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吳奕 張明平 記者李潤文)“能想象么?未來的圖書館里將看不到書?”日前,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朱強在參加“江蘇大學高校圖書館服務與管理創新學術論壇”時,描繪了大學圖書館的發展藍圖,引起了與會專家和師生的熱議。
今年8月,朱強去美國埃默里大學、哈佛大學等高校的圖書館參觀訪問,結合自身的管理經驗,他認為高校圖書館要主動改變,適應社會變化和大學發展潮流,“既要仰望星空求發展,又要腳踏實地做服務。”
在埃默里大學圖書館,藏書都搬家到“儲藏間”,騰出了更大的開放式空間給學生研討和學習,藏書“變少”的原因還在于該館95%的費用都用于購置電子資料文獻。此外,圖書館為讀者提供的各種服務也是細致入微——每張桌子上都配備臺燈,電源可以提供到桌面,無線網絡全部覆蓋,筆記本、打印機等電腦設備均可以借閱。每張桌椅都帶有滑輪,讀者可以根據需要,自行整合學習空間。
一所高校的圖書館數量是不是越多越好呢?朱強談到,哈佛大學有近100個圖書館,現在調整到76個,預計未來還有進一步調整,哈佛大學提出的改革口號就是“哈佛真的要有那么多圖書館么”,由于圖書館太多,導致資源重復建設、效率不高、經費分配不合理等一系列問題,哈佛圖書館正在進行“協同管理”,致力于增加新的信息技術相關資源。未來,用戶可以找到在哈佛的任何書或電子期刊資料,也可以找到除哈佛以外的任何圖書資料。
此外,朱強還提到,有些國外高校的圖書館專門設立了校友辦公室,館長30%的時間用于聯系校友向圖書館捐款、捐書;有些圖書館根據讀者需求設計結構部門,更加體現人性化特征;圖書館圍繞課程教學與學習提供各種特色服務;高校間的圖書館進行館館深度合作,也與亞馬遜、谷歌等非圖書館資源合作,優勢共享……這些都體現了未來大學圖書館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值得國內高校圖書館借鑒。
據了解,作為江蘇大學組建10周年暨辦學109周年的系列活動之一,此次共有100余位高校圖書館館長、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專家共聚江大,研討高校圖書館服務與管理創新。
(摘自《中國青年報》2011年11月04日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