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的行為受理性與非理性因素雙重制約,意志占據非理性因素的最高層。企業家受以理性邏輯結構為特征的心理動機驅動并不常見,企業家意志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與決定因素,也是激發企業家行為的決定性力量,是一種向上的力量。企業家意志主要顯現為創造力、控制力、決斷力,并以合力的形式決定企業決策與行為。在企業家意志驅動下,企業家創意得以實現,企業契約得以生成,企業規模與邊界得以擴展。
關鍵詞:企業家;意志;權力意志;企業
中圖分類號:F272.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4-0030-02
理論界對企業家精神的研究由來已久,現有研究中大多未突出,甚至忽略了企業家意志這一企業家精神形式。從心理學角度看,企業家意志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與關鍵因素,而企業家創新精神(創新意識)本質上是一種企業家意志;從權力意志論哲學角度看,企業家意志決定了企業家創新精神,也決定了企業家的其他精神體系。企業家意志是一種權力意志,是能夠帶來價值創造的力量意志,是一種具有創造性的、向上的力量。本文基于尼采的權力意志論,解讀企業家身上所具有的特殊精神。
一、意志與權力意志
尼采的權力意志學說來源于叔本華。叔本華筆下的意志在本質上是盲目而無止境的欲求滿足的沖動,故可稱為生存意志。叔本華把意志當做萬物的本源、 自然和社會發展的動力以及一切認識的基礎,他認為天地間萬物都在盲目的求生意志支配下生活,認為生存就是罪惡,要用意志的力量截斷生命之流,才能擺脫痛苦。尼采接受了叔本華的意志就是力量的說法,并以此為出發點,把意志的力量從求死的途徑轉移到求生的方面,為叔本華那種無目的、無意義的單純的生命意志賦予了一定的目的和意義——對權力的渴望。意志并不是心理學意義上的意志,而是力與力之間的關系。心理學意義上的意志是“我要”,它等同于欲望、欲求,根源于稀缺。尼采的力的概念是一種力與另一種力相關聯的概念:力在這種形式中被稱為意志(Deleuze,1983)。意志就是處在相互關聯中的力,或者說力與力的關系叫做“意志”(德勒茲,2000)。
“權力意志” 是尼采創制的一個哲學概念。Der wille zur Macht( 英譯The will to Power) 譯為對力量的意愿(張祥龍,2005),解釋為要獲得、表現、釋放力量的意愿,也就是那能提高、增長、豐富和表現自己生命力的意愿。權力意志是真正能夠帶來新的價值創造和喜悅的力量意志(韓桂玲,2009)。從字面上看,權力意志是指趨于強勢、支配力量的意志。“力”是一物理學概念,被尼采用來限定“意志”,其要旨在于表達生命的創造、生成和提升等特征。尼采說:我們的物理學家用以創造了上帝和世界的那個無往不勝的“力”的概念,仍須加以充實。因為,必須把一種內在的意義賦予這個概念 , 我稱之為“權力意志”,即貪得無厭地要求顯示權力,或者,作為創造性的本能來運用、使用權力等等(尼采,1991)。尼采以力開創了新的世界哲學,在他看來,力是世界最普遍的形態,處處表現為力,力構成了世界,洋溢著整個世界。
在尼采看來, 現象和事物是力及其關系,而意志則是力和力之間的關系,因此,實際上可以說,現象本身就是意志。把現象看作意志,正是尼采理論的精妙之處 。 權力意志具有四個內涵: 追求事物的意志、 追求財富的意志、 追求工具的意志、追求奴仆和成為主人的意志,這就是人基本的和終極的追求(謝 敏,2007) 。權力意志并不是康德意義上的先驗的、普遍的原則,那種原則先于一切經驗的、具體的場合,并且是無法改變的。而權力意志作為一種原則是可塑的,在每一具體的力和力的關聯中不斷變化和調整著自己。尼采的權力意志思想是由酒神精神發展而來的。權力意志是尼采基于酒神狄奧尼索斯狀態而對其實質作的更理論化的概括。酒神式的陶醉,其本質是力量提高之感和充實感, 是一種高度的權力感,一種通過事物來反映自身的充實和完滿的內在沖動。
二、企業家意志
權力意志代表了力和力之間的差異感和距離感、標志著力和力之間的差異,在每一由諸力構成的關系整體中, 必然有兩種基本的力:能動力和被動力。 前者是主動的、進攻的、積極的、支配的力;后者是被動的、反應的、消極的、服從的力。企業家是特殊的人,具有特殊的權力意志,其身上所體現的正是前一種力,主要顯現為創造力、控制力、決斷力。在企業家創造力、控制力、決斷力合力驅動下,企業家創意得以實現,企業契約得以生成,企業規模與邊界得以擴展。
1.創造力。尼采申明,力有兩種生成:能動力趨向反動或反動力趨向能動,因此,也就有兩種權力意志:肯定的權力意志和否定的權力意志。肯定的權力意志肯定力和力之間的差異,驅使被動力趨向能動;而否定的權力意志否定力和力之間的差異, 驅使能動力趨向被動。
權力意志是一種求強大的力量意志,其本質在于它是一種”創造力“。在德勒茲看來,尼采的權力意志就是一種不斷超越自身的求強大的力量意志,權力意志既不在于欲求,更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創造與給予(德勒茲,2000)。在尼采看來,在每一由諸力構成的關系整體中,必然有兩種基本的力:能動力和被動力。 前者是主動的、進攻的、積極的、支配的力,后者是被動的、反應的、消極的、服從的力。企業家身上所體現的正一種積極的創造力。企業家權力意志首先體現在創造力上。正如尼采所分析的,有機體的“健康”表現為慷慨、崇高和“超出自我”的創造性沖動。創造力是權力意志作用的結果,意志就是創造者。對某種事物而言,意志的作用就是使其產生,意志使人獲得解放,因為意志就是創造。為了創造,人必須獨自去學習。權力意志還會驅動自我的創造過程,權力意志最重要的創造性表現形式或許就是戰勝自我。
熊彼特認為,企業家“有一種夢想和意志要找到一個私人空間,通常,雖然不一定,它也是一個王朝。現代世界實際上并不知道有這種地位,但是通過工業或商業上的成功所獲得的地位可能仍然是現代人可能達到的最接近于中世紀貴族的那種地位。對于那些沒有其他機會可以獲得社會地位的人來說,它的誘惑力特別強烈。權力和獨立的感覺不會因為它們兩者都是一種幻覺而有任何損失。”(熊彼特,2007)。在熊彼特看來,唯有企業家的創新職能、創造性才是區別于資本家的唯一特征,企業家是“慣常的毀滅者”(routine breaker),他的創新不僅來自于利潤的激勵,而且來自于他必須完成的內在沖動。
2.控制力。在尼采看來,力和力之間的最基本關系,就是支配與服從的關系。正是因為權力意志,力的質的差別才有可能產生,力才有可能分別形成支配與服從。所以,權力意志就是力的區分性因素和起源性因素,就是力的性質的根本性規定。但是,德勒茲卻認為權力意志不是強者對弱者、主人對奴隸的支配權。“要正確理解權力意志,我們還必須澄清對尼采權力意志說的一個常見誤解,即認為權力意志就是意志渴望權力,或者說是強者對弱者、主人對奴隸的支配欲。好像權力是意志的終極目的,是它的根本動機,好像權力就是意志想要的東西。”(Deleuze,1983)
企業家的控制力是企業家身體及其全部活動中爆發出的生命的創造性力量和控制性的統一與升華。渴望統治的權力意志構成這個世界的本質。換言之,人生的本質在于不斷地表現自己、 創造自己、擴張自己,發揮自己的權力。權力意志是爭取權力、統治和奴役別人的內在沖動,其類型具有廣泛性:“權力意志分化為追求食物的意志,追求財產的意志, 追求工具的意志,追求奴仆(聽命者) 和主子的意志。”(洪謙,1993)國美內斗無疑是權力意志之爭的的最新版,作為創始股東的黃光裕與作為管理層的陳曉的圍繞控制權的斗爭顯然不會終止于2010年9月28日。
3.決斷力。根據權力意志學說,世界就是力在權力意志驅動下的永恒不斷的游戲,尼采的權力意志所“非”的就是古往今來的一切理性(韓桂玲,2009)。在尼采看來,以往的哲學家受制于知識與理性,失去了激情與活力,失去了直覺與明斷。在力面前,優柔寡斷,小心翼翼,敬小慎微。其實,權力意志高于理性和知識,非理性的感性、激情、直覺、決斷始終勝于對精神的信仰與對理性的追求。權力意志作為一種決斷力,是導致事物生成的最關鍵因素。
企業家權力意志驅動了企業家的決斷力。在時間緊迫、形勢瞬變、決策重要的背景下,一般人往往優柔寡斷,在巨大壓力面前頭腦容易“宕機”,無法快速果敢決斷,于是只能乞求神助放手一“賭”。企業家的決斷力是指企業家作為決策者所具有的快速判斷、快速反應、快速決策、快速行動及快速修正的綜合能力。企業家的決斷力則建立在強大自信和魄力基礎之上的。自信來自滄桑的閱歷和與對自己心態與能力的充分的了解;魄力,乃是雄心氣度,是事業成就的個人心理底線。作為歷史的創造者,企業家的決斷將與他的后續行為一道對此做出發展性判決。這種決斷對市場機會的準確把握,是對企業家歷史定位的訣擇,這種力量來自其權力意志。
結語
尼采的權力意志理論兼容了叔本華感性本體論和德國古典哲學理性本體論的積極的因素并對其進行了創造性的發展,有其重要的理論意義。基于權力意志理論的企業家意志論,是對企業家精神理論研究的深化與細化,肯定并弘揚了積極向上的企業家意志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能夠激發企業家們洞悉并堅定信念,克服各種苦難,勇于開拓進取,積極捕捉市場機會,無論在當下中國還是世界都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 Gilles Deleuze, Neitzsche and Philosophy[M ].Translated By Hugh Tom linson,London:The AthlonePress,1983:7-79.
[2] 德勒茲.解讀尼采[M].張喚民,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0.
[3] 張祥龍.當代西方哲學筆記[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4] 韓桂玲.尋求創造的非理性根據[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9,(4).
[5] 尼采.權力意志[M].張念東,凌素心,譯.臺北:商務印書館,1991 .
[6] 謝敏.尼采的權力意志[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
[7] 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
[8] 洪謙.現代西方哲學論著選輯:上冊[M].臺北:商務印書館,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