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朗讀是學習英語語言的傳統方法,它是指運用重音、節奏、語調等語音手段把語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即清晰響亮地將詞匯、句子、文章等語言文字材料念出來。本文主要討論了在英語教學中,忽視英語朗讀而產生的負面影響以及朗讀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提出了搞好朗讀的措施和做法以及應該注意的問題。朗讀具有讀的因素,因此它在學好英語中起到了樞紐作用。因為朗讀不僅能培養語感和加強記憶,還可用以激發和提高思維能力。學生如果有較好的朗讀能力,就會更快更直接地理解詞意,句子和文章,之后,逐漸使之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關鍵詞】朗讀 作用 語感 措施 重要性
一、引言
現代神經語言學家華生指出:“所有的學習在于形成習慣,語言學習的關鍵在于語感的生成、發展和提高,缺少語感就永遠談不上掌握和精通,所以培養語感成了外語教學的重要任務,而朗讀則是提高語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朗讀對提高語感、口語、聽力、寫作都大有裨益。”英語朗讀在教學中的促進作用朗讀(Read loudly and clearly)就是運用重音、節奏、語調等語音手段把語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也就是清晰地把詞匯、句子、文章等語言材料念出來。同時,《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的學習,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語言技能目標以學生“能做什么”為主要內容,這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英語教學要充分重視朗讀,要喚起學生對朗讀的“愉悅”感受,養成“天天讀,大聲讀”的習慣,為以后“聽、說、讀、寫”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朗讀是指運用重音、節奏、語調等語音手段,清晰、響亮地把詞匯、句子、文章等語言材料念出來。朗讀的心理活動是全方位和多層次的,它的具體程序是眼——腦——口——鼻 ——耳。在朗讀過程中,朗讀不僅具有視覺上的因素,它要求朗讀者仔細閱讀語言材料,而且又具有聽覺和動覺上的因素,朗讀者大腦想著其發音,然后專注地念出其聲,多種感官都被調動起來了,自然能取得特殊的效率。這種多渠道的認知活動能夠促進知識在個體內的內化,而內化正是“教育教學的真諦”。
二、在英語教學中,忽視英語朗讀而產生的負面影響
1.聽力技能較差
由于缺乏朗讀,造成語言基礎不熟練,不扎實,常造成聽力理解困難,如近音詞、同音詞、動詞的過去式,過去分詞及語流中音的省略等;由于缺乏朗讀,中學生頭腦中存儲的知識面窄,詞匯量、詞法、句法、語義、社會文化知識、科普知識、邏輯推理知識等匱乏,而且沒有牢牢掌握,制約了聽力技能的發展。
2.口語表達差
在中國的中學生中,由于缺乏系統的英語朗讀教學及英語朗讀訓練,開口難、難開口成為典型的突出問題,結果造出了許許多多“口語障礙”的中學生來,這有悖于素質教育的精神,而且勢必讓中學生喪失學習英語的興趣,沒有了以后進一步學習英語的動力和能力。
3.閱讀能力較差
沒有朗讀,缺乏朗讀,中學生必定不能在短時間內逐步建立起英語思維方式和能力,更勿庸說是牢固的和系統的思維方式。沒有朗讀,不能更好地培養中學生的英語語感。因此,閱讀能力難以進步,偶爾有點也是靠著母語的溝通,這完全制約了閱讀能力的發展。
4.寫作能力不濟
如果中學生懶于讀英語范文,缺乏代表性的范文作典范,關鍵性的英語書面表達就難以成功,偶爾寫出幾個句子也是按照中文的意思瞎拼亂湊的單詞羅列而已。筆者曾經見過高二的學生居然寫出這樣的“句子”:I am very like play football.我想正確的應是:I like playing football very much. 究其原因,就是沒有做過朗讀的訓練,當然也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英語語感,更談不上英語思維了。
其實,英語朗讀在英語教學總體水平的提高中是至關重要的。
三、英語朗讀對英語教學的促進作用
朗讀(read loudly and clearly)就是運用重音、節奏、語調等語音手段把語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也就是清晰響亮地把詞匯、句子、文章等語言文字材料念出來,朗讀具有視覺上的因素,它要求朗讀者仔細看著語言材料,又具有口語(表達上)的因素,朗讀者大腦想著其發音,然后專注地念出其聲。在大聲朗讀時,通過顱骨把聲音傳達到聽神經,大腦記錄下送達的信息。朗讀是生理活動向心理活動的轉化,即“內化”。內化就是教育教學的真諦。同樣的道理,英語朗讀能夠體現出英語教學的內化真諦,大量準確的朗讀能夠促進聽力和口語的進一步完善;有益的朗讀更能夠充分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
1.朗讀能夠提高聽英語的效果
中學生在英語學習活動中,獲得的語言聽力的材料是短時記憶,如果僅僅依靠聽,他們就很難準確無誤地辨別出聽到的文字材料,沒有或缺乏足夠的準確無誤的朗讀作基礎,就很難準確無誤地辨聽出同音詞、近音詞,更不能辨聽出連讀、爆破、升降調等朗讀技巧帶來的朗讀效果,從而影響了對聽力材料的領會和理解;反過來,如果在中學英語教學活動中(尤其是高中年級里)始終貫穿朗讀教學,學生將會把習得的詞匯,長短句乃至整篇的文章通過朗讀牢牢地存貯在腦海里,遇到聽覺重現時,能迅速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從而更好地提高聽英語的效率。因此,英語朗讀能很好地服務于英語聽力。
2.朗讀有助于培養良好的英語語感
中學生正值身體生長發育期,身體由少兒型逐步過渡轉化為成人型,大聲的技巧朗讀有助于其發音、聽覺、呼吸等器官生長發育。經常的、持之以恒的英語朗讀有利于學生獲得牢固的英語整體知識,更能培養其語感,教學中可省去許多繁雜的語言規則的講解。如The new dam controls the waters of the Nile so that they now run regularly all through the year.里面waters加s的用法及all through的用法,如果按語法解釋,既難懂,又難記,而且有些語言現象是不能也不好作語法分析的。如Is doing eye exercises good or bad for your health?和You also have to take more exercise.這兩句里的exercises和exercise就很典型,但一經瑯瑯上口地朗讀就迎刃而解了。朗讀對口語表達有著顯而易見的功效,它能培養出一口標準的、流利的英語口語,不會朗讀,肯定難以說出好的英語。由此可見,朗讀對口語的表達具有促進作用。
3.朗讀能促進形成正確的英語思維
英語思維靠英語語言作載體,是英語世界的抽象化,英語是聲音語言,采用表音文字。準確無誤的技巧朗讀就是把英語語言材料變成大腦能夠存貯的信息,久而久之,大量的英語語言材料被融合在一起,最后質變為英語的思維方式。在大量的英語閱讀中,學生缺乏的正是這種英語思維,加之英語語感的靈敏度差,導致閱讀能力落后于英語整體水平的局面。因此,朗讀對提高閱讀能力,形成英語的思維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難怪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傳統。
4.朗讀能提升英語寫作水平
選進中學英語教材里的對話和文章都是具有典型的代表文體。依照《英語課程標準》的精神,中學生要能夠寫出與教材內容相應文體的文章,而且要做到文體規范,語句通順。如果沒有朗讀,沒有對各種文體的了解和熟悉,就不可能掌握各種文體的寫作要領,又怎么能寫出符合這些文體要求的文章呢?反過來,有了朗讀就能更快達到中學生英語寫作水平提高的教學目標。作為一個中學生,多朗讀英語范文(尤其是背誦)對寫作是十分有益的。
四、搞好朗讀教學的措施和做法
1.提高中學生朗讀英語的興趣
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中學生,可以采用不同的鼓勵和激勵方式,如高一可以將英語朗讀較準確較大膽的同學樹為“小老師”,讓其領讀;為英語朗讀做得好的同學發獎狀、戴紅花,給英語朗讀有進步的同學插紅旗等等;如高二則可以采用排演話劇的形式來增強英語朗讀的興趣等等;這樣久而久之,必定會由英語朗讀帶動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和興趣,必定會提高他們英語學習的成績,形成良性循環,有利于英語教學。
2.英語朗讀的訓練和方法
(1)培養中學生獨立拼讀英語單詞的能力,包括能夠識別音標符號、拼讀以及按英語單詞的重讀音節和讀音規則讀詞等幾個方面。這是學生今后獨立使用詞典等工具書進行朗讀和閱讀的基礎。
(2)培養中學生獨立朗讀整句(長、短英語句)的能力,在英語朗讀教學中,英語教師應首先引導中學生注意詞組的含義,要求他們記住詞組的意思。
(3)培養中學生朗讀英語段落、篇章的能力,單獨看幾遍都弄不懂的英語句子,放在英語段落篇章中朗讀幾遍就豁然開朗了。
(4)英語朗讀的訓練方式有:英語老師范讀、英語老師領讀(順序朗讀、擴展朗讀和意群朗讀)、跟讀錄音、伴隨情景朗讀、齊聲朗讀、背誦等等。
五、英語朗讀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為了取得應有的效果,還有一些問題需要引起教師和同學的注意。
首先,朗讀前的準備。如果學生對所朗讀的材料不理解就很難朗讀好,更談不上通過朗讀以鞏固語言知識。因此,朗讀前必須通過閱讀以了解課文的內容,教師不僅要講解課文中的某些生詞、詞組、難句,使學生懂得語言的詞匯意義,還要讓學生深刻領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風格。朗讀前必須先經過朗讀和思考以達到對內容的深入理解,這是所有教學法專家談論朗讀時最為強調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