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障房建設,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國家開發銀行在支持我國中低收入住房領域,一直走在同業前列。截至今年6月底,國開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貸款余額新增443億元,占全國金融業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新增額908億元的近一半,成為我國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的金融支柱。
住房乃民生之要
作為我國中長期主力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多年來致力于我國中低收入住房的建設。2011年上半年以來,國開行支持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消息紛至沓來。
在江西,以國開行江西省分行為牽頭行的銀團,已向全省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發放貸款資金29.7億元,這一總融資額達到130億元的項目有望解決82.6萬人的住房難題。
在安徽蚌埠,國開行安徽省分行與蚌埠城投公司簽訂了棚戶區改造項目28億元貸款合同,將建設住房3萬套,惠及2萬戶搬遷戶。
在新疆哈密,國開行新疆分行已向哈密地區2010年“安居富民”和“定居興農”工程承諾貸款2.6億元,實現貸款發放2.25億元,直接支持6010套安居房的建設。
住房乃民生之要。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是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但在舊城改造以及保障房建設的過程中,地方政府又往往因為資金不足和融資機制不健全等問題而陷入困境。
國開行董事長陳元表示,國開行作為國家全資所有的銀行,要把國家利益、人民福祉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要把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主動探索融資機制,開創金融支持保障房建設的新路。
多年來,國開行積極發揮中長期投融資優勢,運用自身長期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的豐富經驗,不斷完善融資模式,加大力度支持包括保障性住房在內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建設,成為我國住房安居工程的主力銀行。截至2011年6月底,國開行累計發放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建設貸款3591億元,支持總建筑面積約3.6億平方米,惠及553萬戶、1840萬中低收入群眾,貸款余額居全國金融業首位。
棚改從遼寧起步
國開行支持保障房建設,始于2005年遼寧棚戶區改造的實踐。對于老工業基地遼寧而言,棚戶區始終是一個老大難,大量建在城市邊緣、礦區、廠區的低矮危房一直是地方政府心中的痛。雖然50年來不斷改造,但直到2004年底,遼寧仍有建筑面積在5萬平方米以上的城市集中連片棚戶區848萬平方米,改造資金缺口達187億元。
187億元不是一個小數字。據遼寧省財政廳相關人士介紹,資金是棚戶區改造的最大障礙,地方財政實力有限,在棚戶區改造工程的投入上,心有余而力不足。
2005年,中央提出了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關注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部署。就在這一年,國開行與遼寧省委省政府達成共識,決定挑戰棚改這一困擾遼寧數十年的頑疾。
事實上,很多棚改項目本身的商業價值近乎為零。棚戶區大多位于城市邊緣地帶,撫順、本溪、阜新等地的棚戶區甚至位于采煤沉陷區,土地開發價值低。如此條件很難吸引商業銀行信貸資金進入。
但這卻是國開行大顯身手的舞臺。國開行多年來在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逐漸探索形成了一套開發性金融的方法,具有長期、大額和信用建設、市場建設等特點,一方面通過中長期貸款彌補建設資金缺口,一方面帶動瓶頸領域的信用建設,廣泛吸引市場融資。2005年4月,國開行作為惟一的金融機構向遼寧棚戶區改造項目發放首批貸款30億元,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貸款業務正式啟動。
在國開行的支持下,一座座新住宅樓在老工業區拔地而起。短短一年多,近90萬百姓搬進了夢寐以求的新居。棚改項目也同時改善了城市基礎設施,完善了城市功能。截至2011年6月底,國開行累計向遼寧省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項目發放貸款196.4億元,覆蓋省內13個地市,惠及中低收入家庭100.4萬戶、333萬百姓。
有關金融專家表示,包括遼寧省棚戶區改造在內的保障房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這些項目對于地方政府而言有著較大的財政壓力,又不符合商業銀行的貸款條件,但運用市場建設的方法,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基礎上創新融資模式,就能打通保障房建設的融資瓶頸,實現政府發展目標。
再造“新疆速度”
幅員遼闊的新疆是農牧業大區。為切實提高廣大農牧民的生活水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提出把“富民安居”工程作為全面落實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推進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重點民生工程之一。
2010年8月,為解決當年富民安居房建設中自籌資金短缺的問題,哈密國資公司向國開行新疆分行提出2.6億元融資需求,用于哈密地區6050戶富民安居工程的建設。作為新疆貸款市場份額領先的銀行,該分行從支持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大局出發,加快貸款評審進程。僅用1個月不到的時間,即完成1市兩縣3個安居富民項目的開發評審,到去年年底已先期發放7500萬元貸款,實現了以“新疆效率”促發展、惠民生的新突破。
在支持哈密保障性住房的過程中,國開行始終注重將富民和安居有機結合,運用開發性方法,與當地政府合作,發展優勢和特色產業,發揮資源優勢,共同促進哈密地區又好又快發展。
在哈密市二堡鎮,得益于國開行信貸資金和河南援疆試點項目資金的支持,每戶搬遷牧民都獲得了兩座日光溫室大棚和一套81平方米的安居房。去年10月20日,全部牧民搬入并陸續投入生產;12月中旬,牧民的蔬菜大量上市,牧民當年搬遷、當年收效、當年脫貧的目標也隨之實現。
截至2011年6月底,國開行新疆分行已向哈密地區2010年“安居富民”和“定居興農”工程承諾貸款2.6億元,實現貸款發放2.25億元,直接支持6010套安居房的建設。按照計劃,在國開行的融資支持下,到2014年,哈密將完成3萬多戶富民安居工程建設任務,約10萬百姓從中受益。
日漸完善的模式
遼寧棚改,開創了銀政合作建設保障房的新模式。這一模式通過國開行遍布全國的分支機構,很快在各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山東青島即為一例,以云南路為代表的舊城改造一度被稱為城市建設中的“天下第一難”,這里戶均建筑面積不到26平方米,常住人口大多是下崗人員、殘疾人員、低保戶和各種困難家庭。2007年,國開行與青島市政府合作,融資20億元支持云南路片區和中島改造,并對資金實行封閉運行和全程監管,確保了項目“陽光操作”和拆遷建設的順利進行。同年5月,該改造片區的居民代表專程趕赴北京,將一面錦旗贈予國開行總行領導。錦旗的一面密密麻麻簽滿舊城區居民名字,另一面寫著“百姓開心的銀行”七個大字。
在開發熱潮涌動的西部地區,在重振雄風的東北老工業基地,在醞釀崛起的中部各省,在加快發展的東部地區——國開行在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的過程中,堅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把項目建設與規劃先行、市場建設相結合,不斷總結和完善,逐漸形成了一套具有國開行特色的安居工程融資模式,即“政府主導、專門機構實施、開發性金融支持、社會公眾監督”的“四位一體”住房保障體系建設。
3年多來,天津市在大力推進濱海新區建設的同時,保障民生工作也穩步推進。2010年,天津市委、市政府決定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在3年內完成環城四區外環線以內所有城中村改造任務。城中村改造項目涉及北倉村等13個城中村,要建設安置房約195.5萬平方米,需要銀行貸款100億元。
這一項目,被視為天津市2010年20項民生工程之首,國家開發銀行對其高度重視。但在項目融資運作過程中,卻遭遇諸多困難。首先,項目在信用結構設計上缺乏有效的還款來源保障;其次,項目涉及13個村莊、多個不同利益群體,動遷對象復雜,這給設計合理貸款條件、有效滿足工程建設需要,以及保障資金合規使用出了一系列難題。此外,該項目還面臨著較大的風險控制難度等。
面對重重困難,國開行主動出擊,深入調研,創新還款來源的信用結構,最終取得了客戶的高度信任,同意委托國開行負責全部項目融資。通過合理搭建融資框架,國開行實現了貸款模式的創新:首先,該行與天津市政府達成共識,整合各種資源,做實做強借款人,落實對借款人的增資;其次是充實項目現金流,使項目實現自身投資收益平衡,同時綜合設計還款來源,有效規避了風險;此外,針對抵押物不足等問題,按照城中村改造項目特點,創新了抵押擔保方式,有效解決了信用結構評審中遇到的難題。
天津市城中村改造項目實現了公益性項目融資的創新,也成為了國開行支持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建設的一個典型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國開行注重科學規劃,在支持保障房項目建設的同時,推動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關專家指出,國開行通過與地方政府合作達成共識,確定合作框架,整合各種資源,國開行先期貸款投入,使項目得以啟動,爭取了時間和空間,并顯現出成效和前景,進而帶動其他方面的資金投入,這對銀行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借鑒意義。
占保障房貸款半壁江山
今年初,在貸款規模非常緊張情況下,國開行單列規模1000億元專項用于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3月份,國開行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在住房保障投融資機制創新、住房保障體系建設、資金籌措方案研究與實施等方面加強合作,加快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
以常州為例,國開行以該市為開發性金融支持住房保障體系建設試點城市,發揮規劃先行的引領作用,創新住房保障的投融資體制,將自身融資優勢和地方政府組織協調優勢結合起來,整合各方資源,市場化推動住房保障體系融資平臺建設,讓近萬戶住房困難家庭實現了安居夢想。
截至今年6月底,國開行當年發放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貸款527億元,余額新增占全國金融業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新增額的半壁江山,居同業首位,繼續保持我國保障性住房建設主力銀行地位。
據國開行有關負責人介紹,該行自2005年支持遼寧棚戶區改造以來,運用開發性方法,創新融資模式,將支持領域擴展到廉租房、經濟適用房、限價房、公共租賃住房及棚戶區改造等5大類保障性住房建設。“十二五”期間,國開行將繼續秉承“增強國力、改善民生”的使命,進一步加大對民生領域業務的支持力度,融資融智推動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設,促進民生改善和社會和諧。
主力銀行給力,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目標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