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醫藥產業是國民經濟中的一個重要行業,涉及到國民健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等各個方面。醫藥產業集群為提升醫藥產業競爭力、區域競爭力、國家整體競爭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從醫藥產業集群的角度來研究醫藥產業集群競爭力,通過GEM因素分析模型對通化市醫藥產業集群進行了定量研究,分析了影響通化市醫藥產業集群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并對提升產業競爭力提供了建議。
關鍵詞:產業集群;醫藥產業;競爭力;GEM 因素分析模型
中圖分類號:F26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8-0187-04
引言
醫藥產業集群是指處于以醫藥產業為核心、相關輔助性產業為支撐,在某一地域范圍內高度集聚,相互之間存在密切聯系,并形成其綜合競爭力的地域醫藥產業綜合體。其中,制藥企業生產其產業集群最終產品,科研機構和醫藥技術企業提供藥品生產所需要的產業技術支持和中間產品供給,公共平臺等相關服務機構為產品商(供應商)提供營銷、金融保險等相關服務。醫藥產業集群為提升醫藥產業競爭力、區域競爭力、國家整體競爭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良好發展的醫藥產業集群是一個區域經濟實現快速、提升醫藥產業競爭優勢的關鍵。
醫藥產業是國民經濟中的一個重要行業,涉及到國民健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等各個方面。醫藥產品是用于診斷、醫治或預防人或其他動物疾病的特殊商品,在使用上具有極強的專屬性,在質量上具有極度嚴格性,在時效上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在消費上具有被動性,在需求上缺乏彈性。醫藥產品的研發過程較長,包括從基礎研發、實驗室的試驗、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獲取新藥證書到正式生產等主要階段。這些特殊屬性使得其研發、生產和經營具有不同于一般行業的獨特運行機制。因此,如何正確分析醫藥產業集群競爭力,提高其競爭力,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應用GEM因素分析模型研究了通化市醫藥產業集群的形成機理,分析了集群競爭力,力求為企業以及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建議。
一、通化市醫藥產業集群競爭力現狀分析
通化是“中國三大天然藥庫”之一,現已查明的藥物資源有1 133種,已開發利用的有90多種。通化市是吉林省醫藥產業基地,是中國首家被中國醫藥質量管理協會授予“中國醫藥城”稱號的城市。在豐富的資源稟賦支持下,通化醫藥產業取得了快速發展,迄今為止已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20世紀50年代,為手工作坊制藥階段;20世紀六七十年代,為較先進的工業化制藥階段;20世紀七八十年代,為由保健品向治療藥轉化的產品結構轉型階段;20世紀90年代以來,進入創新發展階段。
特別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市場需求,又加大了生物制藥的研究與開發,以特色重要和生物藥為依托,形成了兩大醫藥板塊企業集群。在產業集群的管理上,本著企業、政府、社會聯動的服務原則,扶持企業做大地方醫藥產業品牌。
在創新的驅動下,截至2007年,全市醫藥企業可生產21個劑型4 605個品種,其中:自主研發的130種,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83種,中藥保護品種103種,進入醫保目錄品種699種。其中,“東寶集團”的基因重組人胰島素填補了國內空白,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可以生產人胰島素的國家,這個項目已列入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范項目。
目前,全市已有制藥企業94戶,約占全省的1/3。其中8戶企業已進入全國中藥工業利潤百強行列,2009年修正藥業集團以產值116億元位居全國制藥工業第四位。2009年,全市規模以上醫藥工業實現總產值215.5億元、增加102.2億元、利潤14.2億元,分別占全省醫藥工業的49%、58.4%和35.4%。醫藥工業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省連續多年排名第一,產業總量和效益連續二十二年居全省首位。2010年1—6月份,通化市規模以上醫藥工業實現產值135.5億元、增加值50億元、利潤8.6億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加45.4%、35.2%和53.6%,醫藥產業發展持續向好。
通化市醫藥產業集群發展初具規模,已經重點建設“集安市新開河人參產業園區”、“柳河醫藥工業園區”、“輝南醫藥工業園區”、“東昌中藥產業園區”、“梅河口醫藥工業園區”和“通化開發區醫藥物流中心”。同時,初步形成了以 “修正”、“東寶”、“金馬”、“萬通”、“華夏”、“振國”、“紫鑫”和“茂祥”等為代表的一批龍頭骨干企業。到2009年末,通化市近百戶醫藥企業中,有44戶企業改制為股份制公司,41戶企業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其中9戶企業發展為集團公司。
目前,通化市醫藥產業集群效應已經顯現,形成了產值上百億的龍頭企業帶動,不斷出現新興企業的良好局面,現已擁有近百家醫藥企業。2009年底,全市醫藥企業產值超億元的有19戶、利潤超千萬元的企業9戶,醫藥產業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優勢地位已經形成。2007年、2009年,其醫藥產業集群被中國社會科學聯合中心評為“中國百家產業集群”。國家先后授予通化市為“國家火炬計劃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成果產業化基地”、“國家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醫藥)”、“生物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2010年2月,又被工業和信息化部評為“首批國家新型工業化醫藥產業示范基地”。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口的自然增長、老齡化比例的加大以及醫療體制改革和藥品分類管理的實施,為通化醫藥產業集群持續高速增長提供了有利環境。但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通化醫藥產業集群在專業分工,合作創新能力,品牌聲譽和區域整合等方面的核心競爭優勢并未得到充分體現。在發展中還面臨著產業鏈不緊,效率低,協作性不強,單純追求地域空間上的集聚,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產業優化升級困難等問題。因此,提升通化市醫藥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引導產業集群嵌入全球價值鏈,實現醫藥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是醫藥產業行業面臨的重大課題。
二、GEM 因素分析模型
GEM 因素分析模型是加拿大學者 Tim Padmore 和Hervey Gibson 于1998年在鉆石模型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分析產業集群競爭力評價模型 [3~4]。該模型采用一種系統方法來評估產業集群的優勢和劣勢,它的方便性在于能把握集群的關鍵癥狀,并提供解決這些癥狀的分析框架。
GEM模型確定了影響企業集群競爭力的六大因素,包括“資源”、“設施”、“供應商和相關輔助產業”、“企業的結構,戰略和競爭”、“本地市場”、“外部市場”。六個因素被分為三對:(1)“因素對I”——基礎(Groundings)包括“資源”和“設施”;(2)“因素對II”——企業(Enterprises)包括“供應商與相關輔助行業”和“企業的結構、戰略和競爭”;(3)“因素III”——市場(Markets)包括“本地市場”和“外部市場”。GEM模型是這三個“因素對”名稱第一個字母的縮寫,根據GEM模型研究的結果,兩兩因素間可以互補,這種互補作用在“集群量化過程”中可以得到體現。
為了清晰地了解一個產業集群的競爭力,GEM模型嘗試對影響集群競爭力的各個因素進行量化。通過量化可以使企業了解自己的優劣勢,為以后的發展指明方向,同時也方便相似集群的比較研究。對影響集群競爭力的六個因素賦值。每個因素可賦值1到10分(最高為10分,而5分為平均水平),賦值過程是一個主觀的評定過程,需要評分者對相應的標桿(benchmark)有充分的了解。各分值表示的意義如下:10分——非常優秀,具有世界級的競爭力,在全世界范圍內數一數二;9分——優秀,具有世界級的競爭力,在全世界范圍內排名前五名內;8分——良好,具有本國范圍內獨一無二的優勢;7分——不錯,具有本國范圍內的競爭優勢;6分——及格,具有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實力,但沒有競爭優勢;5分——適當及格,具有與全國平均水平相當的實力;4分——水平有限,具有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實力;3分——水平很有限,與全國平均水平有一定的差距,這種差距可能影響到整個集群的發展;2分——水平較差,離全國平均水平較大距離,這種差距對集群造成的影響已經顯現;1分——很差,離全國平均水平較大距離,這種差距已經嚴重阻礙集群的發展。
最后按照下面的經驗公式計算產業集群競爭力的總得分:
GEM=2.5*[(A+B) *(C+D)*(E+F)] 2/3
其中,A-F表示各個因素的得分。
如果一個集群六個因素的得分都在5分左右(達到平均水平),那么它的GEM得分為250左右,說明此企業集群的競爭力達到國內平均水平;而當六個因素的得分達到8分左右(在本國范圍內有很強優勢),那么它的GEM得分將在640左右,說明此企業集群競爭力在國內來說是相當高的;如果所有因素的得分都接近10分,那么本企業集群競爭力的GEM得分會接近1 000,說明此企業集群的競爭力是世界級的。
有兩類數據,都是來自問卷調查,第一部分調查的目的是調查各個因素的權重;第二部分調查的數據是企業家根據通化醫藥產業集群運行的狀況對各因素的打分。
首先,遴選專家。本研究中所選取的專家涵蓋產、官、學、研專業背景,具體的受訪專家為:醫藥產業的企業家30位;政府官員和工作人員10位;專家學者20位。
其次,設計與填答問卷。此部分的具體做法是:第一,設計產業集群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層次咨詢表。第二,以電子郵件或者親自送達等方式向他們發出問卷,由這些專家通過兩兩比較重要程度的方法,對各層子元素對上層因素的重要性給予評分。
最后,分析與整理結果。針對第一次問卷過程,在個別顯著不同于全體平均的項目,以電話及電子郵件詢問受訪者,探清其價值取向,探究其原因,是來自個人的偏好,或是對問卷的不了解,盡量使整體獲得意見上的收斂。將各位專家第一次判斷意見匯總,進行對比,再分發給各位專家,由專家比較自己同他人的不同意見,修改自己的意見和判斷或者保留意見不變。將專家的評分匯總成專家基本一致的看法。結合第二部分問卷數據,應用GEM模型計算,得出通化醫藥產業集群的競爭力GEM得分。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可以初步計算通化市醫藥產業集群的GEM得分是分521。這說明通化市醫藥產業集群的競爭力處于全國上等水平,比預期得分要高。從調查中可以看到,“中藥開發”,“地域資源”等的得分是較高的,而“高新制藥”,“高科技研發”以及“國際競爭”的得分是最低的。這正是通化醫藥產業集群的軟肋。從調查中也可以看出,醫藥企業之間的合作還是低水平的,并沒有形成“戰略聯盟”,而在企業戰略、結構與競爭方面的認識也是只限于本企業,而且并沒有把這方面作為提高競爭力的核心戰略。
三、GEM模型下通化市醫藥產業集群競爭力分析
GEM 因素分析模型對影響產業集群的競爭力的要素分析從系統性、整體性和層次性角度進行了全面的研究,為分析通化醫藥產業集群競爭力提供了依據。根據GEM分析的結果,我們對通化醫藥產業集群競爭力的分析如下。
1.資源要素層。通化地處東北亞經濟圈腹地,是國家邊境開放城市。同朝鮮、俄羅斯、韓國、日本等國家的經貿合作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地緣人緣上的優勢,有著獨特的區位條件。優越的地理條件為通化市醫藥產業集群發展所依托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提供了基礎條件。
長白山素有“立體資源寶庫”之稱,僅通化市境內就有中藥植物資源1 133種,資源優勢為通化市醫藥產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通化生態資源良好,林業、中草藥材、野生動植物和礦產資源豐富;基礎設施完備,能源充足,資本市場活躍,土地資源和旅游資源豐富;是中國中藥之鄉、葡萄酒之鄉、人參之鄉、優質大米和滑雪之鄉,是全國創業輔導重點城市。
通化市是中國中藥材的主要產地,中藥材資源十分豐富。到2006年,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達7 582.6公頃,年生產中藥材27 964噸,總產值50 139萬元。在種植上,實施了GAP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保證了優質原料的提供。目前,通化已成為吉林省中藥現代化產業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國家火炬計劃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基地、國家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國家級長白山中藥材基地和國家醫藥出口基地。
2.科研創新要素層。通化市積極鼓勵醫藥企業加強與省內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大力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企業積極尋求與科研院所、高校協作,以企業為主建立長期合作科研機構50余個。產學研結合為企業從三個方面帶來了明顯變化:在改善裝備創新工藝、提高檢測水平、實施GMP改造上得到了全面提高;在醫藥教育體系建設和培養人才上得到加強;在創新項目和成果開發上有了突破性進展。修正藥業集團先后與天津大學、吉林大學、長春中醫藥大學、中科院上海研究所、珠海民彤醫藥研究所、長沙維神醫藥開發有限公司等單位建立合作關系,取得良好的業績。推出了一類、二類新藥多個品種,為企業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但是,通化醫藥研發的主體仍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大中型企業內部設置科研機構的比重較低,以企業為主題的可以創新體系尚未形成。醫藥產業屬于典型的技術先導性產業,國際跨國公司注重新藥品的研究開發,每年用于研發的經費高達10%~15%;而國內藥品進行研發的經費不足利潤的2%。企業投入少、創新能力差一直是困擾通化市醫藥發展的深層次關鍵問題;人才評價機制和鼓勵機制不健全使得醫藥企業缺乏專業性的科研創新人才,許多企業極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主要靠仿制和克隆。由于缺乏專業技術人才和科研配套條件,大部分企業無法成為醫藥研發的主題,使得一些關鍵性產業化技術長期無法實現突破,制約了醫藥產業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等領域延伸;產品更新換代緩慢,無法及時跟上和滿足市場需求。由此造成通化醫藥產業在全球價值鏈體系中長期處于低端鎖定的狀態。
3.市場要素層。通化醫藥產業集群內大部分企業名牌產品少,企業之間產品結構和技術結構雷同,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眾多企業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圍繞一個產品進行生產,不注重在產業鏈條的延伸上下工夫。目前,通化醫藥產業集群在全球分工體系中還處于加工制造環節,缺乏上游的研發,設計環節和下游的市場營銷環節的延伸。由于醫藥企業普遍缺乏有國際藥品市場運作經驗的專業人才,國際化經營能力薄弱,產業鏈無法充分延伸導致產品附加值低,國際競爭力弱。
4.環境保護要素。制藥工業是全國六個重污染行業之一,特別是制藥行業中的原料藥生產,產生廢物大,污染危害嚴重。在國家環??偩止嫉? 000多家工業污染源重點監控企業中,醫藥企業占117家。許多醫藥企業尤其是一些中小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生產條件相對偏差,工藝落后,為最求自身經濟利益的最大化,不注重環境保護,不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周邊植被土地破壞嚴重,水體和大氣污染嚴重,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使企業失去了可持續發展的依托。
5.政府要素層。通化市政府將基地建設作為醫藥城建設的基礎工程,堅持以產業為基礎、以科技為先導、以人才為動力,扎扎實實地做好基地建設的每一項工作,使基地更具備科技含量和引導作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用于科技基地建設,鞏固了“中國醫藥城”技術創新領先地位。
傳統的國有制藥企業既是通化制藥產業的基礎,也是其發展的瓶頸。通化市在發展制藥業上遇到的第一道坎,就是企業的體制性障礙,冗員眾多、包袱沉重、技術老化、運轉不靈活。為了提高企業經營活力與效率,通化市政府進行了不斷深化改革,推進企業的股份制改造,通化市委、市政府進行了不間斷地接力式改革。這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經營活力。
以政府投資為主導,社會法人投資為主題,加強和完善藥品專利和商標等工業產權的保護,保證投資新藥的企業對專利產品的工業和銷售在保護期內擁有獨占權。以構建醫藥研發基地,生產基地,倉儲基地為主體,大力打造大型醫藥物流平臺,不斷提升通化醫藥產業集群的國際競爭力。
四、提升通化醫藥產業集群競爭力的途徑
通過GEM分析,我們對提升通化市醫藥產業集群競爭力的建議如下。
1.體制創新:轉變管理方式,調動企業積極性。第一,傳統制藥企業的體制僵化,冗員眾多、技術老化,既是通化制藥產業的基礎,也是其發展的瓶頸。為了提高企業活力,要對其進行深入徹底地改革,進行充分的股份制改造,調整企業組織結構。第二,加大產業整合力度,通過組織形式的轉變,提高產業經濟效益。本著政府協調、行業組織、市場引導、企業運作的原則對區域內外的企業進行整合,以滿足企業的擴張與發展。通過聯合、租賃、并購和重組等手段,對醫藥企業資本、技術、人才等各種資源要素進行有效整合。醫藥企業通過并購重組等形式能形成與世界大型跨國集團對等競爭的世界級大企業,加速構建區域醫藥產業集群的發展。為了提高通化市醫藥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可以通過行業內部橫向并購重組擴大規模,尤其是對中藥行業等傳統優勢行業,以發揮整體優勢,實現規模擴張,穩固國際市場份額,形成能與世界大型醫藥企業集團對等競爭的大型企業。第三,積極推進人才管理體制創新。一是依靠大專院校為企業培養專業人才,并與省內外大學與科研機構聯合成立藥品研究機構。二是用優惠政策吸引人才到通化工作,其中包括在外阜建立技術研究中心,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智政策。三是鼓勵機關干部和工作人員脫離原單位到企業工作或自主創業,這些政策措施將為通化醫藥企業進了大批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2.市場創新:構建“走出去”平臺,拓展市場發展空間。第一,醫藥產業、特別是中醫藥產業的發展與傳播,既要市場信同,更需要主文化認同。在一定意義上說,拓展市場、傳播中醫藥文化是中華醫藥走出去的重要環節。因此,企業需要樹立開放的全方位的市場營銷理念,積極搶占國內市場,大力拓展國際市場,實行雙輪驅動、重點突破、逐步占領、做大品牌的營銷戰略。第二,搭建醫藥和生物制藥“走出去”的平臺。由政府協調組織制定各種規章制度,積極支持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加快國家化發展步伐。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先走出去,以參股控股、并購、租賃、境外上市,建立研發中心或在外設廠等方式,利用國外先進的生產設備,研究能力和優秀人才,生產在國家上適銷對路的產品,主動參與國際競爭。發揮集群優勢是提升通化醫藥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根本途徑,通過聯合,兼并,重組實現超常規的資源集聚,資產增值和資本擴張,形成強大的競爭實力,加速構建區域性醫藥產業集群,努力提升通化醫藥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競爭力。第三,認真研究國際營銷策略。中國中成藥一直是東南亞市場的主要貨源,鼓勵有能力的企業,在東南亞一帶發展醫藥加工項目,并在這些國家和地區建立醫藥產品銷售網絡,廣泛傳播中醫藥產品,使這些國家逐步形成暢通的國際市場銷售渠道。企業做出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自主創業產品,建立中國的生物制藥產品,創造世界品牌。
3.加大中藥產業的扶持力度。中藥產業是中國的傳統產業,但目前中國中藥產業發展緩慢,研發投入嚴重不足,仿制和克隆藥品泛濫,缺乏行業標準和規范,這些問題成為制約中藥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通化市具有良好的中藥產業背景,其中的大部分醫藥銷量都來自于中藥。因此,要加大對中藥產業的扶持和保護。通過建立中藥標準化制度,可以提高中藥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增強重要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同時建立標準可以有效應對技術壁壘,合理保護中國中醫藥產業的自身利益。要建立和完善中藥服務網絡,加快中醫臨床研究基地,重點中醫醫院和縣級中醫醫院建設,不斷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加強中醫藥文化建設,廣泛傳播和弘揚中醫藥優秀文化,推動中醫藥的現代化和國際化建設,提升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潘愛華.泰州醫藥產業集群競爭力提升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2]高山,王靜梅.基于GEM模型的江蘇醫藥產業集群競爭力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3):235-248.
[3]仇保興.小產業集群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
[4]陳雪梅,等.中小產業集群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5]劉恒江.產業集群競爭力研究評述[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4,(10).
[6]陳劍峰,唐振鵬.國外產業集群研究綜述[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2,(8).[責任編輯 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