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本文認為中學美術課堂是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舞臺。它需要教師和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用心去感悟,用智慧去揭示。
【關鍵詞】高中美術 人文精神 探討
中學美術課堂是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舞臺。美術教育不僅是知識技能的傳授,還包括觀察、感知、認識、實踐、表現、創造、反思、評價、合作、交流等能力的培養。應該說,美術課程是一種人文課程,它凝聚著濃郁的人文精神以及人文內涵所帶來的神奇、感動、力量和美,它需要教師和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用心去感悟,用智慧去揭示。
一、在課堂教學中營造人文氛圍
美術課堂教學是美育的直接形式,是培養人文精神的第一臺階。美術能對現實生活和自然界事物進行直接模仿,能形象地表現歷史、現實和未來的各種不同社會生活場景和自然景象。美術通過可見、可觸的具體形象,以靜止、凝練的畫面和藝術造型來表現客觀世界的美丑和作者的審美意識,給觀賞者以審美的認識,教育和感染的作用。美術與時代、社會、藝術家的生活閱歷以及階級、民族、風俗等密切相關,因此,美術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是進行人文教育的核心學科之一。所以,教師首先可以抓住美術作品的人文內涵來渲染課堂氣氛。如在欣賞羅中立的油畫《父親》(圖略)時,教師可以用民歌《父老鄉親》為背景音樂,并在飽含深情的樂曲聲中,加上解說詞渲染氣氛:“古銅色的老臉,艱辛歲月耕耘出的那一道道車轍式的皺紋,犁耙似的,像枯樹皮似的雙手曾創造了多少大米白面,那缺了牙的嘴又扒過多少粗糧糠菜;他的身后是勞動換來的一片金色的豐收景象,而他的手中端的是一個破舊的茶碗。”教師通過這樣的解說來渲染,學生馬上會對這位樸實、善良、貧窮的老農民形象肅然起敬,也很快能體會創作者的思想動機,與作者產生共鳴。
其次,教師應著力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學生展開思想的翅膀,讓他們感受到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在思想、感情、想象力、創造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如挪威畫家蒙克的《吶喊(圖略)》用夢幻般的線條勾畫形象,并賦予一種帶有狂熱激情的色彩,讓人感到一種極度的孤獨、恐懼,內心的扭曲和變形,強烈地反映出世紀末的躁動與不安。作品反映出人類對生命的渴望和自我本能的維護,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人們對美好、平靜生活的憧憬,對世界和平的呼喚,對安定和諧家園的期盼。對這樣的作品,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藝術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文化環境,采用聯系、比較的方法對作品進行自主分析,允許他們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從而提高他們的審美素養。
二、在技能技巧傳授中滲透人文精神
美術學習不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而且是一種文化學習。技能的學習雖然是多方面的,但更直接、更主要的還是教師的傳授。通過觀看教師示范,學生可以獲得多種感官刺激,比如教師的情緒、狀態、動作以及反映到技術上的筆觸、線條、色調、構圖、對畫面的理解等,都會直接刺激學生的眼球,并轉化為最直接的情感,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在傳授技能、技巧的時候,還要導入相應的文化知識理論,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例如“京劇臉譜”這一課,在畫京劇臉譜前,可以讓學生對傳統的京劇表演藝術有一個直觀了解:京劇表演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被譽為中國的“國粹”,臉譜藝術是我國的藝術瑰寶之一。在教學中,我首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播放了一段傳統京劇表演的視頻,使學生初步感受京劇的唱、念、做、打以及勾畫臉譜等的藝術魅力。接著分析舞臺中與生活中運用臉譜起裝飾作用的例子,使學生對傳統臉譜藝術有一定的文化認同。然后結合色彩知識,引導學生了解色彩對臉譜塑造的重要性,了解不同的色彩可以塑造不同性格的戲劇人物形象,使學生了解京劇臉譜藝術的特點。最后讓學生在領略民族傳統藝術魅力的基礎上創作形式各樣的臉譜。這樣的教學,不僅開闊了學生的文化藝術視野,而且提高了他們的藝術修養,陶冶了他們的情操。
三、在教學評價中體現人文關懷
美術教學評價是檢驗和改進課堂教學,促進美術課程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重要環節,它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和獨特價值。因此,要做到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綜合性的評價。首先,要多渠道收集評價信息,豐富評價內容。美術教師要觀察、記錄、分析學生的活動過程,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其次采用多種評價手段,采用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不能量化的部分,可采用描述性評價、課堂激勵性評價等多種方式。如學生作業的評價,可以打分、寫評語,也可舉行小型的展覽,或建立成長記錄袋,等等。無論采用哪種形式,評價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要通過評價培養學生能客觀的認識自己的習慣,提高他們的反省能力,從而促進他們的學習,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美麗的絲巾》這一課的教學中,我以小組為單位對學生作品進行評價,讓學生將染好的絲巾裝飾在自己的身上進行展示,并且給他們每個人都拍了照,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獲勝的學生還能得到“優秀設計師”的榮譽稱號。學生表演的積極性很高。
四、在學生綜合能力的生成中涵養人文精神
美術作為人類文化的載體,除美術文化外,還蘊藏著哲學、歷史、民俗文化等內容,體現著人們的道德標準、價值趨向。正如陸機所言:“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畫。”美術是整個文化、思想觀念、經濟的反映。美術作品將生產和生活知識、自然環境和人物禽獸甚至宗教、道德和倫理等精神因素,形象地展示給人們,成為人類文明耀眼的一瞬,向后人講述著人類發展的過程,顯示出它永恒的價值。不同時代,不同國度的藝術家所創造的藝術作品蘊涵著那個時代、那個國度的人們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價值、道德、尊嚴、個性、智慧、生存狀態等人文特征,而這一切內涵都來自于藝術家對生活的觀察與體味、了解與思考。如欣賞《馬踏匈奴》(圖略),可以讓學生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