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克思主義異化勞動理論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分析異化勞動理論的來源和異化勞動的概念,并闡述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包含的四個方面的內容,即,勞動者同勞動產品的異化;勞動者同他的勞動活動的異化;人與人的類本質的異化;人的自我異化,從而揭示其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異化勞動;以人為本;和諧社會;馬克思
中圖分類號:A8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9-0001-02
一、馬克思異化理論的來源和異化勞動的概念
異化(alienation)一詞來源于拉丁文,表示脫離、轉讓、出賣、對立化、受異己力量統治,讓別人支配等義。早在十七八世紀,英國哲學家霍布斯和法國哲學家盧梭等都論及過異化問題,在霍布斯那里,異化主要是指轉讓。盧梭認為人民的主權不能被異化,他還從經濟、政治上和倫理道德等方面使用了異化一詞,但盧梭對異化認識是膚淺的,沒有觸及到異化問題的本質。到了德國古典哲學時代真正把異化提升為一個哲學概念,在西方哲學史上,黑格爾在其《精神現象學》中第一次系統地闡述了異化概念。接著,費爾巴哈從宗教上的自我異化概念運用于考察人的本質,費爾巴哈把宗教的本質歸結于人的本質。在費爾巴哈看來,不是上帝創造了人,而是人創造了上帝,但他所指的人卻是抽象的人而非現實的從事實踐活動的人。
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的概念是以對人的真正的、符合人的類本質的勞動的認可為其思想前提的。在馬克思看來,勞動應當自由、自覺的,勞動的目的是為了改變外部世界,以便占有外部世界,占有生產資料,只有這樣的勞動才是真正的人的勞動。然而,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者越是通過勞動去占有外部世界,創造出生產資料,他就越是失掉外部世界和生活資料,并受自己勞動產品的支配和奴役,這就是異化勞動。
二、馬克思主義異化勞動理論的主要內容
1.勞動者同勞動產品的異化。勞動產品本來是工人勞動創造出來的,理應與工人保持一種和諧的關系,可是,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工人不占有生產資料,生產的產品歸生產資料所有者——資本家占有。因此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勞動所生產的對象,即勞動產品,作為一種異己的存在物,作為不依賴于生產者的力量,同勞動者相對立?!薄肮と松a的財富越多,他的產品的力量和數量就越大,他就越貧窮;工人創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變成廉價的商品。”“工人在勞動中耗費的力量越多,他親手創造出來反對自身的、異己的對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強大,他本身、他的內部世界就越貧乏,歸他所有的東西就越少?!币虼?,工人生產的產品作為一種異己的對象與自己相對立,勞動者成為他自己的產品的奴隸。勞動者生產的產品不是在肯定自己,而是在否定自己。工人制造產品不是為了自己,勞動所獲得的只是維持生存的微薄的工資。正如馬克思指出的,“勞動為富人生產了珍品,卻為勞動者生產了赤貧。勞動者創造了宮殿,卻為勞動者創造了貧民窟。勞動者創造了美,卻使勞動者成為畸形。勞動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同時卻把一部分勞動者拋回到野蠻的勞動,而使另一部分勞動者變成機器。勞動生產了智慧,卻注定了勞動者的愚鈍、癡呆”。
2.勞動者同他的勞動活動的異化。按馬克思的觀點,本來勞動是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的一種活動,是其內在的東西。真正的勞動乃是人的內在本質,是一種自由自覺的活動。在異化勞動中,勞動本身對勞動者來說變成了某種外在的和異己的東西,勞動者在生產勞動的過程中普遍存在受強制、痛苦的感覺。勞動不是自愿的,是強制性的,勞動變成生存的一種手段,而不是自由和自覺的活動。工人不得不以出賣勞動力為生,但所能獲得的僅僅足夠維持肉體生存的手段,貫穿于生產過程的始終。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勞動變成不依賴于他、不屬于他、轉過身來反對他自身的活動”。 “勞動對工人來講是外在的東西,不屬于他的本質;他在勞動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發揮自己的體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折磨、精神遭摧殘”。馬克思指出,要是勞動沒有強制性的話,“人們就會像逃避瘟疫那樣逃避勞動”。
3.人與人的類本質的異化。馬克思認為,人是類存在物,“動物是和它的生命活動直接同一的。它沒有它自己和自己的生命活動之間的區別。它就是這種生命活動。人則把自己的生命活動本身變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識的對象。他的生命活動是有意識的。正是由于這一點,人是類的存在物?!?人作為類存在物,人與自然應該是和諧統一的,改造對象世界,進行能動的創造性活動才是人的類生活。而異化勞動使人的本質的內在規定的生產活動,變成人的異己本質,變成壓制勞動者的力量,變成維持個人生存的手段。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人的類本質——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的精神的類能力——變成對人來說是異己的本質,變成維持他的個人生存的手段。異化勞動使人自己的身體,同樣使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使他的精神本質,他的人的本質同人相異化” 。
4.“人的自我異化”。在馬克思認為,人是一種類存在物,在類的意義上,人都是平等的主體,而“異化勞動使人自己的身體,同樣使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使他的精神本質,他的人的本質同人相異化”。由于勞動產品和勞動行為本身都和勞動者相異化,人也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和尊嚴。勞動已不再是為了滿足人的全面的生活需要,而是變成了單純的謀生手段,變成了僅僅為了滿足直接肉體需要的動物式的生產。“通過異化勞動,人不僅生產出他對作為異己的、敵對的力量的生產對象和生產行為的關系,而且還生產出他人對他的生產和他的產品的關系,以及他對這些他人的關系。正像他把自己的生產變成自己的非現實化,變成對自己的懲罰一樣,正像他喪失掉自己的產品并使它變成不屬于他的產品一樣,他也生產出不生產的人對生產和產品的支配?!瘪R克思指出了人同他的類本質的相異化只有通過人與他人的關系才能表現出來,即人與人的異化。馬克思指出,“人對人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關系是男人對婦女的關系”。
三、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啟示
1.堅持把發展作為解決當代中國一切問題的第一要務。中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仍然較低,現代化建設是當務之急,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面臨的根本任務。在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后,由于中國實行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導致了在某種程度上存在異化勞動現象,異化勞動現象產生于生產力的發展過程中,因此具有歷史階段性,也是暫時的,中國的異化這并不是表明社會主義建設違背歷史發展規律。這也是馬克思對待異化勞動的辯證態度的肯定方面,即肯定生產力層面的一切積極成果。
2.堅持“以人為本”價值理念,注重經濟社會與人的協調發展。在《手稿》馬克思精辟的指出:“共產主義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因而是通過人并且為了人而對人的本質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會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復歸,這種復歸是完全的,自覺地和在以往發展的全部財富的范圍內生成的”。我們應該從歷史唯物主義立場出發來看待異化問題。無論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都是“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的社會歷史形態階段,所以說異化現象在這個階段出現是歷史必然的。雖然某些異化現象表現為偶然性,但任何偶然都是必然在發展過程中的表現,也就是必然表現為偶然。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只有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才能更好的處理各種社會關系,進而才能更好地解決異化勞動的種種弊端。 社會的發展不能以人的價值的喪失為代價,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努力實現“以人為本”,使得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這就是為揚棄異化所作的積極努力,胡錦濤總書記指出:“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边@充分說明,科學發展觀指引下,我們要充分肯定人在經濟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尊重人的社會和個體價值。
3.要注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的協調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我們社會里存在的這些種種的異化現象,在精神方面,由于各種新鮮事物的涌入,社會生活日趨復雜化,許多人表現出了信仰危機,精神空虛,淪為感覺主義者。讓我們看到了經濟高速發展背后的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不均衡發展的狀況,所以改革要加大力度,協調好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的發展,處理好資本與勞動、人與物、公平與效率、發展與代價的關系,健全法律制度,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要促進人才資源的開發,就必須努力營造一個鼓勵人才干事業、支持人才干事業和幫助人才干好事業的氛圍與環境。
4.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是馬克思主義一貫的觀點和基本的原則。資本主義是以人與自然關系的疏遠和背離為代價的。人類破壞自然,人與自然矛盾的極端形式是自然界對人的報復?!拔覀儾灰^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每一次勝利,起初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卻發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最初的結果又消除了?!瘪R克思認為,未來的共產主義應該是“作為完成了的自然主義=人道主義,而作為完成了的人道主義=自然主義,它是任何自然界之間、任何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是存在和本質、對象化和自我確證、自由和必然、個體和類之間的斗爭的真正解決。它是歷史之謎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這種解答”。馬克思的異化理論關注的是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諸種因素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發展,是人與自然的和睦相處,人與社會的全面進步,人自身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67-297.
[2]胡錦濤.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班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6.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
[4]江宏龍.青年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評述[J].求索,2004,(10).
[5]遲成勇.評析《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異化勞動理論[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
[6]陳剛.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及其現代意義[J].東岳論叢,2005,(1).[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