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供給指在一定時間內和在一定價格條件下,賣者能夠和愿意向買者提供的處在市場上的商品和勞務的數量。需求指消費者對市場上的商品和勞務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把經濟學中供求關系原理引入圖書館學研究,當文獻信息資源的供給與讀者需求相當時,資源供給與讀者需求達到平衡。但供求失衡狀況在高校普遍存在,分析原因、探討解決這些矛盾的對策。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 文獻信息資源; 供給; 讀者需求
中圖分類號:G2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09-0283-03
供求定理適用于任何商品,文獻信息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即“公共物品”。作為一種商品化的社會資源,文獻信息同樣也有供給方與需求方,正是供給方和需求方之間的相互影響,促進了文獻信息這一公共物品的有效配置。
一、供給與需求
供給、需求和均衡價格理論是微觀經濟學的核心內容。該理論在西方經濟學中具有極高的地位。供給與需求是經濟學中相對應的概念。 所謂供給即指在一個特定時期內與每一價格水平相對應、生產者愿意并且能供給市場銷售的商品或勞務的數量。需求指消費者在某個價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夠購買的商品或勞務的數量。它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統一時對某種商品或勞務的購買數量,它以消費者的支付能力為基礎。
二、文獻信息資源的供給
1.文獻與文獻信息。文獻是以文字、符號、聲像等為信息編碼的,以便于長期保存和廣泛傳播的物體為信道的人類精神信息的固態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文獻著錄總則》給文獻下的定義是:“文獻是記錄有知識的一切載體”,也就是說,不管是什么載體,只要他們記載著知識,都可以稱為“文獻”。文獻信息是指用文字、圖像、聲頻、視頻等媒體記錄于一定物質載體上的信息。也就是說,運用一定的媒體將一定的信息和知識記錄于一定形式的物質載體上,這種物質載體所涵內容就叫文獻信息。簡言之,文獻信息是文獻的一個方面。文獻信息與文獻的差別在于:文獻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固態品”,而嚴格意義上的文獻信息則是一種精神,不是什么“固態品”,雖然可以識別,其本身卻又看不見,摸不著,必須附著于載體才能使之運動。
2.文獻信息資源。源于美國的“信息資源”(Information resource 或Information resources)一詞概念說法不一。美國著名信息資源管理學家小霍頓(Forest W.Horten,Jr.)認為,英語中的“信息資源 ”一詞有單復數之分,概念也不同。“作為單數的信息資源(resource)指信息內容本身,作為復數的信息資源(resources)指各種信息工具包括信息設備、信息用品、信息設施、信息工作者及其信息處理工具,信息財產則指記錄在任何媒體上的信息內容(諸如文獻、書籍、數據庫等)。”信息資源是一種動態資源,其再生性很強,重復使用不會損耗或減少其價值;信息資源是經過人類開發與組織的資源,并非任何信息都能成為資源,只有經過人類開發與組織的信息才是資源;信息資源是一種可供利用和共享的資源;信息資源是一種具有依附性的資源,其依附性表現在信息資源的傳遞需要專門的傳播手段;文獻信息資源與信息載體具有不可分性。以載體和利用方式為標準,網絡環境下的圖書館收藏和提供的信息資源可以歸納為文獻信息資源和網絡信息資源兩大部分。就目前看文獻信息資源是圖書館的核心資源。
3.文獻信息資源的供給。(1)供給類型。文獻信息資源供給是圖書館信息資源供給的基本內容。館藏文獻信息資源包括印刷型信息資源(如圖書、期刊、會議文獻、政府出版物、學位論文等)、書寫型信息資源(如手稿、日記等)、聲像型信息資源(如縮微、聲像資料等)、數字型信息資源(如電子圖書、電子期刊等)等多種類型。(2)供給源。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的供給源主要包括:出版商、書商、數據商等。出版商(各類型出版社、報刊出版社等)是重要供給源;批發商、代理商是出版社和與零售書店之間的中介人,通過該渠道采集信息資源,可獲得選擇更多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的機會;書商(零售書店、售書網站和售書攤點)是進行信息資源建設的基礎;中國書商有中文新書發行機構,如新華書店等;外文書發行機構,如中圖公司和外文書店等;數據商(數據庫公司等)供給電子化的信息資源。(3)供給采集方法。供給采集主要方法有:傳統采訪(預訂、現購、郵購、委托代購和復制));協調采購;電子采購(網上直接訂購或向出版社、圖書進出口公司訂購);呈繳、調撥、征集、贈送與交換。
三、讀者對文獻信息資源的需求
信息社會的來臨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圖書、報刊,越來越多的文獻類型、檢索方式、文獻需求和讀者,如何在館藏規劃和讀者需求之間求得平衡也越發的迫切了。圖書館是為讀者而設立的,因此,滿足讀者信息需求成為圖書館的主要問題。
高校圖書館是為本校師生服務,該服務具有豐富的內涵,不同的層次,形式多樣,因人因時而異。所以,不僅對不同讀者需要提供不同形式、層次的服務,而且對同一讀者的服務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做好讀者服務工作必須不斷地了解讀者、研究讀者。作為圖書館服務對象的讀者及其對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如果不及時了解這種情況,那么我們的工作就會缺乏針對性、主動性,讀者的需求就不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
讀者信息需求涉及面十分廣泛:既有物質生活方面的需求,又有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既有增長知識的需求,又有適應社會的需求。但每個讀者信息需求是圍繞著當前的職業工作、愛好而產生的。他們需求范圍主要包括:專業知識;適應形勢、社會發展所需的就業信息;配合科研工作的定題資料;檢索工具;專業的最新動向和進展的信息等等。除了主體需求外,讀者興趣愛好也是影響需求的重要因素。一個人對某一事物、某一學科的濃厚興趣往往是他成就某項事業的起點和重要動力。因此,在為讀者服務時我們必須善于注意不同讀者的愛好、特點,為他們提供針對性的服務。
讀者信息需求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所以結合具體的讀者群,探討影響其需求的各種因素是讀者需求研究工作中的又一重要方面。社會因素的變化,如政治制度、經濟體制、道德法律等的變化,無疑會引起讀者需求的變化。例如為適應就業競爭的形勢,求職讀者的信息需求不再限于所學專業,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也備受關注。可見多變的社會因素是影響讀者需求的重要因素。對于一定的讀者,客觀上存在著一定的信息需求結構,但是這種需求能否成為實際需求還與讀者的信息心理和信息意識等主觀因素密切相關。在21世紀的今天,高校讀者閱讀興趣由單純的欣賞向有目的的閱讀轉化。專業研究型的讀者越來越多,他們已成為圖書館的重點服務對象,該類讀者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閱讀帶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既需要與他們研究的學科有直接關聯的國內外參考資料,又需要與本學科交叉學科的文獻資料,閱讀內容除了哲學、社會科學外,還涉及技術科學、自然科學諸方面。同時,學習提高型的讀者也是目前高校圖書館的主要服務對象。影響高校讀者需求的其他因素還有年齡、文化層次等等。總之,只有清楚地了解了他們的需求,才能更好地為讀者服務。
四、文獻信息資源的供給與讀者需求之間的辯證關系
根據經濟學原理分析,文獻信息資源的供給與讀者需求之間是共同作用相互影響的。既不能只強調信息資源提供者的作用,也不能只強調需求者—讀者的重要影響,必須將二者結合起來加以分析。
1.信息資源的供給是讀者需求的前提。文獻信息的供給是讀者信息需求的前提,它是圖書館一切活動為讀者服務的基本出發點,解決好文獻信息資源供給必須做到以下幾點:(1)界定文獻信息的供給范圍。提供文獻信息時要考慮到讀者群,有選擇、有針對性地提供文獻信息資源,有些信息資源是不適合學生瀏覽,而只能供教師和研究者參考借鑒之用,就不要提供給學生閱讀。如原版《金瓶梅》等色情小說以及一些帶有政治傾向性的進口書刊、內部資料和保密信息等,就應針對性地選擇讀者的提供范圍。(2)采取措施,控制信息來源渠道,嚴把采購關,確保館藏披露的信息真實,可靠,具有學科前瞻性,使圖書館真正成為情報信息資料中心,為讀者需求的實現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3)讀者信息反饋后的再供給。在保證提供本校教學和科研所必需的信息資源的前提下,通過讀者推介、意見箱、網上咨詢以及讀者口述的意見和建議,及時了解讀者反饋信息,并重視、分析和研究這些信息,利于再供給文獻信息時更貼近讀者需求。
2.讀者信息需求制約信息資源供給。讀者信息需求發揮作用主要受以下兩方面的制約:(1)圖書館提供的文獻信息資源對讀者受益最大,但在實際中,圖書館哪些文獻信息資源必須提供,哪些不屬于提供范圍,館員和讀者供求雙方必須取得一致,達成共識,使之處于一種均衡狀態。(2)信息需求因時因人變化莫測,而供給表現為相對的穩定性,要及時了解一般和特殊讀者對文獻信息供給的需要,并采取有效措施來滿足讀者需求,否則,文獻信息供給遠不能滿足讀者需求。
3.信息資源的供給對讀者需求的反作用。文獻信息供給不是簡單的適應讀者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導讀者需求。而讀者需求反過來又會對信息供給提出更高的要求。讀者需求水平是衡量讀者對文獻信息需求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如果讀者信息需求停留在低水平上,文獻信息的供給內容及形式要受到制約。只有及時了解讀者需求,規范文獻信息供給,刺激信息讀者對這些新信息的使用、研究、驗證并發現問題,才能使讀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五、問題解決對策
目前,高校在文獻信息資源的供給和讀者需求方面的矛盾普遍存在,解決好二者失衡現象應采取以下對策:
1.領導要高度重視,加大經費投入,合理利用經費,確保文獻信息資源的供給。要保證文獻信息資源有針對性、及時地、有效地供給領導重視是關鍵,若領導不重視,不愿投入足夠的經費用于文獻信息資源支出,那么就難以達到供給最起碼的資金要求。可見文獻信息資源的供給關鍵取決于校方領導重視的程度。有了供給文獻信息資源所需經費后,采訪者還要合理利用有限的購置經費,以達到投入最少、館藏文獻資源體系功能最大、利用率最高的目的,滿足高校讀者更好地完成教學和科研任務的需要。
2.以讀者信息需求為導向,調整館藏結構,優化資源體系。讀者要求圖書館提供專業性強、形式多樣、來源廣泛、有效可用的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按需化就是在藏書建設方面要做好前期調整和后期信息反饋,充分重視、認真分析讀者的意愿和需求,以讀者的信息需求為導向,調整館藏結構,優化資源體系,使圖書館在館藏文獻內容與結構上最大限度地接近本館讀者的真正需求,讓讀者攜帶需求來,帶著滿意去,充分享受以人為本的服務帶給自己的便利和滿足。
3.加強管理,盡可能杜絕偷書、撕書現象,以滿足讀者對現有館藏資源的需求。近年來高校圖書館實行全開架政策,日益增長的讀者偷書、撕書等違規現象造成圖書館的損失包括以額外的經費做資料的更替、維護、重新裝訂,對于絕版書的無法取得,更是損壞了其他讀者使用的權利,尤其,圖書館中最容易被偷、被撕的資料,也經常是人們最需要的。因此,應加強管理:設置圖書防盜系統;定期檢查;館員加強巡視;制定處罰政策;改善和調整圖書館相關政策,如增復本、借閱政策、降低復印成本等,盡量使讀者不再產生偷書、撕書的想法,使資料流失降至最低。以滿足讀者對現有館藏文獻信息資源的需求。
4.通過館際互借、購買外部數據庫、文獻傳遞等諸方式擴大讀者對文獻信息的使用范圍,彌補其對館欠缺資源的需求。為補充館藏不足,實現資源共享,許多高校與他校建立了館際互借關系,讀者可在有互借關系的高校館享受借閱服務。大多數高校還購買了適合本校培養目標需要的多種外部數據庫,部分校還利用CASHL、CALIS 和BALIS為讀者開通網上傳遞服務。開展這些服務方式的主旨是為擴大本校讀者對文獻信息資源的使用范圍,彌補其對本高校館欠缺資源的需求。
綜上所述,把經濟學中供求關系原理引入圖書館領域,對高校圖書館工作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當文獻信息資源的供給與讀者需求相當時,資源供給與讀者需求達到平衡。但供求失衡狀況在高校普遍存在,原因是: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的供給與讀者需求之間的關系是動態的、處在不斷變化中的,要達到一勞永逸的平衡很難做到。各高校館只有采取相應措施,及時適應本館文獻信息供給新的、變化的情況,解決好現時讀者與未來潛在讀者的需求,才能力爭使二者趨于平衡。
參考文獻:
[1]姚海明,等.西方經濟學簡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8.
[2]許純禎.西方經濟學: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3-27.
[3]黃星星.試談讀者需求[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02,(2):56-57.
[4]金明生,呂亞平.藏書工作要體現“讀者至上”的思想原則[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2,(3):84-86.
[5]陳新顏,劉敏.以人為本與圖書館服務及管理創新[J].圖書館學研究,2002,(2):12-14.
[6]郭依群.應用圖書館學教程:第2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19.
[7]朱建亮.文獻信息學引論[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2:46-56.
[8]杜克.文獻信息開發工作[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1:4 .
[9]唐晶.對圖書館讀者工作現存幾大問題的思考[G]//中國圖書館學會.圖書館的現代化服務[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511-514.
[10]程煥文,潘燕桃.信息資源共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3-125.
[11]段明蓮,沈正華.數字時代的圖書館信息資源組織[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1-2.
The Supply to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of Documents of University’s Library
Is Discussed with Reader’s Demand
CUIZhen
(Library,China Youth University for Polit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89,China)
Abstract: Means the supply of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an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a certain price,sellers are able and willing to provide to buyers in the market the quantity of goods and services.Refers to consumer demand for market goods and services the needs of the capacity to pay.Lead the supply-demand relationship principle in economics into library science to study,when the supply of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of documents is equal to reader’s demand,resource supply and reader’s demand reach the balance.But out-of-balance states of supply and demand generally exist in universities,analyse the reasons,probe into and solve these contradiction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university’s library;information resources of documents;supply;reader’s demand
[責任編輯 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