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粥樣硬化是動脈壁變厚并失去彈性,動脈內膜下脂質沉積并伴有平滑肌細胞和纖維基質成分的增值,逐步發展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增厚的血管壁可阻礙血液的正常流動,他汀類藥物具有穩定并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他汀藥物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治療作用。
資料與方法
2008~2010年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查診斷為頸動脈硬化斑塊(將局部回聲結構突出管腔,厚度≥12mm定義為斑塊)患者200例,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兩組性別、年齡無統計學差異(P>005)。
治療方法:治療組予辛伐他汀20mg每晚睡前服,合并其他疾病予同時治療,定期檢查肝功能及肌酶。對照組不予辛伐他汀治療,其他治療同對照組,觀察1年。治療組有4例出現肌痛,5例腦卒中退出觀察。對照組有2例發生心肌梗死,1例死亡,3例失去聯系退出觀察。
觀察標準:對所有患者進行治療前和治療1年后的血脂檢測及檢測患者雙側頸總動脈、頸動脈分叉處、頸內動脈、頸外動脈及頸動脈中層厚度(IMT),有無斑塊及斑塊形態、大小、范圍、厚度。斑塊面積是斑塊長和寬的乘積。
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平均值(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差異的顯著性檢驗用t檢驗或秩和檢驗,自身對照顯著性檢驗用配對t檢驗或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P<001為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所有資料均采用SPSS115統計軟件處理。
結果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值變化。
兩組治療前后斑塊面積變化。
討論
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病變是平行的,IMT與冠心病的發生及嚴重程度呈顯著正相關。頸動脈斑塊顯著增加心肌梗死、卒中及周圍血管疾病如下肢動脈硬化癥的危險。研究表明,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每增加1mm,心肌梗死危險增加10%~15%,卒中危險增加13%~18%。他汀藥物抗動脈粥樣硬化及穩定斑塊的作用途徑主要是通過抑制HMG-COA還原酶和抑制膽固醇在肝臟的生物合成,從而降低膽固醇和脂蛋白水平。此外,它還具有抗炎、抗氧化、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值、調節內皮細胞功能的作用。從而達到穩定斑塊,抑制斑塊形成、減少血小板聚集、減輕炎癥反應、改善血管內皮功能的作用。因此,他汀類藥物在抗動脈粥樣硬化方面的作用中療效是肯定的。
參考文獻
1傅照華,葛智平,石福彥,等.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關系的研究[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06,15(5):441-445.
2徐欣,馬文珠.體表超聲檢測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相關性研究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03,24(4):306-308.
3陳莉,柯元南,王瑛,等.不同劑量辛伐他汀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和血脂的影響[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8,10(4):250-253.
4Casscells W,Naghavi M,Willerson JT.Vulnerable atherosclerotic plaque:a multifocal disease[J].Circulation,2003,107(16):2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