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傳統化學課堂上學生沒有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師生關系依然維系著傳統的“教與學”關系,孩子們失去了靈氣和活力。筆者從化學課的教學實踐出發,闡述了激活學生思維活力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化學課堂 思維活力 激活 途徑和方法
化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實踐性較強。理所當然,化學課應當與社會生活相結合,重視實驗教學和學生的動手能力。然而,反思我的課堂,教師唱“獨角戲”現象依然存在,學生沒有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師生關系依然維系著傳統的“教與學”關系。課堂上,我發現孩子們失去了表現自我的激情,失去了本該這個年代應該擁有的靈氣和活力。作為教師的我還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要求孩子怎么樣,并沒有真正蹲下來聽聽孩子的心聲。那么如何才能還孩子的靈氣與活力呢?我結合化學課堂教學實踐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思考。
一、課堂“活動單”由教師設計改由學生參與設計
傳統的活動單是教師預設的“學案”,設計者是教師。實踐證明教師設計的活動單有時并不能很好地適應學生的學習。因為學生的學習方式、方法與成人的想法、經驗還是有很大差異的。如果教師束縛于預先設計好的活動,缺乏一定的創新性和生成性,總期望學生按活動單要求的設計作出回答,若不就努力引導,直至達到預定答案為止。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實際扮演著配合教師完成課前預先設計活動的角色,失去了自主,教學效果也可想而知。我與學科組內同仁商議,是不是活動單也可以由學生設計呢?怎樣合理利用課本資源?帶著這些問題我也召開了班級的學生代表會議,大家對學生參與活動單設計非常感興趣,說干就干。我便適時地提出四點要求:1.這份活動單是對本單元知識的整理與復習,復習目標要定位好;2.活動單內容的覆蓋面要稍微廣一些,要有基礎題、對比題和拓展題;3.可以參考課外書上的題目,也可自己編制,但數值的設置要合理,最好自己先算一遍;4.這份活動單必須是小組合作的結果。最終老師選擇設計得最有價值的活動單印制。
第二天收上來的活動單,確實出乎我的意料,許多題目很新穎,思考問題的角度許多也是老師沒有想到的。我將學生的活動單內容進行了整合,制成了全年級使用的活動單。這種師生共同設計的“活動單”與之前的“活動單”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都發生了變化,更加利于學生的學習與思考。內容精選,要求明確,便于學生操作,所提出的思考性問題指向明確,有生成性、開放性。這樣的活動單起到了“導游”的功效,學生在活動單的引領下,能夠獨立、自主地一步步走近自然,走進科學,從而叩開思維的閘門。放手讓學生設計活動單,完全是學生自導自演,自主性體現得淋漓盡致,教學效果也非常的好。
二、化學課堂由“教師的課堂”變成“學生自主的課堂”
學生們需要什么樣的課堂?當然是學生的“自主課堂”。我一改過去的教師“一言堂”現象,大多數時間都是學生在講、在做、在討論、在展示。我要求自己一課堂講授總時間不超過15分鐘,一次講授時間不超過5分鐘。我的活動單導學模式下的課堂,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強調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課堂上為孩子們營造了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讓孩子們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現自我,使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讓學生在交流互動中產生思維的碰撞,在碰撞中使能力得到提升。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是“主演”,但老師在課堂上也不能“退隱幕后”,作為教師,我還非常注意自身素養的提高,使自己成為合格的課堂組織者。由于學生不同的性格,家庭背景及情感等方面,學習好的學生有時過于保守,不能很好地與別人交流,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膽怯,羞澀或以旁觀者的身份自居,小組合作學習時參與不主動,使學習合作流于形式,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我及時對各個小組的合作學習進行現場的觀察和介入,為他們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
三、尋找學生身上閃光點,縮小問題點,多途徑增強學生上進的信心
在孩子們出現這樣或那樣問題的時候,我不只是盯著他的錯誤不放,而是運用縮小鏡,把學生的錯誤縮小到只有學生自己知道的程度,讓這個學生內心受到觸動,并體會到老師的寬容與關愛。這種寬容,足以讓學生感動、自省、自新。對于那些有點滴進步的孩子,我是運用放大鏡,通過尋找他們的閃光點,讓學生發現自己的優點,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樹立上進的信心。
我經常告訴學生如果一個人不能大膽自信表現自己,將來就不能去面對社會競爭的洪流,就不能去迎接社會的挑戰。我還要求學生要學會與別人分享學習的資源和成果,這樣才能在思維與思維相互碰撞中產生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