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是整個中學學習的初級階段,是學生由少年向青年發展的時期,有著與小學、高中不同的特點。初中生獨立追求與感受的個性日益突出,活潑、想學但基礎薄弱,還很幼稚;對生活、社會、客觀世界充滿新鮮和好奇,但認識不足。因而初中年級的作文一直是一個困擾師生的難題。大千世界,有寫不完的人、說不盡的事、講不完的景、訴不盡的情。但是,一直以來學生們卻苦于“無米之炊”,他們往往不會選題、不會集材、不會謀篇、不會措詞。難道真的是他們的學習生活太單調嗎?不應該。因為有的學生寫出的習作就很有趣生動。那為什么看到了、想到了就沒法用語言表達出來呢?憑心而論,為了這個問題,老師、學生甚至家長都在上下求索。老師在作文教學中,有的從閱讀中入手、有的從片段寫作中入手、有的創設場景激發興趣,不斷進行理論和實踐研究。學生有的參加輔導班、家長有的買各種作文選、有的請家教,采取了各種手段,可效果就不一而論了。
我在近年的初中語文教學中,也苦惱的發現初中學生的作文能力實在讓人不敢恭維,“語句不通、錯別字連篇、詞不達意、離題千里”。為什么會這樣?我想要解決一個問題,就必須弄清楚問題的根源在哪里,只有這樣才能“對癥下藥”。所以在能力范圍內最大限度的了解學生的作文學習情況,從而尋找問題的根源。
在調查問卷中,大多數同學都表示對作文不感興趣,也就是沒有學生愿意寫作文,包括一些平時作文不錯的學生。而不感興趣的原因則主要集中在:1.沒有材料可寫;2.不知道怎么表達;3.太難,反正寫不好,也就懶得動腦筋去想去寫了。對于希望老師怎么樣上作文課你會有興趣,會主動去寫作或會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學生認為他們已經習慣于老師給他們命題、提示,甚至提供題材。這一個簡單的調查,其結果并不出乎我們的預料,反映出的也是一些“老生常談”的問題。其一,學生對作文不感興趣。作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像我們老師很難做到。其二,學生們平時不善于觀察生活,感悟生活。這是導致學生無話可講的原因。其三,語言積累少。其四,畏難和懶惰心理。四個問題也是我們語文教師四個努力的方向。
然而從個別訪談中,我又發現了一些我以前沒有注意的情況。首先,很多對作文并不畏懼的學生或者說有一定寫作能力的學生,他們之所以不畏懼寫作,是因為在剛開始寫作文時,得到了老師的肯定,所以他們比較有自信。但他們也認為寫作是一件很費心力的事。所以他們往往從輕松的角度思考,懶得寫。而那些基礎并不是很好的學生,往往一開始,就沒有得到肯定。于是越寫越沒信心,也就越來越不知道怎么寫。所以到現在,只要一遇到寫作文,不是想怎么把它寫好,而是想到反正怎么寫也寫不好,隨便應付一下算了。抱著這樣的心態,又怎么寫得好文章。
從我對學生的觀察角度,我發現寫作較好的學生,往往是情商較高的學生,或者說是在初中階段,比較早熟的學生。一部分是性格內向,情感豐富細膩;一類是活潑好動,充滿激情。他們往往對人、事、物、景有自己獨立的情感看法,故作文時能夾敘夾議、情景交融,善于刻畫人物內心,或抒發自己的主觀情感。而其他學生則往往寫作時沒有自己主觀情感,所以文章沒有打上自己的靈魂烙印。
通過洞察所得我反思自己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研究,所想要解決的只是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若干個問題中的一個——即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解決這樣一個興趣問題并不能徹底解決初中作文學習的根本問題,應該綜合解決興趣、技巧、語言積累、心理等多個問題。
首先我堅持自己一個觀點,即每個人心中都有夢,都有自己的理想生活的設計。學生也一樣有,這也是很多人將“好萊塢”等電影產業稱之為“夢工廠”的原因。因為它們就是在展示人類的夢。孩子更是夢想最多的人,也處在最喜歡表現的時候,那么就給他們機會讓他們展示自己的夢,讓他們實現明星的夢想。我組織學生寫校園生活劇本,并自導自排自演。等到初中畢業時刻成光盤,成為他們成長的記錄。這個新鮮的事物一下子吸引了學生,很多學生的創作激情被點燃了,一篇篇“故事”產生了。由于是校園生活,所以他們就得在學習生活中尋找“故事”題材。于是他們開始細心尋找材料了,觀察生活了。于是乎,很多他們平時忽略的素材被發掘了出來,他們發現原來自己的生活并不像想象中那么枯燥無趣。接下來,他們自己排,演員拿到劇本,看完后表演。開始時,由于寫得不夠生動具體,演員們就無法體會情感、演好角色。這樣就使得“劇本”的創作者要主動的修改作品,他們就會去錘煉語言,盡量把事情記敘的清楚生動;他們會注意表現關鍵時刻人物刻畫的細節;他們會注意周圍環境對主題的烘托作用。于是在不知不覺間,他們自己完成了對寫作的研究,寫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是還有一部分同學寫得不理想,或沒有動筆寫。開始我也很著急,但后來我釋然了。因為他們要讀劇本,他們要揣摩角色,他們要通過動作、體態、語言等多種方式,把劇本中的文字還原成現實中的影像。這不就是一次情感的體驗嗎?在這過程中,他們不就鍛煉了觀察能力嗎?他們不就會在今后學會怎樣寫了嗎?同時他們也不會在活動中覺得無趣。果然,通過這個活動,全班的寫作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雖然這個研究看似成功了,但我卻發現實行推廣的價值并不大,因為不可能每個老師都組織學生寫劇本排戲劇,它只證明了老師應當創設情景,激趣寫作是會有效果的。
我發現在這一個過程中,有一個隱性的因素,但卻是一個左右成敗,而又容易讓人忽視的因素,那就是對學生寫作的評價體系的變化。
以前我和大多數老師對學生習作的批評,是單純的針對作文本身,僅評出寫得好,寫得壞。好的贊揚,差的批評。而在這次研究中,我根據學生本身的水平讓他們做自己能做到的事,并根據他們的能力給予客觀評價,所以學生們都能用心做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