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該說這些年我國實施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包括現在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在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支持國民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調結構、保增長、擴內需、惠民生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現在宏觀經濟不確定的因素仍然很多。
我對當前的宏觀形勢感到非常擔憂,而且作為一個企業的負責人,感到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壓力越來越大。我要強調兩點。第一,宏觀調控非常必要,而且當前中央應該加大宏觀調控力度。第二,宏觀調控應該松一松了,應該增加政策的靈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比如當前的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是兩大非常重要的宏觀政策。現在有沒有問題呢?我看是有問題的。比如房地產政策,房地產的限購、限價、限售制度問題比較多,主要反映在現在房地產的價格上。去年以來中央決定控制通貨膨脹,把過高的CPI降下來,這個是全黨經濟、政治的主要目標,本屆政府高度重視關注民生這個是必要的。但是現在房地產的價格不單單是房地產商在助推,實際上政府發揮了基礎性的作用。比如說去年整個房地產的投資占了5.7萬億,房地產交的土地出讓金2.3萬億,占整個財政收入的36%。所以房地產已經客觀上成為了國民經濟發展、成為財政增長的重要支柱產業。簡單的把房地產打壓下去絕對是有問題的。有三大剛性的數據顯示,房地產已經成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成為了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房地產業這幾年應該說功不可沒,國家經濟發展、保增長、擴內需,把它作為一種商品、作為一種投資,為國民經濟發展、為財政收入做了重要貢獻。
我們國家土地有三個特點,第一是壟斷性。第二是招牌掛,出高價者得地。第三是交土地出讓金。這三種方式如果不從根本改變,簡單地控制價格是沒有用的。光是房地產的土地出讓金,去年一年將近3萬億,我們一年財政收入去年是8萬億,今年1-9月份是8.1萬億,全年有望超過10萬億。這些年我國財政收入保持在25%的較高增長速度。在這個過程當中,房地產客觀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將近3萬億的土地出讓金實實在在,占全國的36%,很多地市財政占70%。很多地市一級財政、縣財政要干大事了就得賣地。
第二,房地產業上下游有將近100個產業,包括鋼鐵、水泥、家具等等。第三,房地產占了我們整個銀行貸款的20%以上,40多萬億貸款當中,有將近20%是房地產相關的貸款,分為個人按揭、商品房開發、土地儲備金三大塊,應該說當前的宏觀形勢如果是簡單地打壓房地產價格,解決不了問題,老的房子建起來趕快要銷出去,就像產品積壓一樣,因為土地出讓金收了,國家土地批出去了,銀行貸款給了,開發商拿走了,如果再放在那里,價格是供求關系形成的,不是簡單的行政手段能夠解決的。所以老的房地產應該盡快銷掉,新的房地產應該采取一些綜合措施。第一土地縮緊,第二財政通過一些政策,第三通過稅收,第四增加保障性住房。所以,這些宏觀經濟現象、熱點、重點、難點都是我們重點關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