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資源共享是高校圖書館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高校圖書館建立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已成為必要趨勢。本文分析目前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基于系統論和圖書館學五定律的視角,提出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保障措施,以推動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的進程。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12.036
〔中圖分類號〕G2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1)12-0131-03
Study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in University LibraryXiao Peng
(Library,The Party School of Jilin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CPC,Changchun 130012,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especially as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in the university library becomes an important problem.The university libraries establish an 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 becomes a necessary trend.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university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used System theory and Five Laws of Library Science as the basis,and proposed protection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to share information.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y;information resources;sharing
1 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存在問題
1.1 觀念落后,共享意識淡薄
我國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存在著明顯的思想意識障礙[6],在信息資源建設方面,缺乏全局的整體性觀念,共享意識薄弱,僅考慮自身的實力和約束。思想保守,深受傳統的以館藏文獻的多少作為評價圖書館等級的標準,并未把參與和支持信息資源共享作為一種責任和義務。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需要區域內各高校及相關信息資源中心共同參與的一個系統,各個成員在獲取信息資源的同時,也將自己擁有的信息資源與其他分享。
1.2 條塊分割,管理體制滯后
目前,高校圖書館的管理現狀是體制條塊分割、各自為政。這種條塊分割的狀態制約了館際合作與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進程。各個圖書館之間由于各自的經費、技術和設備等方面的差距,以及各個高校涉及專業差別、管理模式差異等導致高校間的圖書館的信息資源的標準化、規范化等也存在差異,這嚴重制約了信息資源共享的實現。管理體制在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中起著關鍵作用,通過管理體制來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各個圖書館之間信息資源建設重點。我國目前圖書館情報系統的狀況來看,仍處在無章可循的狀況,傳統的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縱向管理體制極大地影響著圖書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進程,使資源共享的整體功能難以正常發揮[6]。
1.3 館際差距大,缺少統一標準
目前,我國各個高校圖書館在信息資源種類、自動化系統及相關數據庫系統之間的差異較大,有些圖書館并沒有采取國際、國家或行業標準,在這種情況下,各個圖書館之間在進行信息資源共享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問題。此外,各個圖書館使用的系統、采納的數據標準和操作規范不一致,對系統對接和數據交換不利。各級種類圖書館發展不平衡,有些圖書館還缺乏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
1.4 缺乏法律保障和激勵機制
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與共享是一個跨地區、跨行業、跨學科的工作,但目前面臨著很多問題,如保護知識產權、鼓勵知識創新、防止文獻資源的重復建設等。有些問題必須依據一定的法律、法規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決。而我國目前在文獻資源建設與共享方面的立法還很不完善[7]。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機制的關鍵環節在于利益分配機制的構建,由于各高校圖書館采用的政策并不一定適用于其他圖書館,共享系統的分工協作和利益分配機制仍處于難以統一協調的狀態,制約了共享的實現[6]。
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研究2 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的理論依據
2.1 系統論
系統論的核心思想是系統的整體觀念,系統是由若干要素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它不是由各個要素的機械組合或簡單相加,各個要素一旦組成系統整體,就具有其每個獨立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質和功能。
系統論的整體性理念為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提供基礎。高校圖書館受體制因素的限制,處于封閉保守的狀態,需要從整體上進行規劃和布局,考慮整體的效益,將各個高校圖書館看成是整個系統的一個子系統,構建各個系統之間利益協調機制,實現整體利益最大化。
2.2 圖書館學五定律
印度圖書館學家阮岡納贊1931年撰寫的《圖書館學五定律》(The Five Laws of Library Science)是一本享譽世界的圖書館學名著,其圖書館學五個定律被國際圖書館界譽為“我們職業最簡明的表述”[8]。
第一定律:“書是為了用的”。該定律明確了圖書館的性質和任務,指明了圖書館工作的出發點和目的。第二定律:“每個讀者有其書”,它要求圖書館的大門向一切人敞開,讓每個人都享有利用圖書館的平等權利,實現第二定律的實現需要國家、圖書館主管者、圖書館員和讀者等四方都應承擔起各自的責任來。第三定律:“每本書有其讀者”,要求為每本書找到其合適的讀者,提高了藏書的利用率。第四定律:“節省讀者的時間”。節省讀者的時間就是節省社會的金錢,也就是增加社會的財富,強調通過科學途徑來節省讀者的時間。第五定律:“圖書館是一個生長著的有機體”。作為一種機構的圖書館就是一個生長著的有機體,圖書館正是由藏書、讀者和館員3個生長著的有機部分構成的結合體。
圖書館學五定律是信息資源共享的出發點和目標,信息資源共享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提高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也就是以“書是為了用的”為出發點,實現“每個讀者有其書”、“每本書有其讀者”、并且最大限度地“節省讀者的時間”的目標。同時,在信息資源共享的實現過程中,也是需要各相關主體不斷協調和互動,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以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
2.3 擁有與存取理論
擁有與獲取(Ownership versus Access)理論,是一種有關在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與服務中如何處理“擁有”館藏信息資源和“獲取”館外信息資源之間關系的理論。存取與擁有理論的提出及其應用,極大的改變了圖書館管理人員、信息資源使用者的觀念,促進了圖書館等信息機構館藏信息資源的數字化、信息資源服務方式的虛擬化、用戶利用圖書館館藏信息資源的網絡化,使圖書館專注于為用戶提供優質高效的信息資源服務。推動了圖書館與其他信息生產機構、數據庫公司、物流機構等的多方廣泛合作與協作,有利于充實自身的館藏信息資源,有利于為用戶提供內容更豐富的信息資源服務。提供了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新模式。
對于信息資源“不求所有,但為我所用”的理念使得館際互借、文獻傳遞、數據庫或因特網服務等的信息保障或信息服務方式的實現有了現實依據。從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的角度來看,擁有與獲取是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的兩種渾然一體、不可偏廢的方式和必然結果。信息資源共享的本質是互惠。從信息資源的角度上講,一方面,互惠的前提是擁有,沒有擁有的信息資源共享是毫無意義和根本不存在的;另一方面,互惠的方式是獲取,沒有獲取的信息資源共享也是毫無意義和根本不存在的。因此,擁有與獲取兩者是渾然一體、不可偏廢的,這是信息資源共享的必然結果。
3 實現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的保障措施
3.1 轉變思想觀念,增強資源共享意識
目前高校圖書館仍舊存在著“大而全,小而全”的傳統以館藏文獻評價圖書館水平的思想,在網絡環境下,多樣化的用戶需求和信息爆炸的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必須轉變思想觀念,整合各個圖書館之間的信息資源,以系統的效用最大化作為評價的標準,通過信息資源共享,實現各個圖書館和用戶的共贏。各個圖書館之間建立館際互借、資源共享的合作平臺,使各個圖書館互通有無、取長補短,達到了資源共享的目的,同時還有利于各成員館的資源建設。同時,以圖書館學第一定律為原則“書是為了用的”,而資源共享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信息資源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的滿足用戶的需求,也是實現圖書館的資源價值[9]。
3.2 改革管理體制,建立統一協調機構
為了保障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的有效展開,需要建立一個統一的協調機構來組織和協調信息資源共享,應以整個系統為原則,強調各個高校圖書館之間的橫向聯合,改善傳統的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行政束縛。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的建設是一個涉及多個參與主體、各主體之間實力不均的復雜系統整合問題,統一的協調機制的構建需要充分考慮各個圖書館之間的差異、各個高校的專業領域、各種文獻購置的資金投入等方面因素,需要統籌規劃各個主體的資源投入與資源共享問題,在對各主體進行分工時應充分考慮各圖書館自身的優勢情況,盡量避免信息重復購買,充分利用現有經費,擴充資源種類和數量,擴大服務范圍和權限[10]。
3.3 統一標準,加強規范化和標準化建設
實現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的基礎是“共知”,而數據格式的標準化和規范化是實現共知的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在統一的協調機構組織下,在區域內構建各個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的基礎平臺,使用統一的標準和數據格式,完善信息資源共享的基礎設施建設。第一,圖書館在對文獻信息資源進行登記、分類、標引、檢索等諸多環節中,要遵循統一的、合理的規范和標準,便于用戶查找文獻。第二,在建立書目數據庫、文摘數據庫和全文數據庫時也要重視標準化問題。特別是在網絡環境下,要實現資源共享,對資源建設的規范化和標準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對于那些已經建立了書目數據庫但不標準的圖書館來說,可以先將其標準化后,再使其聯機上網使用,使之得到共享。
3.4 平等合作,構建利益平衡機制
圖書館之間的館際差異和利益不平衡導致信息資源共享難以展開,公平合理的利益平衡機制能夠充分調動各個主體的積極性,保障信息資源共享的活動的持續運作。為了保障信息資源共享過程中的利益平衡,推動信息資源共享的實現,國外同時采用法律法規和利益補償機制兩種方式來保障各個信息主體之間的公平性和信息資源保障的效率[11]。通過對各個高校的資源投入情況、資源結構和貢獻等進行評估的基礎上,制定必要補償獎勵措施,調動其參與共建共享的積極性,形成一個投入與貢獻的利益平衡機制,提高圖書館信息資源系統的信息獲取能力和信息共享程度。在這個過程中,要本著公平和互惠的原則,在制度難以保證各主體絕對公平的情況下,對弱勢單位進行相應補償,營造良好的信息共享氛圍。
3.5 加強立法,構建法律保障體系
完備的法制建設是圖書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行動指南。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是一個需要多行業參與和協作的系統工作,為了協調不同行業之間的利益和職責,需要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規范各方面的行為,以確保各方的利益不受侵害。即將出臺的我國《圖書館法》及與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規,必需對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社會地位、經費保障、各成員的權利和義務,以及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體制和運行機制、總體布局等做出明確規定;必需對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引起的一系列問題,如版權保護、文獻復制、傳遞、編目、檢索、互借等,要制定統一運作的標準規范;必需高起點、創造性地預測可能會產生的各種問題和矛盾的解決途徑及辦法。保證廣大用戶能夠充分利用公共信息,以能夠承受的價格及時、平等、公平地分享到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益處[12]。
4 結束語
本文分析當前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存在問題,并以系統論、圖書館學五定律和擁有與存取理論為依據,認為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應以系統整體效益最大化的角度出發,各圖書館應本著信息資源“不為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轉變思想觀念,提高信息資源共享意識,建立統一的協調機構對各個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購置等進行統一規劃,搭建平臺確立統一的標準使信息資源共享建設規范化,并且要在平等合作的基礎上實現各個主體利益平衡,最后要以法律作為強有力的保障措施,以期為各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李雪冰.高校圖書館和企業共建共享信息資源的實踐與思考——以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建設,2009,(3):61-62.
[2]程煥文,潘燕桃.信息資源共享[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32-38.
[3]Allen Kent.Resource Sharing in Libraries:Why,How,When,Next Action Steps.New York:Marcel Dekker,Inc.1974.
[4]Allen Kent,Thomas J.Galvin.Library Resource Sharing:Proceedings of the 1976 Conference on Resource Sharing in Libraries,Pittburgh,Pennsylvania.New York:Marcel Dekker,Inc.1977.
[5]吳月芳.試論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20(33):45-46.
[6]馬月進,藺蘭英.網絡環境下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共享共建[J].甘肅高師學報,2003,(5).
[7]張雙羽.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與共享的思考[J].黑龍江檔案,2009,(2):111.
[8]阮岡納贊.圖書館學五定律[M].夏云,王先林,譯.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9]洪峰.淺談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31):11-13.
[10]師剛,肖琬蓉,張龍,等.甘肅省科技文獻共享機制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1,(2):96-99.
[11]喻麗.構建傳播權保護與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的平衡機制[J].圖書情報工作,2009,6(11):55-58.
[12]熊婷.淺探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的信息資源[J].武漢商業服務學院學報,2008,(3):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