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潔與竇驍?把這兩個名字聯系在一起,除了都是張藝謀一手挖掘出來的演員,真不知道還有什么關系,這兩個差了8歲的男女,在娛樂圈卻像離了幾個光年的距離。十足文藝范兒的霍建起,拉來他倆演了一部叫《秋之白華》的電影,堅信兩人身上的特質會碰撞出奇妙的火花。從合作之初的疑惑,到合作之后變摯交,冷靜如冰的董潔,熱情似火的竇驍,在劇中把彼此融化得剛剛好。
這就是霍建起的電影格調,冰火兩重天。
董潔一邊化妝一邊接受采訪,我問到,文藝圈的朋友都有誰?她說,周迅,陳坤。我一邊聽一邊想,嗯哼,都是你們那種冷冰冰的調調。董潔補充道,還有竇驍!正在吞盒飯的竇驍,一驚,抬起頭說,啊?董潔說,我說我們是好朋友!竇驍故意用搞笑的英文說,yes,we are!還是那種hip-hop的調調。眾人大笑,董潔微笑。你看,這冷靜與熱情,勾兌得多好!
董潔:這是我的生活,董潔的
董潔做過謝霆鋒的“幸福新娘”,也跟張藝謀度過“幸福時光”,后來還有王家衛的保駕護航。當初所有人都認為這女孩簡直幸運到火星地球大碰撞,要大紅特紅到地久天長——她是紅了,卻沒到我們想象中紅的程度。
也許上天也覺得太過逼人的氣勢會誤了她的美好,在董潔身上你看不見任何張狂,而是傳說中的淡然如水:她安安穩穩地演戲,不管是電視劇還是電影,也不管對手是陳坤還是梁朝偉;她平平常常地生活,經歷甜蜜戀愛、幸福婚禮、兒子出生,也經歷過丈夫的車禍。董潔嬌小身軀里有著強大的靈魂,生活的幸與不幸,幸福與傷痛,她都經歷過,卻很少見她哭見她笑,冷靜如一面刀鋒。她認同自己是謀女郎,但不認同自己跟其他謀女郎有任何相似;她過著幸福的生活,卻不認為這值得炫耀;她和潘粵明甜蜜如糖,卻絕不相信至死不渝的愛。
她就是這樣,與我們想的永遠不一樣。
《風尚周報》:從影首部作品就是與張藝謀導演合作,怎么評價你和鞏俐、章子怡同樣高起點,卻沒有同樣高度的現實?
董潔:我覺得這種比較沒有意義。鞏俐跟張藝謀合作的時候,導演哪里有今天的知名度?本身演員和導演就是一種相互成就的過程。而我們這些后來的演員都算非常幸運了,第一部作品就讓大家認識到我們,坦白說這是導演的功勞。但是之后的路,就要靠我們自己的努力。
鞏俐是一種類型,章子怡又是另一種,而我覺得我跟魏敏芝是一種,我們只是一部特殊作品里的特殊演員,而不是導演常態下要找的那種。另外,我這個人比較隨意,不會去哄投資方,也不愛公關導演,我不是一個特別積極主動去爭取機會的人。
《風尚周報》:那你怎么看那些用盡心思去上位的演員呢?
董潔:這種事情,你有什么資格評價別人?好多人好多事要站在對方的角度看,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說人家不大好吧?如果對方想要的就是這些,那他們為此去努力去爭取有什么錯呢?只要手段不卑鄙我覺得都沒有什么,反而我欣賞他們那種目標明確的態度。
其實人本身的性格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我不是那種每一步都精心去計劃、目標很明確的人。
《風尚周報》:當時演完張藝謀電影之后,應該有很多公司想要簽你,包括一些比較知名的經紀人,為什么選擇澤東呢?
董潔:這也算緣分吧。我拍了《地下鐵》,認識了我的經紀人,之后又見了王家衛導演。我覺得從第一次見面的時候開始,我們就互相有了好感。王家衛導演也是特別謹慎與演員簽約,他會用他的眼光去看一個演員,包括現在,其實你看他在內地只簽過我一個演員。
《風尚周報》:簽給澤東公司之后你的電影作品很少,后來解約的原因,有媒體報道說因為王家衛的冷落?
董潔:其實我們各自都在努力,只是有的時候大家的認識不同。他們對我的了解,對我的想法,還有對內地的市場,不會太仔細地去研究。畢竟整個公司的事情很多,也很繁瑣。然后我自己這邊也只是專心地去拍戲,沒有想過太多要怎么發展。
我那時候年紀還非常小,王家衛一直跟我說,董潔你不要著急,你的路很長很長。我們沒有鬧翻,真的沒有。
《風尚周報》:但你的很多粉絲都覺得澤東埋沒了你。
董潔:這只是片面地去看待問題。誰不需要成長呢?我在澤東的5年,公司不管怎么說都很好地保護了我,也尊重我個人對拍戲的態度,所以我一直以來都很感謝澤東。他們有什么事情都會問我:“董潔你愿不愿意?”澤東是很尊重每個藝人想法的一家公司,而不是像很多公司那樣要求你要這樣你要那樣。
而且在澤東那幾年我看到了很多,你看梁朝偉張曼玉他們,這么大牌的,還不是一樣去生活,還不是一樣要保持謙和平穩的態度去工作。董潔沒有成為鞏俐和張曼玉,但張曼玉和鞏俐過的還是類似董潔的生活啊!
《風尚周報》:其實你現在的年紀還是女演員的黃金時代,可你竟然早早結婚生子了。
董潔:每個人的黃金時代都 不一樣吧,不是說你的黃金時代還沒來臨那也不吃不喝的等著,什么事兒也不干了。潘粵明是我愛的人,所以就結婚了,結了婚生寶寶也挺正常的,就沒想過要拖到三十歲以后,沒想過要事業怎么樣才生孩子。
其實干擾我的東西不多,反正女孩子到了這個時候有一個小孩子,有一個家庭,是很幸福的。像我現在如果你讓我去演一出跟孩子在一起的戲,或者是跟丈夫在一起的戲,我覺得我肯定會把握特準確。
《風尚周報》:比起那些待嫁女明星,你會不會覺得特有成就感?
董潔:真沒有,這不過是一個女人最基本的生活了吧。這有什么好自豪的?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價值觀,我這些婚姻啊家庭啊在有的人眼里根本不構成幸福的元素啊。可能別人要的就是那種忙得沒有時間戀愛,紅得不敢去結婚,以及享受被人討論“這么厲害誰配得上啊?”這種感覺吧。
我什么都不去比較,這是我的生活,董潔的。別人覺得好不好,我才不管呢。
《風尚周報》:結婚生子后,跟以前的董潔相比,有什么特別明顯的變化嗎?
董潔:對,覺得自己已經是女人了,不像以前,一看就是個小女孩。
《風尚周報》:2009年5月,潘粵明在福建拍戲時發生車禍,你嚇壞了吧?
董潔:我當時在廣州,聽到消息后立刻搭飛機趕去醫院,當時下雨打雷,飛機不能起飛,我想著,一定要飛,管它怎么飛,飛不回去死在天上算了。
《風尚周報》:看來你是那種相信至死不渝愛情的女人?
董潔:說真的,不相信。哪怕你想著這些,也不要說出口。我們能把握的只有當下,關于未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這些虛無的承諾,其實沒有什么用。兩個人在一起,互相包容、互相信任是最重要的。別把自己看得太重,別較真兒,別非要分出一個誰對誰錯,你好我好,放寬一些,別糾結,就會快樂很多。我們一年拍戲,相見的日子也不超過兩三個月,哪兒考慮誰聽誰的呀,在一起開心都來不及呢!
《風尚周報》:同樣是母親和妻子的身份,你如何評價《秋之白華》里的楊之華呢?
董潔:“秋之白華”,就是瞿秋白和妻子楊之華的名字,象征兩人的感情。楊之華是上世紀20年代標準的“獨立新女性”,她為了愛情可以舍棄婚姻和孩子,也能在瞿秋白就義后終身不嫁。瞿秋白是一個文人,他雖然是柔弱、斯文的一個人,但他身上要背負很重的擔子。楊之華是他愛情、事業、思想、革命上的堅強后盾,支持著他,其實這也是一種純愛。
《風尚周報》:跟竇驍的合作感覺如何呢?
董潔:他比我小8歲,一開始導演說我倆合作的時候,我在想這行嗎?他在劇中的人物要比我成熟啊!當開始合作才知道,這行的!這對我們倆來說也是特好玩的經歷,我們的現場搭配隨時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竇驍很符合那個時代人物的氣質,我們搭配起來很契合,所以整部片子都特別美。
竇驍:我就是愛情騎士
怎么去形容竇驍?他讓我們重溫了中國男人的美好,從一眾脂粉氣里突圍,帶著陽光和棱角。那個時代的人從竇驍的身上看到當初,而當今時代的人在美男肌肉男之外,找到另一種味道。
出生西北的他夠傳統,偶像是孔子,信條是“言之有信”。可是10歲就去了加拿大的他,當然也不會沒有西洋調調,用粵語講笑話,英文唱HIPHOP,也可以放下國外的一切回到國內讀表演學校。我們看得到,中式和西式的,他吸收的都是最熱情的部分。這些部分電影大亨怎么能看不到?他脫下白襯衫,穿上軍裝,成為張藝謀《金陵十三釵》的愛國志士,苛刻如老謀子的風格,即使是客串,你若沒那味道他也絕對不要。
都說張藝謀電影有條定律,紅女不紅男,可是竇驍打破了這個規律,甚至比女主角更紅。竇驍的前途有多好誰也不知道,但相信在中國娛樂圈沒有誰可以PK他目前最張揚的青春與熱情。
《風尚周報》:你是怎么迷倒張藝謀當上“萬人迷”老三的?
竇驍:我當時什么都不知道,他們當時要找女演員,我陪一個女同學去。去了之后,那個副導演給了我一個名片,上面只寫他的名字,其他什么都沒有,沒電話,沒有email。然后面帶笑容,說我是誰誰誰的副導演,我當時一邊說謝謝,一邊在心里想這太不靠譜了。
《風尚周報》:為什么不靠譜啊?
竇驍:因為連個電話號碼都沒有,我記得好像就是名字,心想可能是騙人的吧。但是到后來他說,希望能給我拍一段自我介紹,我猶豫了一下,然后就拍了。大致內容就是介紹我是誰,今年多大,在哪兒上學。正面,側面,后面,然后笑著拍。我心想為什么還要拍后邊呢?后來才知道是在挑演老三的演員,老三的背影很迷人的。
《風尚周報》:然后你就被選上了?
竇驍:怎么可能啊!這時候都沒見到導演呢。我經歷了十幾次面試,每次都要七八個小時。整個過程都有另一位老三和我PK。直到最后開拍前,才定下來是我。
《風尚周報》:那時候你知道老三是誰嗎?
竇驍:不知道,沒看過那書。所以后來就開始讀了,一邊讀書,一邊體驗生活,還要一邊減肥。我練過跆拳道,身體有點壯實,但“老三”有白血病所以很瘦弱,為此我瘦了十公斤。
《風尚周報》:所以你完全是靠實力PK下來的啊,之前都傳言你是張藝謀的親戚。
竇驍:不是,只是我們都是陜西人。我爸爸媽媽都是工程師,在我初中的時候就移民去加拿大了,平時跟國內的親戚來往并不多,怎么可能有導演這種親戚呢。導演選擇我之后說過一句話,他覺得我有騎士的感覺,在他眼里,老三也是愛情騎士。
《風尚周報》:你覺得愛情騎士是什么樣的?你是嗎?
竇驍:愛情騎士嘛,就是很勇敢,很有安全感,能保護自己心愛的姑娘,讓她幸福。我覺得導演看得還是挺準的,我就是這種類型的男孩子。
《風尚周報》:現在有女朋友嗎?什么類型的?
竇驍:沒有。現在沒有。我喜歡孝順的女孩,在這點上我還是挺傳統的;然后因為我私下里話其實沒那么多,所以喜歡活潑開朗的女孩;當然她還要內心恬靜,兩個人內心世界要默契,這點很重要。
《風尚周報》:很多時候你和周冬雨都是情侶檔出來宣傳,私下你們關系怎樣呢?
竇驍:不熟,就是在開拍前我才見過她,導演說這是老三,這是靜秋相互認識下吧。然后就打了個招呼。后來就是一直拍戲,再后來就各種干各自的事兒了,電影上映才再見面。我們倆私下交流不多,差了好幾歲,而且她要高考,也挺忙的。
《風尚周報》:你現在出名了,還住在電影學院的宿舍里嗎?一邊工作一邊上學是否不太方便?
竇驍:我還是住宿舍啊,吃食堂。唯一不同的是坐地鐵會被圍觀,大家都很友好。但經紀人總告誡我出門盡量打車,和女同學在一起時也要注意,因為現在已經有狗仔隊盯著我。我現在基本上沒怎么接戲,還是先上學吧。做你們的訪問之前,我5月底去了南京拍《金陵十三釵》,演個戰士。
《風尚周報》:《山楂樹之戀》和《秋之白華》都是文藝片,張藝謀和霍建起都是文藝大導演,風格有什么區別嗎?
竇驍:區別還是很大的,都是屬于個人風格濃烈的。你看張導的戲,都是很濃烈的,很雄壯的。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張導的話不多,其實更像是我的父親,他很沉靜,拍戲時并不會告訴你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他很會挖掘你內心的想法和潛力。
而霍導的電影就是那種緩慢的,慢慢展開,徐徐道來。他更喜歡去跟你聊,跟你討論人物。
《風尚周報》:你怎么看瞿秋白這個人物啊?
竇驍:我演老三是本色出演,瞿秋白這個角色更復雜,我跟他除了都留過學這一個相似點外,其他方面都相差得很遠。我做了很多準備工作,看了很多跟他有關的書,工作人員還帶我去見了瞿先生的養女呢。我其實特別佩服他們那輩人,心懷理想,而且以身實踐,那是一種精神上的豐盛,讓我覺得羨慕。
《風尚周報》:這一次在《金陵十三釵》中演個士兵,算是轉型嗎?
竇驍:轉型?有什么型可轉啊,我才演了多少作品啊,反正有經紀人幫我挑選,有導演把關,我認真工作就好了,我還沒到轉型的地步呢。我現在其實還算是一個新人,對于未來的職業規劃,也是以新人的姿態,多跟前輩學習,多嘗試不同的戲路。《金陵十三釵》其實是我自薦的,那時候我就是跟導演提了自己的想法,他答應了,其實張導的戲我肯定是隨叫隨到的。
《風尚周報》:會一直演戲嗎?還是有可能突然轉行了?
竇驍:目前看來應該一直會演下去吧,但是若干年后就不知道。要是不做演員了,有了錢我就開個發廊,很高級很藝術的那種。我在加拿大就開始勤工儉學,工作是發型師,從洗頭做起,染燙剪都在行。我本來打算中學畢業后,去英國攻讀發型設計和化妝。因為我一直覺得發型和化妝都是實用藝術,給人帶來美麗和自信的感覺很好。
《風尚周報》:你的發型也是自己設計的嗎,挑染幾絲白發?
竇驍:哈哈,不是不是,這些白頭發是天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