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道菜,是我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做一次的。每次去做時,都緣于想念一個人——我那已經(jīng)登上天國的父親。
老爸抱病時,最喜歡、也經(jīng)常吃一道菜,而這道菜,也是受他傳教而襲的。說白了,就是普通的一道“老少平安”:魚肉和豆腐混合了,加點蛋清拌勻再去蒸,細軟細軟的。沒骨頭,適合小孩;沒硬物,適合老人,得其名。
以前自己做這道菜,都堅持買回新鮮的鯪魚肉,用刀刮出魚蓉,而小刺則黏在皮上。加少許鹽和水,用筷子攪拌便可成膠。而后與大豆腐一起搗勻,加上蛋清和花生油,大火一蒸便成。當然,要撒上幾粒蔥花,方不至于白白的沒點色彩。
這個清淡原味的菜,在我看來還有另一意義:常用的食材可以通過調(diào)料和制作步驟的調(diào)整讓它們有煥然一新的效果。
現(xiàn)在市場都有供應魚青滑,同樣是以刀刮出的鯪魚肉,可省去不少工夫了。魚青因沒有魚皮,所以不是傳統(tǒng)魚滑的青灰色,而是色澤脂紅如蝦肉色,買時認準便可。但鯪魚是很有個性的,過了4月天氣轉熱便味道轉淡,不如冬天時鮮甜。為免菜式味偏淡,遂用瑤柱(干貝)泡軟揉成絲一起蒸,讓鮮味重新煥發(fā)。
現(xiàn)在做此菜另一處要注意的,就是很多人用的是色拉油之類的調(diào)和油,香味嚴重缺失。要做好,必須是濃香的純榨花生油,才能達至色香味俱全。
至于豆腐,當然不能用內(nèi)脂豆腐了。個人最喜歡的是傳統(tǒng)客家豆腐,豆香味才濃,退一步也要是北方的大豆腐才有豆味。
制作比以前是復雜了,但一道菜,別人吃的是清淡,我吃的卻是一份思念。
材料
大豆腐1塊/魚青滑3兩/小瑤柱10粒/小蔥1根/雞蛋1只
準備
瑤柱加少許泡著蒸軟,捏開成絲。
將蔥切成蔥花。
雞蛋打開后取出蛋清,稍加打散。
做法
將豆腐和魚滑混和,至豆腐成蓉狀。
加入蛋清、少許芡粉、生油和鹽糖調(diào)味后,攪拌至勻。
倒入平碟中,水開后上鍋蒸6分鐘,撒上蔥花即可。
竅門
捏瑤柱時,從兩個切面處用力效果更好。
混和豆腐和魚青的最好工具是一只干凈的手。
裝碟前在碟底掃一層生油,易于盛夾。
裝碟時盡量鋪開不要太厚,中間要更薄些才易熟。
蔥花只要蔥頭下一段青白色的部分,夠香而不辛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