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就對蒙面的男人充滿了好奇和憧憬,當然前提他不是恐怖分子,不是阿拉伯人,不是馬賊,也不是醫生。這種崇拜源自小得不能再小的時候看的電影《佐羅》,那位老帥哥阿蘭·德隆現在沒了消息,估計住在法國哪家療養院里做白日夢。平時是普通市民關鍵時刻做超級英雄的故事套路已經被好萊塢用濫了,當我的包里揣著一本《蒙面騎士》坐在咖啡館里時,閨蜜笑得像得了帕金森癥,“你太虛無了。”她說。
她說得沒錯,我一拿起《蒙面騎士》這本書,就墜入了虛無的漩渦。按說拉美國家的男人在電影里總是臟兮兮的,拎著來復槍騎著棗紅馬販毒或者搶娘兒們,他們嚼著煙草,抽著雪茄,在仙人掌旁邊看世界杯,他們的蒙面材質是亞麻布,形狀是倒三角,然后頂著牛仔帽,身上掛著亂七八糟的飾品。我會喜歡這樣一個男人嗎?答案是肯定的,雖然他不可能陪我逛北京路或者上下九,但我總覺得我們可能會在恩寧路背后斷壁殘垣的騎樓下相遇。這個人就叫馬科斯,他是墨西哥游擊隊隊員,也是薩帕塔運動的領袖,他的職務是副司令,這個組織沒有正司令。當然他來中國的簽證是旅行護照,他的官方身份是一個作家、詩人,簡直正合我意。
馬科斯的特點是把宣戰檄文、戰地筆記,以及游擊隊通告全部寫成了魔幻現實主義風格的詩歌和小說,還有一部分是童話,他把自己比喻成叼煙斗的甲蟲,把小貓做成燒烤的小老鼠,一塊叫做明天的烤面包,一只精神分裂后認定自己是小雞娃兒的豬仔兒……這樣一個思維混亂的騎士恐怕起碼得是在魯院的作家班里進修過吧,真搞不明白他到底是在革命還是在當游吟詩人,每天槍林彈雨,膽戰心驚,晚上再窩進玉米地里寫小說。
繼續幻想我和馬科斯的故事。作為新世紀的反叛明星,他的身份依然是謎,官方版本稱馬科斯“是一個職業游擊隊員,一個不負責任的冒險家和危險的煽動者”,后來又有西方媒體說他是個神父,最不靠譜的演繹是他是在玻利維亞給切·格瓦拉帶過路的牧羊少年,切給了他一些錢,讓丫去念書,于是丫真去念書了。這個是我最不相信的,因為我的馬科斯文學觀、世界觀、人生觀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在《弱小者的時刻》一文中寫道:在下面,海螺悠長的悲嘆傳遞著呼喚。影子在寂靜中作答,抄起武器,匆匆帶上黑色的面罩,警衛們交換著口令,問:是誰?即刻回答:大地母親。
馬科斯成為我在這樣一個社會環境下的幻想情人,我認為他是存在的,為了他我可以成為一個瘋丫頭,可以反潮流,可以在微博上說幾句公道話或者發發牢騷,可以對不公平的事情說不,可以對妖氣騰騰的文藝領袖說哪涼快上哪去。
也許這還不夠,離我不遠的地方坐著一位男士,穿著切·格瓦拉的T恤,搖頭晃腦,捧著一個iPad看《功夫熊貓2》,我把手悄悄放在桌下,朝著他的方向豎起中指。
《蒙面騎士》
——墨西哥 副司令馬科斯文集
作者*(墨)馬科斯
譯者*戴錦華/劉健芝 等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