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規則抗體又稱意外抗體[1],是指血清中抗-B、抗-A以外的其他血型抗體[2]。引起新生兒溶血病、疑難配血、血型鑒定困難、輸血不良反應的主要原因之一[3],為總結經驗,收集2009年1月~2011年7月確認不規則抗體19例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7月檢查血型的患者2136例,男1533例,女603例,年齡19~71歲。
試劑:不規則抗體篩選細胞選用4種不同格局的不規則抗體篩選細胞,抗體鑒定細胞選用以上4家中的任意1家;多特異性(抗IgG、抗C3d)和單克隆抗球蛋白試劑;凝聚胺(Polybrene)試劑;木瓜蛋白酶(菠蘿酶)試劑,木瓜酶(菠蘿酶)試劑配制方法參照文獻方法配制[4]。以上所用試劑均有效期內使用。
方法:不規則抗體鑒定與效價測定方法:抗體鑒定采用凝聚胺(Polybrene)、抗球蛋白2種反應介質試管法同時檢測參照文獻[5],抗體效價測定方法參照文獻[6]。不規則抗體Ig類別檢定方法:采用巰基試劑(DTT)區分IgG和IgM技術參照文獻[7]。
結果
紅細胞血型不規則抗體的調查結果及分布。經過確認不規則抗體19例(089%),其中男3例,女16例。有輸血史/妊娠免疫史911例(426%)。女性高于男性,有輸血史/妊娠史高于無輸血史/妊娠史患者。
不規則抗體檢出結果:采用抗球蛋白和菠蘿酶介質進行檢驗,查出19例不規則抗體,19例患者中單純為IgG類型12例,單純IgM類型4例,IgG和IgM合并的類型3例,說明不規則抗體以IgG為主,其次是IgM類型,其患者信息,見表1。
討論
衛生部明文規定,輸血或妊娠時的輸血者必須做抗體篩選實驗。對于不同性質的抗體采用不同的實驗方法,確保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在配血中,采用多種配血方法,選擇輸注相合的抗原陰性的血液,均無不良反應對輸血患者做紅細胞血型不規則抗體復查,對于保證醫療安全,保證患者利益具有重要的意義。在IgG類抗體中,大多數Rh系統抗體,抗原性的強弱順序D>E>C>c>e。我國人群中Rh(E)抗原是Rh血型系統中除Rh(D)之外最強的抗原,Rh(E)陰性者因輸血或妊娠接受Rh(E)抗原刺洲后容易產生抗-E。
紅細胞血型不規則多由于輸血或妊娠等因素剌激而產生,抗體以IgG抗體為主,其分子量小,有結合補體的能力,是惟一能通過母體胎盤到達胎兒的免疫球蛋白[8,9]。
本次調查表明有輸血史/妊娠免疫史911例(426%)。女性高于男性,有輸血史/妊娠史高于無輸血史/妊娠史患者;19例患者中單純為IgG類型12例,單純IgM類型4例,IgG和IgM合并的類型3例,說明不規則抗體以IgG為主,其次是IgG和IgM合并類型,再次是IgM類型。這就要求臨床醫生和血庫管理人員,要嚴格遵循《臨床輸血技術規范》的規定[10],對上述類型的患者進行血型不規則抗體的檢測,提高輸血療效,避免溶血性輸血反應和紅細胞輸注無效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李勇,楊貴貞,主編.人類紅細胞血型學實用理論與實踐技術[M].北京:中國科技出版社,1999:139.
2夏榮,蘭炯采.重視紅細胞輸注無效,提高臨床輸血效果.中國輸血雜志,2008,21(1):5.
3王立萍,閻東河,趙月凱.多次輸血妊娠產生Rh血型抗體16例[J].中國輸血雜志,2005,18(3):250.
4劉達莊.免疫血液學.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190-191.
5嚴康峰,謝敬文,莫錦政,等.無償獻血者同種不規則抗體發生率研究.臨床輸血與檢驗,2003,5(3):195-196.
6中國輸血技術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0.
7馮雙利,盧志芬,劉風敏.改良自動化固相微板法檢測紅細胞抗體的應用.臨床輸血與檢驗,2005,7(3):206-207.
8向東,張維民,王健蓮,等.220例患者血型不規則抗體分析.臨床輸血與檢驗,2003,5(2):103-105.
9林瓊琳,李建華,彭燕,等.1038例患者輸血前不規則抗體篩檢分析.臨床輸血與檢驗,2005,7(3):200-201.
10吳遠軍,劉彥慧,朱學海,等.紅細胞血型不規則抗體檢測的意義.中國輸血雜志,2005,18(4):316-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