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元代雜劇《西廂記》是王實甫的代表作。《鬧簡》是《西廂記》的第三本第二折,是《西廂記》的精彩場次之一。這折戲把鶯鶯、紅娘、張生三個人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在語言上優美且易懂。
關鍵詞:《西廂記》;《鬧簡》;鶯鶯;紅娘
中圖分類號:I207.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4-0210-01
《西廂記》元代雜劇,是王實甫的代表作。《西廂記》中講述:在唐代,張生進京趕考,路過河中府,想順便探望一下小時的同學、現在統領十萬大軍鎮守蒲關的白馬將軍杜確。聽說普救寺是當地的名勝古剎,閑中便往一游。游玩之時,驀然間遇到一位絕色佳人,惹得他“眼花繚亂口難言,魂靈兒飛在半天”。原來這位佳人乃是崔相國府的小姐鶯鶯,身邊陪著的是丫鬟紅娘。此刻她正與母親崔老夫人護送其父棺柩至博陵安葬,為亂兵所阻,只得在普救寺的西廂暫住。為了能夠接近鶯鶯,張生也在普救寺住下。當他聽說崔家要為老相國做齋超度時,便也要求老和尚帶一份齋追薦自己的父母。最后,張生與鶯鶯經過了重重阻礙,在紅娘的幫助下,終于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
《鬧簡》是《西廂記》的第三本第二折,是《西廂記》的精彩場次之一。這折戲圍繞著紅娘與鶯鶯之間的矛盾沖突展開,這折故事主要鏡頭對準了鶯鶯的閨房內。寫紅娘探望張生病情回來帶來了張生的一紙情書,紅娘到小姐處,忽然改變了主意,沒有立即出示信件,更不提“彈琴那人兒”,而是把簡帖兒放在妝盒兒上,讓小姐自己去發現。她用“背躬”向觀眾剖白自己的顧慮:“恐俺小姐有許多假處”。她躲到旁邊觀察動靜。不出所料,小姐果然作起假來:怒斥紅娘!(紅娘)呀,決撒了也!小姐厭的早圪皺了黛眉。(旦)小賤人,不來怎么(紅)忽的波低垂了粉頸,氳的呵改變了朱顏。可以從小姐看簡書那“顛來倒去”的勁兒和“厭的”發作“變了朱顏”相對照,會發現鶯鶯這是故意這樣做來試探紅娘是否真的忠心于自己。接下來(旦)“小賤人,這東西那里將來的?我是相國的小姐,誰敢將這簡貼來戲弄我,我幾曾慣看這種東西?告過夫人,打下你個小賤人下截來”。鶯鶯發怒,聲稱要告訴老夫人,將這傳書遞簡人的腿打折了。這表面上的虛張聲勢,卻被紅娘看破了,于是便將計就計,順著小姐的話說下去 “小姐將我去,他著我將來,我不識字知他寫著什么?”并據理力爭,“分明是你過犯,沒來由把我摧殘;使別人顛倒惡心煩,你不慣誰曾慣?”并繼續刺激鶯鶯,“姐姐休鬧,比及你對夫人說呵,我將這簡貼兒去夫人行出首去來”。(旦)“我逗你耍來”。小姐看勢頭不妙,只好改口,紅娘卻不讓步“放手,看打下下截來”。這表面上看鶯鶯好像“輸了”,她沒斗過紅娘,可實際勝利者仍是鶯鶯,因她試探成功了,紅娘并沒在老夫人那里說什么,認為紅娘還是個不錯的“信使”。鶯鶯見紅娘不識字便又耍了個花招,寫了一首情詩卻告訴紅娘是一首絕情信。紅娘既怪罪小姐,又擔心張生看了這首絕情信會受不了,便在房里絮絮叨叨不知如何是好。當紅娘看到不知情的張生看見這封信之后,歡喜連連,才知道自己上了當了。此時的紅娘很是惱怒,決定對張生與鶯鶯的事兒就此撒手不管了……《鬧簡》以此結束,使人們對后面的好戲非常期待。
這折戲中的描寫以紅娘和鶯鶯相互斗志展開,主要起因還是鶯鶯對紅娘不夠信任,這種不信任主要由于兩人的身份和性格不同所造成的。鶯鶯作為一個相國小姐、大家閨秀,雖然內心對張生早已有愛慕之情,但她又很怕被生母發現,畢竟崔家是三代不收白衣女婿的。而紅娘又是老婦人派到鶯鶯身邊來監視她的,但是她此時除了依靠紅娘來聯系張生又沒有其他辦法。所以鶯鶯對紅娘又不得不處處提防、處處存有戒心,這也是這折戲展開的必然的因素。
這折戲把三個人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在語言上又是優美且易懂。《西廂記》的語言風格典雅,但這一折是由紅娘一個人主唱,為了符合她的身份、性格、文化程度,作者則在戲中融入了很多口語,使曲子既優美又簡單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