:對搖滾樂不是很感冒,還是喜歡胡和黃那樣經常唱唱慢歌的。
洪達太
職業:淘寶店主
《風尚周報》:兩天都蹲在這里看店,不能到音樂節會場那邊high一下,多可惜??!
洪達太:還好吧,有時候朋友來玩,我就叫他幫忙看一下店,自己溜過去玩一下。
《風尚周報》:小店這兩天的營業額怎樣啊?
洪達太:大概有接近2000塊,鋪租是150塊,所以有賺呢。不過來這里擺攤也不在賺錢,而是來玩一下,重在參與嘛。來音樂會的都是年輕人,會比較欣賞我們店的復古玩具。下次音樂節肯定爭取再來。
郝友來+李女士+李俊杰+ 劉女士
(從左至右)
職業:10歲學生、家庭主婦、6歲學生、退休
《風尚周報》:從什么時候過來的?
劉女士:下午兩點就過來了,一直玩到晚上。我們都很喜歡這個氣氛啊。
《風尚周報》:有最喜歡的歌手或者樂隊嗎?
郝友來:都不認識,但我們喜歡他們唱勁歌!
李俊杰:我最喜歡周杰倫!
《風尚周報》:誰教你們打扮得這么酷???
李女士:我幫他們弄著玩的。
董艷+小躍
職業:不明、狗
《風尚周報》:為什么來音樂節還帶著狗?
董艷:我不在家的話它會很寂寞,所以去哪里都盡量帶著它。
《風尚周報》:這次音樂會最喜歡哪個歌手或者樂隊?
董艷:最喜歡黃耀明。不過也不是只為了看他而來。還想來感受一下氣氛。
《風尚周報》:那感覺怎樣?
董艷:我非常開心啊,不過小躍有點被嚇到了。
趙先生
職業:公務員
《風尚周報》:你手上拿了半天的是個什么玩意兒?
趙先生:用來錄音的。我要把音樂節全程錄下來,刻成碟,回家自己聽。
《風尚周報》:我們的對話也錄進去了嗎?
趙先生:是啊。
《風尚周報》:最喜歡今天哪個樂隊啊?
趙先生:都喜歡。搖滾樂最來勁了,胡德夫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