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化學素質主要由化學知識素質、化學能力素質、化學品德素質組成。化學知識素質是解決化學問題和進行化學創造活動的基礎;化學能力素質是化學素質的核心;而化學品德素質則是青年一代成才的動力和關鍵。
【關鍵詞】化學知識素質 化學能力素質 化學品德素質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被寫進了《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綱要》。化學學科素質包括哪些方面?筆者認為化學素質主要由化學知識素質、化學能力素質和化學品德素質三部分所組成。在化學教學中,如何全面提高學生的化學素質,使學生具備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堅強的意志品質、豐富的化學專業知識、較強的動手能力以及不懈的創新精神,這是我們每一個化學教育工作者的義務和責任。
一、化學知識素質的培養
化學知識素質是解決化學問題和進行化學創造活動的基礎,沒有扎實的化學專業知識,其它的素質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根之木。課堂教學的目的之一是“授業”,即促使學生對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理解和掌握。但在培養學生知識技能時,要注意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如在學習氧化——還原的概念時,應把重點放在其實質的理解上,由具體反應幫助學生理解。以制取氧氣的反應為例:
MnO2 + 4HCl = MnCl2 + H2O + Cl2 ↑
其實質是Cl-失電子,被MnO2氧化。那么,只要氧化劑的氧化性夠強便可以氧化Cl- ,KMnO4氧化性較MnO2強,所以:
2KMnO4 + 16HCl = 2MnCl2 + 2KCl +8H2O + 5Cl2 ↑
這一方程式的推出便順理成章。從另一個角度可以歸納:同一種還原劑,與不同的氧化劑反應,氧化劑的氧化性越強,反應越容易進行。所以上述兩個反應中后者更容易進行。通過從多個角度分析,把多個知識歸納為一點,使學生由點到面,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有利于培養更強的化學知識素質。
二、化學能力素質的培養
化學能力素質是在化學知識素質基礎上進行能力的培養。化學教學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開發學生的智力。智力因素包括動手、觀察、閱讀、記憶、思維、想象、表達七種能力,其中思維是智力的核心。在教學中通過各種途徑去培養學生的能力素質。
首先,化學實驗對學生能力特別是觀察、思維、實踐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在觀察實驗的同時,要引導學生把觀察到的現象與已學過的知識聯系起來進行比較、概括,將獲得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論認識,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分析綜合,鞏固知識,發展能力。如講到HCl的制取時,由其制氣裝置可引導學生聯系到剛學不久的Cl2制氣裝置?分析對比其中的相似與差異,從而掌握了一類制氣裝置;由反應物的狀態及反應條件選擇裝置——固液加熱制氣裝置;由尾氣吸收裝置可分析HCl的尾氣吸收裝置用的是倒置漏斗而不像Cl2的尾氣吸收用導管,其原因是HCl極易溶于水,如用導管極易倒吸造成事故,導致漏斗能增大接觸面積、防止倒吸;由此可推廣到易溶于水的尾氣吸收裝置均應選用倒置漏斗,還有沒有其它方法,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大大提高,最后得出用干燥管代替漏斗、安全瓶吸收等多種方法。
其次,在教學中也應充分利用有關知識的特點,進行相關思維能力的培養。如對于鹵族元素的教學,利用該族元素具有相同最外層電子數的特點,在已知氯氣的性質后,可以演繹推理出其它鹵素的性質,培養學生演繹思維能力。同時,利用它們具有不同的電子層數,又可以進行各元素性質的對比,找出它們的差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再如在學完NO和NO2的性質時,提出:如果NO中混有少量NO2如何除去?使學生掌握NO、NO2的性質的同時,還要應用對其性質的對比和分析,提出除NO2雜質的方法:用水,但不能用Na2CO3,因用Na2CO3會引進新的雜質氣體,這也是一類氣體除雜質的方法。通過上述做法達到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能力、創造思維良好環境的目的。
另外,在教學中還應從學法、解題中培養學生的能力。指導學生如何閱題、如何歸納利用規律等。如1993年高考題的一道選擇題:在一個6升的密閉容器中,放入3升X(氣)和2升Y(氣),在一定條件下發生下列反應:4X(氣)+3Y(氣)=2Q(氣)+nR(氣),達到平衡后容器內溫度不變,混合氣體的壓強比原來增加5%,X的濃度減小1/3,則該反應方程式的n值為( )
A. 3 B. 4
C. 5 D. 6
這道題如按常規解題則較復雜,但如果從平衡知識分析:平衡時壓強增大,則平衡向體積增加的方向移動:而X濃度減小,說明平衡向正方向移動:所以2+n>4+3,得n>5,正確答案為D。
靈活運用知識,提高解題速率。再如這樣一道題:甲醛、乙醛、丙醛組成的混合物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9%,則氧元素的質量為( )
A. 16% B. 37%
C. 48% D. 無法計算
此題乍看似乎很難,但如從飽和一元醛的通式CnH2n分析,其中碳、氫的原子個數比為6:1,即碳的質量為氫質量的6倍。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9%,則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54%,剩下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9%-54%=37%,應選B。利用知識,綜合運用,從而掌握一類題的解法,也能從中學會對知識的歸納。逐步養成獨立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習慣,做到授之以“漁”而非“魚”。
三、化學品德素質的培養
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因此,在培養學生的化學素質中,不能忽略品德素質的培養。化學品德素質培養包括愛國主義教育、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意志品質教育和環境教育。
首先,應結合我國化學史實及化學工業發展狀況,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和歷史責任感。如結合“石油和石油產品概述”教學,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石油開采狀況,3000年前已有史料記載,我國是最早開發利用石油的國家。結合課本知識介紹我國化工發展狀況及取得成就,如超導體研究位于世界前列,合成世界第一例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但有些方面還比較落后,如2002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568位院士評出的世界十大科技進展中,無一項為我國科學家單獨完成,我國科學家至今尚未真正敲開諾貝爾獎大門;以其來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和為祖國未來而奮發努力的熱情。
其次,中學化學知識蘊涵著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素材。因此,要在化學教學的全過程中注重對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和培養。如有機物中同系物的知識,每增加一個CH2就形成一種新物質,這正體現了自然界中從量變到質變的規律;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必定同時存在,這就是矛盾雙方對立統一規律的體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