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關鍵且綜合性最強的一個環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網絡技術也在不斷更新,它使傳統的教學方式拓寬為以多種媒體為載體的圖文并茂的教學方式,實現了教育的優化整合,有效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將網絡技術與作文教學聯姻,教學猶如吹進了一縷春風,充滿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關鍵詞】網絡技術 作文教學 整合
作文教學由于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普遍存在著方法陳舊、過程單調的弊病,以往單憑一支粉筆、一張嘴的作文指導,就顯得蒼白無力。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多媒體網絡教學以其先進的技術、強大的功能給傳統的作文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教學中,我針對傳統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將作文教學和信息技術教學進行整合,探索出新的作文教學模式,提高了作文教學質量。
一、為有源頭活水來,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
生活是寫作的唯一源泉,它為文章提供了原材料,離開了生活,寫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熟視無睹,平時他們又缺乏觀察生活的能力,再加上生活經歷有限,這樣寫出來的作文就平淡無味,言之無物了。而如果在作文課中采用多媒體網絡進行教學,克服中學生觀察的局限性,挖掘他們平時視而不見的生活內容,加以有序化后再呈現出來,為學生提供生動豐富的感情信息,它就能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打開寫作思路,擴大視野,積累素材,并能跨越時空,隨時隨地地再現多種風俗畫面和風景畫面,從人生百態到自然萬象,無所不包。它既可以顯示靜止的畫面,又可以顯示動態的過程,還可以對一個漫長緩慢的變化過程進行濃縮。這些被忽略的司空見慣的東西都是可以運用的寫作素材。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細致、全面地收集所需要的素材。
一、為有源頭活水來,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
生活是寫作的唯一源泉,它為文章提供了原材料,離開了生活,寫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熟視無睹,平時他們又缺乏觀察生活的能力,再加上生活經歷有限,這樣寫出來的作文就平淡無味,言之無物了。而如果在作文課中采用多媒體網絡進行教學,克服中學生觀察的局限性,挖掘他們平時視而不見的生活內容,加以有序化后再呈現出來,為學生提供生動豐富的感情信息,它就能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打開寫作思路,擴大視野,積累素材,并能跨越時空,隨時隨地地再現多種風俗畫面和風景畫面,從人生百態到自然萬象,無所不包。它既可以顯示靜止的畫面,又可以顯示動態的過程,還可以對一個漫長緩慢的變化過程進行濃縮。這些被忽略的司空見慣的東西都是可以運用的寫作素材。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細致、全面地收集所需要的素材。
在蘇教版七年級下學習了《松樹金龜子》、《松鼠》這兩篇說明文后,要求學生寫一篇介紹一種動物的說明文,可是學生常常苦于沒有足夠的寫作素材,因為平時從來沒有留心觀察過。而網絡則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介紹動物的信息資源,有文字資料,有圖片資料,甚至還有音像資料。通過上網查詢這些寫作的相關資源,學生不僅充分了解了要說明的對象,而且通過對資源的選擇,擁有了大量的寫作素材,寫出這樣一篇說明文就水到渠成了。
二、課堂指導寫作,便覺春風四面來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在作文教學中可以運用多媒體網絡圖文聲像并茂的優勢,把抽象的事物變為生動逼真的音畫視頻,為學生創設一個形象逼真,色彩鮮艷,動靜相生的教學情景,觸發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和表達的欲望。如我在教完了《都市精靈》這一篇課文后,要求學生寫一篇讀后感。大多數學生能聯系生活實際說出身邊一些破壞環境的不良現象,如亂扔垃圾,砍伐樹木,破壞耕地等。但他們對這樣做所造成的嚴重后果卻認識不足,所以學生習作的興趣不會太大。于是,我從網上下載了相應的文字圖像資料,豐富多彩的畫面突破了時空的限制,把一些抽象、復雜的道理說得具體明了。坐在電腦前,學生看到了沙塵暴,明白了酸雨的形成,知道了地球表面的溫度為何升高,懂得了環境保護對于人類的重要性。看到這些,他們焦急,他們憤怒,他們情不自禁地吶喊:人類再也不能破壞地球了!這樣由景激情、由情引意,學生興趣被激起,思維被激活,再結合身邊點點滴滴的看似小事實乃大事的現象,他們紛紛敲擊鍵盤,寫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感。這樣一來,可以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興奮激動的情緒中,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因此,作文教學中運用網絡技術,有利于創造愉悅的學習氣氛,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古人云:“留心處處皆學問”。觀察是寫作的基礎,借助多媒體網絡,將各種圖像直觀地展示出來,并根據教學需要將圖像做一定的處理,有意定格,再插再現,可以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進行反復觀察。
如寫《紅梅公園讓我陶醉》時,通過多媒體網絡展示公園美景,當學生聽著優美動聽的音樂,看著色彩絢麗的畫面,仿佛置身于美麗的大自然中。再利用多媒體網絡將畫面分解,讓學生仔細觀察,通過鏡頭的不斷變化,讓學生看的更細致,歸納出不同的觀察方法:從近到遠;從遠到近;從上到下;從下到上。這樣利用多媒體網絡的功能,由靜到動,循序漸進,拓寬了學生的思路,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多媒體網絡功能為學生提供集形象、動感、美感于一體的畫面,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觀察力,使學生養成愛觀察的習慣。
(三)點撥學生的寫作思路
利用媒體進行思路點撥,同樣能收到較好的激趣效果。我在輔導學生寫《我們的校園》時,大多數學生雖久在校園卻不知其美,覺得校園沒有可寫之處,無感而發。我在電腦老師的幫助下拍攝了一段校園風光,制成了聲、畫兼有的光碟。在課堂上,學生邊聆聽著音樂和解說詞,邊欣賞著草坪,氣勢如虹的教學樓……仿佛都沉浸在如詩如畫的美景中,被深深地感染了,產生了一種急于想表達的欲望。看完這段錄像,學生們都情不自禁地喊起來:“原來我們的校園如此地美麗!”我順勢引導:“同學們愿用手中的神來之筆繪出我們校園的美麗嗎?”學生們頓時興趣盎然,紛紛動筆寫了起來。這樣,經過教師的思路點撥,學生的思路大開,輕松、愉快地寫作。
三、畫到生時是熟時,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魯迅曾說:“作文是改出來的。”作文的評改和先進的媒體技術相結合,可以使作文批改更加便捷而直觀。如《觸動心靈的一件事》這一習作,老師和學生一起討論如何修改,讓學生用做批注的方法修改注明文章的優缺點,并存盤,這樣就把任何一位學生的習作展現在全體學生面前,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作文的評改和被評改當中來。教師也可將任何一名學生的習作切換給所有學生,或顯示在大屏幕上,讓全體學生共同評價同一篇習作。也可將文章隨時切換給一個、一組或全體學生,師生共同在網上進行批閱。學生還可以通過網絡的交流功能,通過在線討論、BBS等方式來延續對作文的學習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