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社會結構日益復雜, 人格權利受到侵害的各種危險無時不在。為了使遭受人格侵害但法律又沒有明文列舉權利受侵害的受害人獲得法律救濟, 民法應明確規定一般人格權。一般人格權的民法價值在于對人類自由與尊嚴的尊重和保護。它是一種框架性的權利,是人格權的下層權利,與具體人格權相對,是主體享有的支配法律規定的特定人格利益以外的人格利益的權利。它是概括人格獨立、人格平等、人格自由﹑人格尊嚴全部內容的一般人格利益, 并由此產生和規定具體人格權的個人基本權利。它是為彌補具體人格權封閉性缺陷而產生的概念, 以人格獨立、人格平等和人格尊嚴為其內容, 具有解釋功能、補充功能與創造功能。在我國民法典中應明確予以規定。
關鍵詞:人格權;一般人格權;格權立法
中圖分類號:DF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4-0216-02
一、人格權
(一)人格權的概述
所謂人格權,是指作為民事自然人對自身所享有的權利。它是與民事主體不可分離的權利,因人的出生而當然享有,因人的死亡而當然消滅。與其他民事權利相比,人格權具有固有性、非財產性、對世性和支配性等法律特征。所謂固有性是指人格權是民事主體始終享有的權利,一旦自然人出生、法人成立,就應當依法享有人格權。人格權存在的基本價值,乃是實現和維護民事主體基于人身而生的自由、獨立、平等等價值,從這個意義而言,人格權不具有直接財產內容,體現了其非財產性的特征。人格權的享有和行使,不必借助他人的積極行為,只要義務人不加妨礙和侵害,人格權就可以實現。由于任何人均對權利人負有不得侵害的義務,因此人格權為絕對權,具有對世性。任何民事主體都是而且只能是自己的主人,故而權利人有權對客體直接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人格權是支配權。
(二)我國人格權立法現狀
從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來看,它以列舉各種具體人格權的方式來實現對人格權的保護,目前主要確定了幾項具體人格權,包括:生命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婚姻自主權。這些內容尚不能構成完整的人格權法體系:一是具體人格權的規定較為簡略,已經列舉的人格權并不完備,一些比較重要且發展已經比較成熟的具體人格權,如隱私權、身體權,沒有體現在立法中。二是欠缺一般人格權的規定。因此,當前我國“人格權”難以適應對不斷涌現的各種新類型的人格利益進行保護的需求。一方面,現代化進程中以及高科技發展過程中所提出的人格權保護問題,如對個人生活情報的收集和泄漏、對個人身體隱私的窺探等,都是我們所必須面臨的新課題。另一方面,市場經濟的發展所引發的有關信用、商譽、姓名的許可使用以及名稱的轉讓、形象設計權的產生等都是我們在人格權制度中必須加以解決的問題。此外,隨著我國法制建設的發展以及對于公民的人權保護的擴張,出現了許多新的人格利益,如對于死者姓名和名譽的保護、對于遺體的保護、對于具有人格紀念意義的物品的保護等,都需要在人格權法中有所反映。因此,有必要對人格權制度獨立成篇,進行專門細致的規定。
二、一般人格權基本問題研究
(一)一般人格權的內容
學者對于一般人格權所高度概括的內容存在不同主張:有人認為包含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有人認為包含人格獨立、人格自由、人格尊嚴;有人認為包含人格獨立、人格自由、人格平等、人格尊嚴;有人認為其中應包含一般自決權。
筆者認為,一般人格權的內容可以概括為人格獨立、人格平等和人格尊嚴三方面。
1.人格獨立
人格獨立的實質是民事主體在人格上一律平等。表現為在法律面前,任何民事主體都享有平等的主體資格,享有獨立的人格,不受他人的支配、干涉和控制。比如干涉他人的婚姻自主、行動自由、言論自由等,干涉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設立自由、變更自由、解散自由、訂立合同自由等經營活動的自由都構成對他人人格獨立的侵犯。
2.人格平等
在當今社會,無論在財產關系中還是人身關系中,無論是在形式正義中還是在追求形式正義中,人格平等都是連結這個社會人與人的共同方式和手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為一種理念,指的是資格平等、機會平等,實質就是人格平等。當然,這種平等并不意味著在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中,當事人享有具體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都是一樣的。“人格平等”意味著每個人享有平等的機會,每個人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充分實現自己的價值。
3.人格尊嚴
人格尊嚴是一般人格權中最重要的內容,是指民事主體作為一個“人”所應有的起碼的社會地位并且受到他人和社會最起碼的尊重。實際上,人格尊嚴就是承認人格,把人真正當成人。因此,無論公民職業、職務、政治立場、宗教信仰、文化程度、財產狀況、民族、種族、性別有何差別,其人格尊嚴是相同的,絕無高低貴賤之分。
(二)一般人格權的功能
1.一般人格權的解釋功能
由于一般人格權的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使其成為對各項具體人格權具有指導意義的基本權利。一般人格權作為具體人格權的母權,決定著各項具體人格權的基本性質、具體內容,以及與其他具體人格權相區分的界限。一般人格權確定了應當受到法律保護的人格利益的基本屬性,即凡屬人格所產生之合法利益均受法律之保護。因此,一般人格權作為人格權制度中最為基本的權利,當對立法所規定的具體人格權進行必須的解釋時,一般人格權便成為解釋的標準,并因此而具有解釋的功能。
2.一般人格權的創造功能
從精神內涵上講,一般人格權是具體人格權的淵源權,可以從中引出各種具體人格權,如楊立新教授所論及,“人格權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概念。縱觀人格權的發展歷史,它是一個從弱到強,從少到多,逐漸壯大的權利組合。尤其是在近現代民事立法上,創造了大量的具體人格權,使具體人格權達到了十幾種,其種類之多,其他基本權利無法相比。這些權利的產生,無一不是依據一般人格權的淵源而創造出來的。”而且在成文法國家,一般人格權的這種功能更為顯著,法官判案必須依法,而法律對不勝枚舉的權利難免有所遺漏,一般人格權則為法官提供了一個類似于“誠實信用”的一般條款,可以正確解決現行法律缺項及運用現行法律達不到公平正義結果的個案。
3.一般人格權的補充功能
這是一般人格權的基本功能。一般人格權是框架性權利,具有極大的彈性,可以將尚未被具體人格權確認和保護的其他人格利益概括在一般人格權中,依一般人格權進行法律保護。現實生活中,有些人格利益受到侵害時,用業已法定的具體人格權保護不甚貼切,但也未到創設一種新的權利的程度,這時一般人格權就可發揮其補充功能,以達到保護受害人利益的目的。
三、構建一般人格權制度的意義
第一,有利于更好地保護公民的人格利益。我國《民法通則》采用具體列舉的方式,明確規定公民或法人的名譽、肖像、姓名等等方面的人格權利受法律的保護,有利于公民可以主動行使并捍衛這些權利,為司法審判人員正確處理人格權的侵權案件提供了具體的法律依據。但也正因為是這樣,《民法通則》嚴格限制了具體人格權的范圍,形成了一個封閉的體系,使得人們在交往過程中更多的人格利益因尚未形成具體的權利在法律中沒有具體的規定而難以受到法律的保護,這與我國的立法精神是不符的。確立一般人格權制度,當某種權利被侵害但又不屬于法律所規定的具體的人格權利時,司法機關則可以依據一般人格權的規定,按侵害一般人格利益來處理。
第二,符合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是法制完善的一個標志。隨著社會的發展、觀念的更新,人格權的內容也會越來越廣泛,過去一些沒有意識到或沒有發現的人格利益,必將隨著民主的發揚、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法律的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普遍性,它所規定的應該是一般的、普遍的行為規范。而將越來越多的具體人格權用一般人格權制度規定下來,是人格權制度日趨成熟的標志,是法制的不斷健全和完善的體現。
目前,我國尚無一部法律對一般人格權制度有一個具體的規定,關于人格權的保護只是零散地分散在一些具體的條文中,在提倡以人為本,視人格利益為最高利益的今天,這與加強法治建設,強調保障民事主體合法權益的迫切要求,頗不相宜。筆者以為,應當在未來的民法典中,以專門的章節具體規定一般人格權制度,確立民法對侵犯一般人格權的法律保護。
參考文獻:
[1] 王利明.人格權法新論[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175.
[2] 楊立新.人身權法[M].北京:人民檢察出版社,1996:694.
[3] 王小能,趙英敏.論人格權的民法保護[J].中外法學,2000,(5).
[4] 霍爾斯特·埃曼.德國法中一般人格權的概念和內涵[J].楊陽,譯.南京大學法學評論,2000.
[5] 梁慧星.中國民法經濟法諸問題[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73.
[6] 楊立新.人身權法論[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