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魚米之鄉的蘇州擁有眾多具有特色的農產品,在大家日益重視環保和傳統繼承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城市人開始回歸去尋找舊時的記憶。現該如何去保護這些特色農產品就成了當務之急。應該從政策上、思想上、具體行動上多方位多角度的入手。提升思想認識,提升特色農產品的品牌效應,成立農產品協會加強自我管理,建立完善的市場風險規避機制。
關鍵詞:農產品;特色;保護
中圖分類號:F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9-0042-02
一、蘇州特色農產品的簡介
烏米飯、白馬澗野筍、姚崗山草雞蛋、樹山梨、鎮湖黃桃和葡萄、通安水蜜桃、鎮湖金絲雪菜、碧螺春茶、枇杷、楊梅、蘇太肉粽等這些蘇州傳統的特色農產品。
二、蘇州特色農產品的現狀
特色農產品的發展現狀來看,大多數地區擁有自己先天、適宜的農業生態環境和自然條件,具有不可復制性和不可超越性,亦即為具有原產地所決定的在質量上超越同類產品品質的唯一性。城市化的進程對蘇州影響巨大,近幾年來,蘇州財政收入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農業的投入盡管增加也較快,但基數較低,總量不大,投向也不盡合理,直接用于農業生產的投入比重不高。農業的基礎性投入在量和質上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影響了農業科技和基礎設施建設,跟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不相適應。另外,由于工業“三廢”污染和過去農業生產上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農業生產的環境質量壓力仍然較大,特別是水和土壤的污染比較嚴重,現在全市相當一部分地方的灌溉水、漁業用水水質不達標,土壤中硝酸鹽富集、重金屬、農藥等有毒有害物質殘留量很大,影響了農產品質量及競爭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特色和優質將決定著一個產業發展的動力、活力和競爭力,特色也是促進農業效益提高,進而實現致富農民,繁榮農村經濟的重要基礎。
在生活水平急速提高的今天,大家對食品的衛生及安全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大家不約而同地把目光轉向更加環保綠色的農家產品,使得這些產品在市場上極受追捧。例如:在“瘦肉精”風潮下,大家又在追捧蘇州本地的蘇太豬。蘇太豬肉質鮮美,胴體品質胴體瘦肉率為56.10%±1.32,肌內脂肪高達3%,肉色鮮紅,肉質鮮美,細嫩多汁,肥瘦適度,適合中國人的烹調習慣和口味。
三、對特色農產品的保護措施
1.首先要提升思想認識。當前,重要的是要更加深入、準確、全面地認識農業的作用和功能。要徹底破除因為農業在GDP中的比重不斷下降而無足輕重的膚淺認識,牢固確立農業仍舊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的思想;徹底破除城市化就是發展城市和消滅農村而忽視農業的偏面認識,全面確立農業是增強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經濟承載能力的重要基礎的觀念;徹底破除傳統生產型農業的狹隘認識,重新確立農業是促進社會經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保障的全新理念。充分認識農業是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門,是體現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方面,建設現代城市農業是實現城市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2.建設規范化管理體系,提升特色農產品的品牌效應。要打造馳名品牌,保證特色農產品高產高收入,不僅需要在產、銷環節上加強管理,更重要的是在地理標志的保護和注冊商標的監管環節上精于管理。證明商標注冊后,農戶要積極配合當地商標管理部門制定落實證明商標使用管理規則,擬訂商標使用許可合同。凡使用該證明商標的,須向當地的特色農產品協會提出申請,由協會和檢驗部門對申請人的農產品進行檢驗,符合使用證明商標條件的,簽訂商標使用許可合同,準許其使用證明商標標識。
3.成立農產品協會,加強自我管理,以協會為龍頭,走產業化的道路。只有自己主動管理,才能提高勞動生產的積極性。農民們最好能建立一個自己的關于農產品自治組織,而農產品協會就是最好的實現方式。農民在長期生產勞動的過程中,對農作物的特性、生長因素都了解得非常清楚。政府直接干預、指導農民的生產,未必會得到農民們的完全信服,甚至對政府的指導性政策產生抵觸情緒。所以政府要引導廣大農民建立起農產品協會。在制定指導性農業政策的時候,政府要和農產品協會進行充分討論,聽取農產品協會的意見,再結合科學的依據以作出更好更有效的政策。
4.細分市場,建立完善的市場風險規避機制。細分市場是一種國際化經營的概念,農產品是一種消費品,在分類的時候所關注的要素有人口統計因素、社會經濟因素、地理因素、心理因素和行為因素等方面。一方面,細分市場的目的是提高市場占有率并在某一方面的市場發生非系統性風險時進行有效的不同市場間的合理調節,保證“旱澇保收”。另一方面,要對市場方向做出合理判斷并會利用國家政策的“利導”作用進行反方向調節。市場風險中最大的風險來源于供求的不平衡使得農產品價格突然下滑,而如果能適時分析國家政策的引導方向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預防這種風險。
[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