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賬務管理課程因概念靈活和計算多且復雜,教師教授和學生都有一定的難度。財務管理案例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該注意選擇案例、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做好前序知識的準備等方面來提升案例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關鍵詞:財務管理;案例教學;案例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9-0265-02
案例教學法是將已經發生或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作為案例,在教師的指導下,組織學生分析研究并討論,結合所學知識提出解決方案,從而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提供給學生一個理論聯系實際的橋梁,全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問題和創新能力。《財務管理》課程由于概念靈活和計算繁雜,一直都是學生們認為較難掌握的課程之一。傳統以教師課堂理論教學為主的教學方式,難以提升學生求知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在財務管理課程中運用案例教學勢在必行。
一、財務管理案例教學的必要性
案例教學開始于1917年美國哈佛大學,目前哈佛大學每年都要動員大批教師編寫教學案例,特別是開設新課時,教師至少要準備20~30個時效性較強的案例來滿足教學要求。國外知名大學的財務管理課程教學都毫無例外地采用了案例教學。
1.加強學生對課程重點難點的掌握。財務管理以資金運動控制和財務關系處理為研究對象,分為籌資管理、投資管理、資金運營管理和利潤分配管理等幾大部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相關集團的利益矛盾不斷發生變化,企業的籌資、投資和利潤分配不存在一個理論界和實務界所公認的目的,這必然造成企業理財目的多元化,帶來課程中分析方法復雜化和結論多元化。而一般教材語言比較抽象,學生缺乏直觀印象和深入理解的途徑,單純的教師講解難以讓學生理解教學重點、難點。將每一章節的重點難點通過案例分析說明,學生置于實際生活情景當中,容易把握并能深刻地理解和記憶課程內容。
2.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現代的教學目標已經不再局限培養學生的理論水平,更注重于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案例教學中,學生需要查閱大量相關資料,參與小組討論、課堂發言,最終撰寫案例報告,從一系列教學實踐活動中,學生親臨其境的感受必然能夠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同時全程參與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資料收集、語言文字表達、信息獲取、人際交往和團隊合作的綜合能力。
3.促進教師業務能力的培養。傳統教學中,教師只需要理解后按照教材既定的模式將理論知識清楚講解即可。但在案例教學中,教師首先需要深入企業或通過其他渠道收集整理資料編寫案例,根據教學內容和要求篩選案例,教學中與學生互動交流。教師要完成案例教學務必吃透教材,理解概念原理,更要弄懂課程整體知識結構體系。這必然促進教師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目前財務管理案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中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引入案例教學。從目前各院校財務管理教學來看,大多數教師都不同程度地運用案例教學來加強教學效果,從實施效果上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教學組織和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1.缺乏合理的案例。案例教學中,案例的選擇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關鍵要素,案例的現實性和生動性是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點。目前教學中教師所使用的案例主要有三個來源:一是直接從國外的案例教材照搬;二是從國內的財務管理案例教材中摘抄;三是根據教學和實踐的需要自行編寫。但是中國案例教學處于起步階段,真正結合中國企業管理實際、高水平的案例教材非常少,案例普遍陳舊落后、缺乏代表性而教師因為工作性質,獲取企業真實數據渠道受限,自行編寫資料豐富的案例難度很大。合理案例的缺乏嚴重影響了案例教學的質量。
2.學生參與意識個體差異較大。案例教學中,學生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需要進行認真準備,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學生積極配合并參與才能保證教學效果。而傳統教學中,學生長期接受是傳統的教學方法,老師講、學生學,被動接受教材上的知識,沒用養成主動參與的習慣。實施案例教學中,往往能力較強的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性高,而能力一般或性格內向的學生往往表現出消極被動的態度,不敢或不愿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者內容表達同一內容,缺乏創新。如果教師教學經驗不足,組織引導能力不夠,容易造成學生參與意識不強,課堂氣氛沉悶,課堂討論不活躍的情況,使案例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3.教師教學手段落后。大部分教師自身接受的是傳統的應試教育,已經形成了一種慣性思維,從知識傳遞上習慣采用傳統教學法,把案例教學當做了任務,或者專門傳授專業基礎知識,或者就案例談案例,沒有把案例教學和傳統知識教學有機結合,案例教學不能落到實處。再加上案例教學需要教師對經濟管理、營銷、貿易等多方面知識的綜合運用,而目前高校大多數教師都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實際工作經歷,知識專而不全面,造成案例內容的選擇、案例實施前的準備、課程組織和引導以及課后案例教學總結評價存在諸多不足,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三、改進財務管理案例教學的方法
1.精心挑選案例,構建案例庫。案例教學能否取得好的效果,成功的要素首要因素就是案例。財務管理課程和企業實務聯系緊密。案例的選擇應該滿足以下幾個條件:(1)案例內容完整。財務管理案例庫中應該涵括財務管理教學的各項內容,具體應該包括財務管理基礎、財務分析、籌資管理、投資管理、營運資金管理、利潤分配管理、企業并購管理等多方面的內容。案例題材可以來自于國際知名企業,也可以來自于中國的著名企業,內容上應該包括企業成功和失敗兩方面的那里,篇幅既要有短小精悍的微型案例,也要有復雜生動的綜合案例。(2)案例情節生動。案例應該要有合情合理的情節,符合目前國內外環境和心理條件,這才能使吸引學生地走進案例,設身處地的成為案例場景中的成員,全心投入案例的分析中。只有理解的東西才能深刻感受。(3)案例典型。案例設計要有鮮明的針對性。每一個典型的理財案例都應該充分運用所學的財務管理和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對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多種方案進行分析評價和最終選擇。選擇典型案例要能一針見血,有畫龍點睛的作用,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出知識的必要性和解決問題的技巧。學生從初步認識典型案例,理解理論知識,再到對一般案例的分析評價,可以了解財務管理活動發展變化的一般規律,全面提升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4)案例語言簡明。任何案例都具有大量復雜的原始資料,而教學時間有限,學生選擇有用素材的能力也有差異,因此準備案例首先應該把重要的資料提煉出來,就像將毛菜加工成凈菜一樣,把好吃的東西挑出來,讓學生第一口就能體會出滋味,提起學習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
2.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在實施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定位在指導者,學生應該是課程的主體——案例討論的主角,在引導學生進入案例時,要注意從淺入深,逐步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學習興趣。講述案例時,語言應該幽默風趣,盡量生動地描繪出案例,讓課堂氣氛輕松愉快。組織學生討論中,教師應該針對學生提出的方案進行分析,通過合情合理的點評,甚至課堂辯論,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解答是否符合實際,是否能夠真正解決問題,提升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案例分析結束之后,應該超越案例揭示一些哲學、經濟學、會計學和財務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理論基礎,進一步升華案例的意義,加強理論教學。案例教學中,教師可以廣泛融入多媒體、視頻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將高效的教學方法與先進的教學手段結合起來,一方面能夠在有限的時間里增加信息輸出量加強學生對案例的把握;另一方面結合使用數據分析等軟件,可以提高學生處理數據和建立模型的能力,大大提升學習效率。
3.做好前序知識的準備。財務管理課程公式多,財務指標多,例如企業投資、融資和股利政策管理80%都需要公式來輔助分析。課程難度偏大。因此在案例教學之前,教師必須系統地介紹相關的理論知識。學生只有扎實地把握了理論知識,才可能將其正確地運用于案例分析。單純的案例教學不可能涵蓋復雜系統的理論知識,不可能完全取代理論學習。
4.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案例教學是否能夠取得良好效果,關鍵在于學生的配合。在教學開始,教師必須進行學生的摸底工作,了解班級的基本情況、學生知識能力水平、學生的興趣愛好等等,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選擇不同難度、不同內容的案例進行教學。并且根據課堂氣氛的活躍度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案例教學可以采取分組討論、總結發言的形式,讓學生在分工合作中建立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同時又給不同的學生自我展現的機會,充分調動每位同學參與案例教學的熱情。
5.加強教師專業實踐知識的擴展。案例教學中,不僅僅要求教師有扎實的理論功底,更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很多青年教師都沒有承擔過實際的財務管理工作,沒有接觸到企業實務。學校可以通過建立科學研究和實驗基地、開展財務管理實踐與調研、定期和實務界進行業務交流與研究、技術咨詢和服務、案例編寫競賽等方式,鼓勵教師深入企業擴充自己的管理實踐知識。老師的實踐經驗可以豐富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靜.案例教學法在財務管理課程中的應用[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
[2]王麗南,于曉紅.案例教學法在財務管理教學中的應用[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9,(2).
[3]李軍.淺議財務管理案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6).
[4]張雯佳,楊文杰.淺談案例教學在財務管理課程中的應用[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0,(3).
[責任編輯 陳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