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本文對高中作文教學中學生心理障礙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范的對策。認為在具體教學中,要創設情境,啟發誘導,激發興趣,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要正面引導,以鼓勵為主;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引導學生言真情;要拓寬學生寫作的軟環境。
【關鍵詞】高中作文 心理障礙 排除策略 探討
寫作文,從審題到成文,每一個環節都包含著思維活動和心理活動的過程。因而作文既是一個思維過程,也是一個心理過程。形成學生寫作的障礙是多方面的,有學生自身內部的,也有來自外部環境的。特別是學生的心理障礙嚴重地妨礙了創作能力的發揮。掌握學生的寫作心理,有利于不斷消除學生各種心理障礙,保持良好的心境投入到寫作中去。
一、作文心理障礙的表現
(一)失望、自卑心理
不少學生總是認為“自己腦袋瓜笨”、“不是讀書的材料”。因而作文時對自己毫無信心,也不想去寫好。形成這一心理的原因有很多:一是他們因閱讀能力較差,對課本中的范文及課外優秀作品往往是“霧里看花”,對同學的作文難辨優劣高下,或雖粗知好壞而不知好在哪里,劣在何處。因而不知怎樣才能寫出好作文,便認為要寫好文章猶如上青天,于是寫作時充滿了悲觀心理。二是教師對待某些學生的作文只是粗略地批改一下,評語簡短,指錯的多,鼓勵的少。學生得不到贊揚,看不到希望,所以就失去了寫好作文的信心。三是少數學生還認為:老師講評作文時,以他們的作文寫得不好作為例子,就認為老師看不起他們,“不信任”他們。因而產生了冷落、自卑心理。因此在寫作文時,消極對待,敷衍了事。
(二)畏難、封閉心理
有些學生認為:作文太難了,一看到寫作文就頭痛。畏難心理的主要成因有:平時積累少,寫作素材、語言文字匱乏,“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人為拔高習作要求,“拔苗助長”;習作要求脫離學生實際,無法引起心理共鳴,難免“無病呻吟”;作文能力薄弱,感覺無法入手,“老虎吃天——無從下口”;作文成績不理想,“屢戰屢敗”,失敗的體驗定格。尤其值得重視的是習作題材的嚴重短缺。多數學生感到沒什么內容可寫,他們看到作文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記憶倉庫里搜索習作材料,緊皺眉頭,苦思冥想,可結果總是令人失望。
(三)懶惰、虛假心理
有的學生認為,習作步驟繁多,過程復雜,從弄清題意、選好題材,到寫草稿、修改,最后謄寫,“要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會影響一天的學習”。這些學生懶惰、厭學,平時不愿主動地去觀察、體驗生活,也就不會去寫自己經歷過的事或身邊發生的事,不能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更不愿暴露出自己的缺點和弱點。因此,他們總是不說心里話,不寫真實的事。而是瞎編一些情節,搬用一些套話;甚至摘抄作文刊物上的事例,移花接木,張冠李戴。在這種不肯動腦筋、愛說假話的心態下,他們的作文或短小,或事例平淡不生動,或千篇一律,沒有個性、缺乏創意,或不會分段、沒有結尾、選材不當、思路不清晰、語意不連貫等。
二、排除作文心理障礙的策略
(一)創設情境,啟發誘導,激發興趣,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興趣的激發,是進行作文訓練的關鍵。興趣作為內部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因素,直接影響作文訓練的好壞。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一旦對作文產生了興趣,就會產生巨大的動力,能興致勃勃地去寫作,不再將作文看作是一種“苦差事”,一種負擔,而是一種特別的娛樂活動和愉快的精神享受了。因此語文教師對作文差生要有愛心,做他們的良師益友。多與他們談心,要動之以情,消除怕寫作文的顧慮,幫助他們打開心靈的窗口,使他們愿意接受和能夠主動地去寫作文,啟發、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心里話,寫出自己做過的事或所見所聞。
例如,在一次作文指導課上,筆者布置了一個作文題目《我想對老師說……》,指導學生寫作時提出要求:“你們對老師有什么要求、意見、想法都可以寫,我想聽聽你們心里話,好的壞的都可以寫”。并強調“這次作文重點在于講真話,訴真情”。這樣使學生打消了思想顧慮、畏難情緒,也覺得有話要說,有事可寫,也就愿意主動地去寫作文了。
(二)正面引導,以鼓勵為主
堅持正面引導、鼓勵為主的原則。教師要以發展的眼光、變化的觀點看待學生。要熱情地肯定他們作文中細微的優點和不同程度的進步,使他們嘗到作文甜頭,產生將文章寫好的愿望。這樣做,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他們作文的信心。
例如,去年筆者執教的高二學生中,有一名學生的作文成績一直很差。有一次布置了一篇記敘文《我的煩惱》,批改后這位學生竟“奇跡”般地得了80分。我在批語中寫道:“本文立意較新,事件也很感人,寫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若能認真修改,不失為一篇佳作,希望你在此基礎上再上新臺階,爭取更大進步。”這段批語給了這個學生很大的鼓舞。評講時,又以他的作文為范例在班內分析講評,更令他喜出望外。事后他在日記中寫道:“老師熱情的鼓舞,真摯的關懷,叩開了我喜歡寫作的心扉……”后來,他在寫作方面果然進步很快。
另外,在講評作文時,對學生習作中出現的缺點和錯誤的分析,要對事不對人,不點名批評,更不要嘲諷和訓斥。對他們的點滴進步不僅在評語中點明,還要在課堂上表揚。在批改作文時,凡是可改可不改的,就不隨意涂掉,也不是將什么毛病都寫在本子上,而是指出其主要毛病;不要將作文中的毛病作為“笑料”,在課堂上出學生的丑,以免挫傷他們的自尊心。“正面引導,鼓勵為主”,這樣有利于調動他們寫作的積極性。
(三)尊重學生的人格,引導學生言真情
平時,我們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學生寫的日記、隨筆等,如果說了真話,一般不愿給同學看,更不愿給父母親朋看。這是因為青少年處于青春期,有一種天然的自我保護意識,有些真實的想法或情感,怕表露出來被人笑話,有傷自尊。所以,要了解學生的這些心理變化,尊重他們的獨立人格,真誠地和學生做朋友,把作文作為師生心靈交流的天地。
(四)拓寬學生寫作的軟環境
所謂寫作的軟環境是指寫作的心理環境、情感環境、選材環境等。至于“軟”是寫作前必要的心理、情感、素材的準備,它猶如一個運動員,上場競技前的熱身運動。作者有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情感,新穎的材料,才能寫出佳作。拓寬學生寫作的軟環境,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怎樣優化寫作環境呢?
1.拓寬學生寫作的心理環境
淡化作文,以說代寫,可消除學生怕寫作的心理障礙。例如,每屆新生入學,都必須過寫作入門這一關,上好一兩堂以“講”代“寫”的作文課,來淡化作文,淡化學生怕寫作的心理。每一次設定一個話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課堂發言 ——調整梳理——作簡單的口頭作文。目的是讓學生明白:作文就是講話,把自己平時看到的、聽到的、經歷過的人和事講給別人聽,就是口頭作文,形成文字就是書面作文。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寫作。使學生覺得寫作是這么的簡單,于是會放松心情,消除恐懼。
2.拓寬學生寫作的情感環境
情感環境就是情感世界,拓寬就是讓學生情感世界擴大。寫作與學生的情感是有密切關系的,生活的認知與感悟,來自于情感;為人處事的態度,也來自于情感的傾向。因為學生的情感領域是有局限的,他們對事物的是非曲直缺乏正確的認知,如果抑制他們情感世界的擴展,就會影響他們寫作的選材與立意。作文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作為作文教學確實應該拓寬學生的情感環境,在寫作時才能抒發真實的情感與體驗。
3.拓寬學生寫作的選材環境
拓寬學生寫作的選材環境,就是擴大學生的視線與寫作素材的范圍。因為學生生活局限于家庭與學校,選材的環境狹小,所以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務必拓寬他們的選材環境,讓學生的視線轉向社會,認識社會,去感知生活的真諦,才能更加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因為要寫出好的作文,需要有好的素材,所以說,拓寬學生寫作的選材環境,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一個重要的前提。
【參考文獻】
[1]王針桂. 略論學生作文心理障礙的成因與調適[J]. 語文學刊,2007 (12).
[2]宋雨瑾. 跨越心理障礙[J]. 語文天地,2008(13).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楚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