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信息系統與知識管理的關系出發,分析了高校圖書館提高文獻的利用率,完善地做好導讀服務,對讀者的需求特征進行分析, 利用需求分析做好導讀工作等。同時,對高校的學生以及教師等部分讀者的閱讀需求和網絡環境下的信息需求進行了剖析,并且在此基礎上闡述了導讀工作在高校圖書館的重要性及其具體實施辦法。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導讀;讀者需求
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4-0299-02
高校圖書館要建設一個合理使用的館藏體系,最科學的方法就是了解服務對象,圍繞信息需求來進行工作,并利用讀者分析做出決策規劃。也就是說,讀者的分析是圖書館及時了解讀者信息需求、服務滿意度,更好地進行導讀服務的基礎與前提。因此,為了更好地為讀者服務,提高高校圖書館文獻的利用率,就必須對學生與教師閱讀需求的特征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做好導讀工作。
一、導讀工作的開展
圖書館是讀者的第二課堂,為了讓讀者能夠快而準確地對文獻進行選擇,導讀工作便成為圖書館必行的一項前期工作,導讀工作也將成為評價一個現代圖書館的新標準。“導”是導讀工作的關鍵所在。它和一般的閱讀輔導是有區別的,其主要含義是“引導”、“導向”,不含任何強制性和指令性,即通過圖書館工作人員利用各種形式的讀書引導活動,使讀者閱讀動機、閱讀興趣產生移位,趨近和達到圖書館的既定目標,也就是所說的“閱讀導向”。
那么,如何做好導讀工作?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分析并實施。
首先,根據讀者的需求類型進行導讀。讀者的類型一般包括學習型、研究型、消遣型和實用型。學習型是指大學生中渴望擴大知識面,豐富并充實自己的讀者。對待這樣讀書目的明確的讀者,我們應該快速的、準確地滿足他們的索書要求,及時通報書目的館藏情況。研究型讀者大都在鉆研某一領域的專題研究,需要文獻資料要全面、有深度、有新的信息內容。因此,我們應該掌握并編寫情報信息動態,架構復制新刊目次,讓他們及時得到最新信息資源。消遣型讀者是指利用業余時間,到圖書館看些自己感興趣的或娛樂性的書刊,提高他們的欣賞水平滿足心理需求。面對這樣的學生讀者,多推薦一些思想健康的文學書刊,使他們在娛樂中受到教育,激發他們的讀書興趣,由消遣型變成學習型。為了解答某難題而進入圖書館進行資料搜索的讀者被總結為實用型讀者,面對此類讀者,就要求導讀工作者提高業務水平,了解館藏文獻資料的性質和知識結構,從而在短時間內解答讀者的疑問,以滿足他們的需求。
其次,要抓住時機隨時進行導讀。要對所有讀者進行圖書館閱讀教育指導,使其掌握如何利用圖書館的基本技能。其中,要特別注重新生的入學教育,做好三個重心的轉移:把工作中心轉向讀者,業務重心向第一線轉移,服務重心、普通服務向參考服務轉移。激發新生讀書熱點,激勵他們的學習熱忱,使他們的大學學習生活有一個良好的開端。要配備高素質的專業管理人員,調整知識結構,成立單獨的課外閱覽室。在互聯網上開設讀書論壇,定期開展一些有趣味的讀書研討會,寫心得、談體會,以達到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此外還可以聘請院系有關專家來閱覽室舉行專題性的讀書講座,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斷充實精神世界。學生們在掌握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還應該閱讀一些古今中外的史學、哲學、文學、美學等各類優秀圖書文獻才能加強自身素養,素質全面提高。
二、分析讀者需求
(一)對教師需求的分析
教師是圖書館承載的特別讀者群體,他們肩負著教學和科研的雙重任務。在教學上,教師要根據本專業設置、學科培養目標等要求,研究鉆研教材,精心組織教學。在進行科學研究上,教師要根據科研課題,掌握和檢索跟課題有關的國內外研究水平、研究結果和研究動向,閱讀大量相關信息資料以取得最新的科研成果。而這兩項任務的完成,大多數教師選擇的知識來源則是高校圖書館和高校網絡圖書館。
1.專深具體性
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所承擔的科研項目基本都與自己專業相關,所以教師的閱讀活動總是繞著科研項目進行,高校教師在利用圖書館文獻資源的時候對文獻要求帶有明顯的專業性,閱讀需求所涉獵的閱讀范圍均具有指向性,同時閱讀目的也非常明確。在進行教學和研究的過程中,教師會根據不同的教學階段和研究進展,從而提出對文獻的具體內容范圍的要求。
2.全面系統性
教師既需要與教學、研究課題有關的專業文獻信息資料,同時也需要相關學科的文獻信息資料,原因是現代科學發展是分支學科、邊緣的學科不斷涌現,各學科間交叉滲透現象十分突出,文獻的分布又非常分散。高校教師為了豐富其教學內容,提高其教學質量,為了在本學科使自己的科研成果處于領先地位,對本學科、本專業的各不同觀點、不同學派的文獻信息資料也需要系統地查閱、掌握。就文獻信息時間而言,教師不僅需要最新的文獻信息資料,而且需要過去的文獻。因為新信息能及時地反映本學科、本專業各種新的技術、新的理論和新的觀點;因為舊資料能真實地反映事件、人物的歷史原貌,以及一個學科的發展軌跡。
3.新穎及時性
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高校對學生的培養目標要求教師把本學科、本專業最新學術成果,最先進的技術引入教學實踐內容,推陳出新、深入淺出,隨時掌握文獻中反映學科內容和專業資料的新成果和新動態。同樣,教師在從事某一課題研究時,最迫切需要的是盡快了解某一課題當前研究動態,以便能準確判斷自己的研究課題定向,是否是未解決的疑問,未發表的議論,以使自己的研究成果達到領先地位。
(二)對學生需求的分析
高校圖書館服務的主要群體是學生,他們正處于知識更新、迅速積累的階段,應用知識成才的關鍵時期。對于知識的需求量也是最大的,并且對知識的需求具有寬而深,多而廣的特點,消化知識的速度快,具有強烈的知識需求欲望。隨著學生本身素質和閱讀技巧的提高,不同的學生對知識的需求也不同。
1.從橫向分析學生需求
學生的閱讀需求講究實用,閱讀目的非常明確。
學生對信息有新、異、廣、快的閱讀需求。年輕學生的生活充滿活力,喜歡接受新事物,自信心強,求新、求全、求異、快節奏、高效率、開放、獨立是當今大學生追求的新潮流,同時也是其閱讀需要的具體要求。
具有鮮明時代特點的閱讀需求。大學生為了適應社會需要,實現自身價值,閱讀也具有時代特色,這與大學生易于接受新事物,追求時尚有一定的關系。同時,社會對學生的需求也有很強的時代感,這些原因都促使大學生們關注熱點,以適應社會潮流。
休閑娛樂的閱讀需要。大學生思想活躍,反應敏銳,求知欲強,愛好廣泛,他們喜歡讀一些內容真實親切,形式輕松活潑的圖書,一般首選文史類、綜合類圖書,其次是科技類。圖書館應針對讀者的不同閱讀需求,做好引導教育工作,將大學生們的休閑娛樂閱讀興趣建立在堅定、深厚的專業基礎上,幫助學生們樹立健康、時尚、樂觀、向上的意識,堅定生活信心和堅韌不拔的品格。
對信息載體多樣化的閱讀需求。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電子信息資源廣泛應用,大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更加廣泛、更加多樣,方法也更加靈活,閱讀活動從內容和形式上都發生了變化。他們不再滿足于印刷型文獻信息資料,更喜歡利用形象動感,圖文并茂,界面友好的數據庫和網絡系統,閱讀各種數據資料,也利用可讀磁帶、只讀光盤、U盤、電子出版物等載體。
2.學生的縱向需求分析
學生由于所學內容不同、年級不同,學生的心理成熟度不同,學習要求的不同,對大學環境的適應程度也不同,以至于對閱讀需求也有所不同。
對剛剛跨進大學校門的一年級新生來說,普遍存在著一種不適應的感覺,其閱讀需求帶有盲目性、隨機性和不確定性。
二三年級的學生少了許多盲目的閱讀現象,他們基本適應了大學生活,開始更加有效率的利用圖書館,這個時期是他們汲取知識最多最快的階段。他們的學習生活將向深入和豐富發展,喜歡閱讀專業書籍,為將來就業奠定基礎,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四年級的學生即將畢業,在前學期由于面對找工作或者考研的壓力,對于圖書館的利用率已經明顯下降。下學期,其主要任務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選擇適當的題目進行設計或撰寫論文,綜合運用大學四年來所學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進行步入工作崗位前的模擬訓練。
研究生與大學生相比,已經過四年時間的系統學習,對本學科的專業知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與掌握,但還不夠深刻。他們具有較強的信息意識和檢索能力,從而決定了其獲取信息、利用文獻的針對性強,目的性明確的特點,閱讀需求呈現出學術性強、需求量大、范圍面深而廣的特點。
(三)網絡環境下的讀者需求分析
讀者對網絡環境下的需求可以用三個字來概括:全、新、快。及時而準確獲得最新的文獻信息是每一位讀者的基本要求。在傳統信息服務條件下由于條件所限讀者主要靠瀏覽新書、新刊及參加各類學術會議來獲取最新信息。而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由于傳播信息方式改變、交流范圍的擴展,現代信息技術為讀者獲取最全最新的文獻信息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證,讓讀者能及時跟蹤國內外最新技術與方法及成果,并應用于信息需求中。在現代信息環境下,讀者迫切需要圖書館在信息量成倍的增長中,提供文獻、信息導航服務,使他們了解網上與自己需求相關的文獻、信息,盡快滿足信息需求。
因此,網絡環境下的高校文獻、信息導讀工作也不容忽視。高校圖書館應提供具有針對性、精確性、時效性、連續性、多元性的信息服務以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在做好傳統形式的信息服務基礎上,繼而發揮網絡的功能,實現資源的共享,開展多元化的服務,如建立網上咨詢站等服務,來完善高校圖書館的讀者需求信息的儲備。通過這些行之有效的方式,來實現圖書館的電子化和網絡化,為圖書館的文獻、信息服務提供最快捷、最準確、最全面、最新的信息源,全面提升文獻、信息服務的功能,不斷拓展圖書館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 杜藏花.略論高校圖書館的導讀工作[J].邢臺師范高專學報,1996,(2).
[2] 朱怡鈞.論高校圖書館的導讀工作[J].圖書館建設,2001,(增).
[3] 張顯翠.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讀者需求與信息服務[J].圖書情報,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