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問卷法對山東省寧陽縣90名農村準青年進行了調查,運用Logistic模型,對農村準青年勞動力從事農業意愿及其影響因素進行計量分析。數據顯示,農村準青年勞動力從事農業意愿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農業活動辛苦程度、社會主義新農村認知程度、國家政策滿意度等因素對農村準青年勞動力從事農業意愿有正向影響;而農村準青年勞動力的年齡、農業知識技能水平對農村準青年勞動力從事農業意愿有負向影響。
關鍵詞:農村;準青年勞動力;意愿;Logistic模型
中圖分類號:F323.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9-0055-03
導言
農村準青年勞動力是新農村建設的潛在主體力量,伴隨農村精英流入城鎮,現階段農村社會建設遭遇人力資源短缺的瓶頸。因此研究當下農村準青年勞動力事農意愿及影響因素,能夠為合理開發農村人力資源并引導優秀的農村青年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決策參考。這既是解決農村勞動力轉移問題的需要,也是抓好新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的要求。
一、相關概念
研究有關名詞界定如下:(1)農業活動:這里泛指和三農有關的一些列生產與生活活動,包括農林牧副漁、村官、農村科技推廣以及農村地區糧食生產加工等涉農工業等。(2)從事農業活動意愿:是指農村準青年勞動力在未來五年內(以被調查者取得初中及以上學歷日期起算)是否想要從事三農生產活動的主觀愿望。(3)農村準青年勞動力:主要指出生在農村家庭、具有農村生活背景,初步具備勞動能力但未參加工作的16~26周歲(出生時間自1985年1月1日零時至1995年1月1日零時止)在校學生。根據研究實際,學校分為兩個年級,即中年級(初三、高中、中專、高職)與高年級(大專以上學歷)。
二、資料收集方法及樣本特征
研究選定山東省寧陽縣泗店鎮為研究地域范圍,并設計問卷[1]。選取南王村、泗店村、大孟村、古城村、肖家村、桃園村六個村莊,發放問卷110份,回收有效問卷90份。中年級(初三、高中、中專、高職)56人,高年級(大專以上學歷)34人,其中男生51人,占56.67%,女生39人,占43.33%;對農村生活環境滿意的被調查者占31%,其中非常滿意5.56%,基本滿意25.56%,一般占31.11%,對國家相關惠農政策滿意的被調查者占33.33%,一般的占54.44%,顯示農村青年學生對農村發展較有信心,而且多數都喜歡農村生活環境,但有37.78%的人很不滿意農村生活環境、12.22%對政府三農政策很不滿意,其具體原因需要進一步探究。
三、資料分析與討論
(一)計量模型
受訪者“肯定”的回答用“1”表示,其他回答用“0”表示,被解釋變量為0—1型被解釋變量。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當被解釋變量為0—1二品質型變量時,不能建立一般的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目前應用最多的是Logistic理論模型(薛薇,2007)[2~3]。以Logistic模型進行分析,顯示各預訂變量對農村準青年勞動力從事農業意愿的影響,模擬回歸方程。
令被解釋變量服從二項分布,設定y=1的總體概率為p,則y的概率分布函數為:
f(y)=py(1-p) (1-y),y=0,1(1)
計算被解釋變量為1的概率p:
p(yi/xi,β)=f(x′,β) (2)
在這樣的定義下,利用極大似然估計法估計模型為:
p(y)=fα+βjxij=1/1+exp(-α+βjxij+ui(3)
在(3)式中,p(y)表示農村準青年勞動力選擇從事農業意愿的概率;xij是解釋變量,表示第j種影響因素;βj表示第j種影響因素的回歸系數;m表示影響因素的個數;α表示回歸截距;ui表示隨機擾動項;i表示觀察對象(個體)的編號。
(二)農村準青年勞動力農村就業意愿影響因素的Logistic模型回歸結果
筆者運用統計軟件PASW Statistics18.0對調查的90位農村準青年勞動力的橫截面數據進行了Logistic回歸處理。在處理過程中,采用了向后篩選法。首先將所有變量引入回歸方程,然后進行回歸系數的顯著性檢驗,將Wald檢驗值不顯著的變量剔除,然后再重新擬合回歸方程,并進行各種檢驗,直到方程中變量回歸系數的Wald值基本顯著為止(置信度為95%)。從各模型的運行結果看,模型整體檢驗基本可以,不同統計模型的估計結果和結論也相似,估計結果比較穩定。為了減少篇幅,本文只列出了計量估計結果可靠性最好的兩種(見表1、表2)。
由錯判矩陣知道,模型8總體正確率為86.5%,但是未來農村預期的p值>0.1的顯著水平,不應拒絕零假設,認為回歸系數與0無顯著差異,它與LogitP線性關系不顯著,故模型8不可用。模型9總體正確率83.1%,基本可信。Hosmer and Lemeshow統計值 0.073<0.1的顯著水平,擬合優度尚可。通過分析可知,該模型預測效果基本可信。通過表1可以獲得如下回歸方程:
LogitP=6.042 - 0.408 age + 0.895 farmhard - 0.753 knfarm + 1.961 newcou +1.654 satis
1.年齡對從事農業意愿有顯著的負向影響。有模型結果可知,農村準青年勞動力年齡越大,從事農業性質相關活動意愿越低。伴隨知識的增長、視野的開闊,越來越多的農村出身學生,希望走出農村,跳出農門,這與前期分年級階段分析結果基本一致。
2.農業活動辛苦程度對從事農業意愿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新生代農村青年大多擁有較高的文化程度,他們經歷了農村生活的艱辛,對未來的工作生活有著更高的要求,普遍不愿意從事辛苦的農業生產活動。農業活動辛苦對從事農業活動影響系數達0.895,并在1%的水平下顯著。這說明,農業活動較其他行業活動過于辛苦,構成廣大農村準青年勞動力事農意愿較低的直接原因。
3.農業知識技能對從事農業意愿有顯著的負向影響。農業知識技能水平是指一個人參加農業勞動的頻度和熟練程度,間接反映出一個人的農業興趣。由模型可以看出,農業辛苦程度對從事農業意愿的影響系數為-0.753,且在1%的水平下顯著。這說明新生代農民工中間絕大多數沒有務農的經歷或者經驗,隨著越來越嚴重的農業知識技能以及農業活動實踐的缺乏,農村青年“厭農、棄農”等非農化傾向越加明顯,農村準青年勞動力對農業生產活動沒有興趣,事農的意愿也就越低[4]。
4.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認識程度對從事農業意愿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認識程度變量系數為正值,系數為1.961,且發生比為7.107,在所有指標中最高。說明農村準青年勞動力對新農村建設的認知程度對其從事農業意愿成顯著正向影響,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由于受知識、視野的限制,許多準青年勞動力很難對未來農村發展做出積極的預期,多持悲觀態度,造成了農村社會信息不對稱背景下的逆向選擇,越來越多擁有高學歷的農村青年走出農村,擁有較低技能的老弱婦孺反而留在了農村。
5.對國家支農惠農政策滿意度對從事農業意愿有顯著的影響。政策效應變量對從事農業意愿的影響為正,這說明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政策對農村準青年勞動力有很強的導向性和吸引力。強有力的優惠政策有助于提升農村準青年勞動力從事農業的信心和意愿。
結論
1.農村準青年勞動力從事農業意愿較低,非農化趨勢不可逆轉。農村準青年勞動力從事農業活動意愿普遍較低,八成以上受訪者表示不愿從事農業相關活動。現階段,農村準青年勞動力對收入期望較高,農業知識技能缺乏、更喜歡到大中城市就業,但是看好農村發展潛力。從長遠看,伴隨著中國的城市化進程,農村地區將逐步進入現代化,農村準青年勞動力非農化趨勢不可逆轉。
2.性別差異不明顯。農村準青年勞動力在從事農業活動意愿上幾乎沒有差異,男女生得分平均數僅相差0.59,特別是在中學階段,性別還不是影響從事農業活動意愿的最主要因素,農村準青年勞動力從事農業的意愿尚未有明顯差異。
3.中年級從事農業活動意愿較高年級農村準青年勞動力積極。經統計分析,中年級得分較高年級高,并達統計上顯著水準(p<0.01),顯示中年級較高年級更有意愿從事農業相關活動,隨年齡升高對從事科學活動意愿不增反減。
4.隨著年級升高,不喜歡農業及對農村生產生活環境不滿意的農村青年隨之增加。
5.從事農業活動意愿與國家政策影響力、新農村認知程度、農業興趣、合適工作機會有密切關系。
農村準青年勞動力是否愿意從事農業性質活動有許多考慮因素,但從研究分析結果得知:國家政策吸引力與農業興趣兩項因素對學生的影響不容忽視。國家政策越有吸引力,青年學生越愿意投身農村、報效祖國,也比較容易認為自己合適從事農業性質工作,喜歡農村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青年更可能投身三農,從事農業相關工作。因此,農村準青年勞動力的從事農業意愿與國家政策、農業興趣有密切關系。
研究表明,農村準青年勞動力農村就業的行為決策更多地受自身所處的外部環境和個體特征因素的共同影響,只有當農村準青年勞動力對農村就業的成本和收益進行比較后,才會最終做出是否農村就業的行為選擇;當前影響其農村就業的主體應該是社會、家庭、政府以及農村準青年勞動力自身;以山東省寧陽縣調查情況來看,影響農村準青年勞動力從事農業的決定性因素主要有農村準青年勞動力自身的發展成長預期、農村就業的國家政策待遇、農村環境滿意度、新農村建設認知程度等。
參考文獻:
[1]劉永賢.大學生職業興趣,擇業效能感的量表編制及其與專業承諾的關系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7:29-39.
[2]薛薇.SPSS統計分析方法及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282-285.
[3]吳明隆.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M].臺中: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8:347.
[4]高順文,易輝安.農村青年厭農心態的諸原因[J].青年研究,1996,(11):34-36.
[責任編輯 吳高君]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