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獻檢索課是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關鍵,因此擬從改革文獻檢索課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入手,探討提高大學生信息素養的教學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信息素養;文獻檢索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4-0291-02
信息素養越來越成為大學生有效獲得專業基礎知識,歸納提煉研究課題,乃至走出校門后更好地適應社會所必須掌握的一種能力。所謂信息素養,根據美國大學與研究型圖書館協會指導委員會制定的標準,是指查找利用信息的綜合能力,它包括認識各種信息源、能夠檢索、評價和使用信息。一個具有信息素養的人,,意味著具有信息交流的能力、批判性的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谛畔⑺仞B所包含的豐富內容,我們應當將其融入到文獻檢索課程教學中。
一、信息素養教育目標
從國外信息素養教育的情況來看,如澳大利亞的亞格里菲斯大學,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大學、紐約紐約州立大學、佛羅里達大學等,都有自己的信息素養標準。1998年,美國圖書館協會和教育傳播協會制定了學生學習的九大信息素養標準,概括了信息素養的具體內容[2]。標準一:有效地和高效地獲取信息。標準二:熟練地和批判地評價信息。標準三:精確地、創造性地使用信息。標準四:能探求與個人興趣有關的信息。標準五:能欣賞信息并進行創造性表達。標準六:能在信息查詢和知識創新中做得最好。標準七:能認識信息對民主化社會的重要性。標準八:能實行與信息和信息技術相關的符合倫理道德的行為。標準九:積極參與活動來探求和創建信息。
這九大信息素養標準,概括了信息素養的各個方面,也是確定信息素養教育目標的九大依據。所謂信息素養的教育目標,就是將這九大標準具體化為一些可以直接轉化為行為能力項目。根據國內外一些專家的研究[3],本文綜合提出十大能力作為信息素養教育的目標:(1)運用信息工具的能力;(2)獲取信息的能力;(3)處理信息的能力;(4)生成信息的能力;(5)發布信息的能力;(6)創造信息的能力;(7)運用信息的能力;(8)信息協作的能力;(9)信息批判能力(10)信息系統化能力。這十大能力的培養,需要通過何種途徑和方法來進行,正是文獻檢索課教育改革需要研究的問題。
二、基于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文獻檢索課教學改革
(一)改革文獻檢索課的理論教學,提高學生的信息理論知識
1. 組建優秀的文獻檢索課教學隊伍。文獻檢索課是一門融圖書館學、情報學、計算機網絡技術知識為一體的技能和方法課,它能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和獲取文獻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學研究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因此應該聘請具備檔案學、圖書館學、情報學和計算機知識背景的教師做為文獻檢索課專業教師;同時也要吸收圖書館員和教學管理人員充實這支教學隊伍,為文獻檢索課相關章節知識的授課提供積極的支持與補充。文獻檢索課教師要和館員及相關教學管理人員保持隨時的聯系,經常協商與課程相關問題,雙方要達成協同教學模式,共同規劃探討課程方案,分享共同教學的樂趣,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2.更新文獻檢索課的教學理念。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傳統的文獻檢索課的教學思想已經不能符合時代的要求,如何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研究能力應該成為文獻檢索課的教育理念。文獻檢索課的目的應該定位在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上,要將信息素養與終身學習相結合,培養學生成為一個具有信息素養且為終身學習做好了準備的人。
3.調整文獻檢索課內容。傳統的文獻檢索教材內容大多偏重于文獻方面的知識,特別是以介紹手工檢索工具為主,如文獻類型、檢索語言、檢索工具、檢索方法、各類工具書的使用方法等,數據庫檢索、聯機檢索、網絡檢索內容偏少。由于目前設有文獻檢索課的學校大多都購買或自建有一定數量的網絡數據庫,如揚州大學就購買了中國學術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庫、中國基本古籍庫、中國生物學文獻數據庫、人大復印資料數據庫等15種中文數據庫和包括外文回溯數據庫在內近30種外文數據庫。因此,文獻檢索課的教學內容應該在傳統檢索的基礎上,增加機檢內容,教師要細講解計算機檢索的基本方法和技術及數據庫的選擇、檢索表達式的結構、檢索策略的調整等。其次,增加講授重要數據庫和典型數據庫。結合學校的專業設置,講授些典型數據庫和重要數據庫的使用,突出重點、難點,以點帶面,做到啟發式教學。
4.加強對文獻檢索課教學效果的檢驗。在開展文獻檢索課后,要及時地進行總結,注意搜集學生的反饋意見,加強對學生的檢查、評估,把教學效果作為檢查學生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如:在教材方面應注意解決教材、參考書和習題配套的問題,加強教材研究,不斷調整教材內容,提高教材質量,使之適應當前的文獻檢索課的目標與要求。從管理角度上,要通過評估,不斷改善教學環境,提高教學質量。文獻檢索課體系的優化也必然在改革中實現,教師需要更加努力去挖掘和宣傳檢索產品以滿足教學目標的實現。
5.文獻檢索網絡課程是提高大學生信息素養的有效途徑。文獻檢索網絡課程符合我國全面素質教育的要求,能夠培養大學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大學生自我表現的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大學生更好地利用信息資源,掌握信息資源利用技巧,是提高大學生信息素養的有效途徑[5]。文獻檢索網絡課程的教學內容要由專任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精心設置,課程內容要以網頁形式,用適量的多媒體素材來展現;每個教學單元的內容包括學習目標、課時安排、學習進度、重難點知識說明等,如安排專門課時,引導學生從Internet獲取各種免費信息,要介紹優秀典型搜索引擎的使用,以及各種免費電子報刊、免費電子圖書、免費數據庫的使用等等;專任教師指導和幫助學生克服網絡學習的困難,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強化文獻檢索課的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信息實踐能力
1.利用圖書館進行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對信息源的感性認識。 文獻檢索課教學初期,積極與圖書館合作,讓學生了解專業信息資源在本校圖書館館藏情況,增強他們對利用圖書館信息資源學習的認識。為此可把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學生分工合作,分別按圖書(分專著類、教材類)、期刊(分專業期刊和綜合類期刊)、報紙、工具書(包括索引等)、電子資源(分期刊數據庫、電子圖書、電子期刊、互聯網等)等信息資源類型到圖書館查找信息源,撰寫檢索報告,寫明查找學科信息過程(如檢索方法、咨詢情況、信息資源的館藏地點和分布等情況),最后在課堂上分組討論與交流。雖然這種練習方式簡單,但可以使學生在感性上對圖書館信息資源和服務工作有初步認識,了解專業知識學習與圖書館的緊密聯系,初步掌握在學校內查找專業信息資源的方法。
2.上機實習與課堂講授相結合,培養學生的信息分析檢索能力。文獻檢索課的實習與課堂授課密不可分。即講授1—2種數據庫即安排上機實習,然后再針對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課堂上講解,然后再演示1—2個數據庫的檢索過程,再上機實習,如此反復,必定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實習在檢索課的課時安排中占有較大的比重,至少要占1/3以上的課時,只有通過親自動手檢索一些課題,學生才能真正了解什么是檢索,檢索的具體步驟、方法和技巧,從而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和檢索課題的能力。教師要布置典型課題讓學生實習,主要是針對課題所做的資料查找工作,也有針對數據庫使用的練習,實習過后讓學生提交實習報告。
3.鼓勵學生參加科研工作,培養學生綜合利用信息的能力。我們充分利用自身的科研優勢,將科研工作和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將科研工作的內容、手段和目的融進教學,并鼓勵學生參與一定的科研工作。學生通過參加科研,查找學科信息資源,重點培養學生獲取、分析、評價和利用學科信息資源的技能技巧,加深對學科內容的理解。這要求學生不僅要理解科研課題內容,還要通過查找學科專業信息資源,掌握學科發展動態及前沿知識,并能將新知識不斷整合到原來的知識體系中,使學生能夠接觸本學科發展的前沿,開闊學生的眼界和思路,培養學生綜合利用信息能力,增強學生的知識創新能力。
4.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增強學生數字化環境下的信息交流能力。近年來,各高校校園網的建設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學生上網條件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校園網為文獻檢索課的網絡化教學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環境。文獻檢索課的教學方式要實現網絡化,即將檢索課的教學內容制成PPT等網絡電子版,然后發布到校園網,學生可在教室甚至宿舍通過終端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此外,教師還可以在網上布置作業,學生在網上提交作業,等等。如揚州大學建有網絡教育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教師將教學大綱、講課教材、參考書目、學時、學分以及任課教師情況,實習作業等掛在網上,并讓學生在網上提交作業。檢索課教學實現網絡化,使學生不僅可以通過上網學習檢索知識,同時,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信息交流能力。網絡教學可以通過電子郵件的形式在小組內部,就自學的內容、作業中所遇到的問題、數據庫的使用、其他課程學習中所遇到的資料查找問題等進行小規模討論,然后再在小組之間展開大規模討論。這樣可以使每位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網絡教學提高班內師生交流的效率,改變傳統教學中師生之間的結構關系,真正實現“師生互動”的教學,這無疑有助于數字化環境下學生信息交流能力的增強。
結語
信息素養是信息社會每個成員終生追求的目標和基本生存能力。將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作為文獻檢索課程的教學目標,改革并完善文獻檢索課教學,在教學內容上注重推陳出新,在教學方法上重視信息實踐,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實現終身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陳文勇,楊曉光.高等院校學生信息素養能力標準研究[J].情報科學,2000, 18(7):612-613.
[2] 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nd the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s for students learning.[EB/OL].2010-12-8,http://www.ala.org/ala/mgrps/divs/aasl/aaslarchive/pubsarchive/informationpower/InformationLiteracyStandards_final.pdf.
[3] 游麗華.圖書館用戶教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173-174.
[4] 黃曉斌.基于WEBCT的“數字圖書館”網絡課程開發[J].圖書館論壇,2007,(1):1-4.
[5] 花芳,孫平.《文獻檢索》網絡教學課件的開發[J].圖書情報工作,2002,(7):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