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黑龍江省裝備制造企業因知識產權意識淡薄以及短期行為嚴重等原因時常陷入跨國公司設計的知識產權陷阱中。針對知識產權陷阱中的商標陷阱,在深入分析企業國際化經營可能遭遇的商標陷阱的基礎上,提出企業規避商標陷阱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裝備制造企業;國際化經營;商標;知識產權
中圖分類號:F7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9-0172-02
引言
黑龍江省作為“一五”時期建設起來的老工業基地,裝備制造業發展已有五十多年的歷史積淀,新中國成立六十多年來,在黨和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有了很大的發展,飛機制造、微型汽車制造、發電設備制造等行業已成為黑龍江省的標志性產業,黑龍江省已成為中國裝備制造業的大省。然而,黑龍江省是裝備制造業大省卻非強省,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的競爭力在全國仍處于中下游水平,這不僅與黑龍江省積極打造世界級裝備制造業基地的目標相差甚遠,而且也制約了黑龍江省農業和工業的發展與競爭力的提升。21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日趨明朗,國際交流與國際合作日益頻繁,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買方市場逐漸形成[1],這些國際國內環境的變化對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不僅要搶占巨大的國內市場,還要著眼全球市場,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實現國際化經營。在國際化經營過程中,很多跨國公司有計劃地設置了各種知識產權陷阱,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因知識產權意識淡薄加上短期行為嚴重而陷入陷阱,結果是外方得利中方失利。本文主要找出跨國公司可能圍繞商標設置的各種知識產權陷阱,以便黑龍江省裝備制造企業及時發現陷阱并繞路而行。
一、黑龍江省裝備制造企業國際化經營商標陷阱分析
1.商標被擱置甚至“吃掉”陷阱。企業在與外商合資合作過程中,或中方向外方實行商標獨占許可時,中方商標存在被外方擱置甚至“吃掉”的陷阱。外方首先選擇國內同行業知名品牌合資,合資企業僅在低檔、老式產品上使用、甚至不用中方商標,而大力宣傳外方商標,這就使得中方商標逐漸被淡忘,而外方商標在中國成為馳名商標,久而久之,必然導致中方商標退出市場或中方出高價贖回原商標,而外方搶占了中國市場。在這個過程中,陷阱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中方沒有意識到商標的價值,合資中任由外方控制商標的使用權;二是外方一般選擇有實力和知名度的中國品牌合資,以利用后者的聲譽、商譽和已有市場,將合資產品打入中國市場,逐步用外方商標取代,以達到排擠中國同行競爭對手的戰略目標。
2.商標海外遭搶注陷阱。企業商標海外遭搶注的過程如下:(1)中方在國內進行商標注冊;(2)外方在外國注冊相同或相似商標;(3)中方產品出口至該國;(4)中方被訴侵犯外方商標權;(5)中方被迫放棄出口或花巨資贖回商標、取得商標使用權,而外方從中大撈一筆或因此提高知名度。在這一過程中,陷阱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1)中方缺乏戰略眼光,未及時進行商標國際注冊;2)時間上,外方一般在中國商標發展為馳名商標之際進行海外搶注;3)地點上,外方在中方尚未進行商標注冊,但產品有可能到達的國家進行搶注;4)外方以此達到拖延甚至阻止中方產品進入該國市場與其競爭的目的,或實現敲詐勒索的目的[2]。
3.商標被低估作價或被拱手相讓陷阱。與外方合資中,中方商標也存在被低估作價或被拱手相讓的陷阱。步驟如下:(1)外方在中國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中方積極出資以回應;(3)中方無形資產大量流失;(4)外方得利而中方失利。這里的陷阱主要有:1)中方商標價值觀念極為淡薄;2)為了不違背《公司法》關于工業產權出資額只可低于注冊資本額20%的限制,在資產評估中故意低估商標價格以獲得審批機關的核準;3)外商利用了中方急于合資成功的心理有意壓低后者商標的價值。
二、黑龍江省裝備制造企業國際化經營商標風險防范措施
1.進出口企業應采取的措施。某產品在國外不受知識產權保護,而在本國受知識產權保護,我方欲將該知識產權產品從國外進口至國內,應征得本國權利人許可;國內存在平行的獨立的知識產權或獨占被許可權或許可權,且國內規定了進口權,我方欲將該知識產權產品進口至國內,也應征得本國權利人許可[3~4]。
2.出口企業應采取的措施。首先,有實力的出口企業要在向本國登記后12個月內在產品已經或可能進入的國家,委托專業的知識產權代理機構進行商標、專利檢索、注冊申請,行使國際優先權;實力不足的企業應在商標在國內發展為馳名商標之前,在產品可能到達的國家取得知識產權。其次,企業要及時掌握對象國對欲出口產品技術標準的調整變化情況,爭取在生產階段就達到要求的標準;出口前要調查對象國主要競爭對手的核心技術、主要品牌,并盡早聘請該國知識產權律師做經營自由度及是否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分析,分析外方可能從哪些方面主張我方侵害其權利,并站在被訴者的角度提前想好應對措施。再次,企業要保存有關知識產權研發日志、投入、實施情況等方面的原始記錄和基礎數據,以備作為主張權利或應訴時的證明材料。最后,企業可委托代理機構或向商標局訂閱相關公告,檢查在相同產品類別上是否有他人注冊使用、申請與本企業相同或相似的商標,在非類似產品上是否有他人注冊使用與本企業相同或類似的馳名商標,一旦發現,立即請求撤銷或宣告無效,否則,自發現起五年后將無權訴訟非惡意侵權者;當我方被訴商標侵權時,應善于用“后發使用取得顯著性之商標”為己抗辯。此外,出口企業應走市場多元化道路,避免由于一國市場關閉而導致企業陷入困境;出口企業也不應受利潤驅動,短期內將產品向某一國家大幅度增加出口,否則必將重蹈紡織品之覆轍。
3.股權性直接投資企業應采取的措施。中方應理性看待與外商合資的機會,正視我方商標的價值,而不應以無形資產流失為代價換取合資企業的建立。合資經營中,中方最好以商標使用權作價出資,這樣,中方在合資之外仍保留了自己使用商標的權利,即使合資企業不使用,我方商標被淡化、淹沒的可能性也較小。中方若以商標所有權作價出資,談判中應明確:(1)合資經營期間及結束后,企業原有的及合資經營過程中新產生的商標的歸屬;(2)若合資企業使用外方商標,則必須同時保留中方商標,且在廣告宣傳上,對中方商標的宣傳力度不得小于外方商標。
參考文獻:
[1]宋麗平,孫偉東.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國際化發展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08,(18):164-167.
[2]耿明英,羅漢春.一起涉外商標侵權陷阱的典型案例分析[J].對外經貿實務,2009,(4):63-65.
[3]尹鋒林,羅先覺.歐美商標領域平行進口規則及中國相關制度的構建[J].知識產權,2011,(1):99-105.
[4]周兆棟.商標權平行進口的經濟分析[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6):85-88.
Research on Trademark Trap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ternationalize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YU Li-yan
(Productivity Research Center,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Abstract: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often fell into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trap which designed by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because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consciousness and the short-term behavior .The paper analyzed trademark trap which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e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may encounter,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international business;trademark;intellectual property
[責任編輯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