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老年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嚴重危害人健康,是一種多發病,肺功能呈進行性減退,常有氣促、高氣道反應、低氧血癥、咳嗽時痰不易咳出。霧化吸入具有藥物作用直接、起效快、用藥量小、全身不良反應小的優點。氧氣驅動同時改善缺氧、增加氣血交換的良性循環,局部刺激、濕化還可促進排痰。解除氣道平滑肌痙攣、促痰排出是治療的重要方面。2009年8月~2010年9月收治COPD急性加重期老年患者108例,施行沐舒坦、糜蛋白酶、喘定、氧氣霧化吸入治療,取得了較好療效。霧化吸入療法在臨床應用最為普遍,主要觀察比較最為常見的兩種霧化吸入療法的臨床效果,并進行總結。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09年8月~2010年9月收治COPD急性加重期老年患者108例,年齡42~92歲,平均64歲。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54例。通過多項檢查,所選病例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標準[1]。
治療方法:治療組和對照組均首先實施常規治療,并輔以霧化吸入方式。治療過程中,采用保持坐位,所有霧化液在使用前,均采用無菌蒸餾水加入相應藥物事先配置。兩者的差異在于治療組的治療采用氧氣霧化器,而對照組借助超聲波霧化器。霧化吸入每次治療時間持續在10~20分鐘。霧化時應當及時關注患者身體狀況,一旦患者感到不適,應當立即調整治療方案,間斷物化治療,降低患者不適感。同時,在治療過程中,應該在每次吸入藥液后,對患者輕輕拍背,幫助患者排痰。
觀察項目:主要通過監測患者的體溫,并通過觀察患者咳嗽、氣促及肺部干濕啰音來判斷治療結果。
療效評定標準:①治愈:治療1周后,病情癥狀消失;②好轉:治療1周后,病情得到緩解,濕啰音消失;③無效:治療1周后,病情無改善或加重。
統計學處理: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各組數據間差異,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例)
組別治愈好轉無效治療組30186對照組172710
兩組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平均消失時間情況比較:兩組治療后氣促比較,差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兩組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平均消失時間情況比較
組別咳嗽氣促干濕啰音治療組5±24±1.66±2對照組5±26±2.36±2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呼吸內科最為常見的呼吸道疾病之一,特別在冬春季節易發此病。這可能與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以及呼吸道解剖結構異常有關。一方面免疫力低下導致的炎性反應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生成減少,另一方面,COPD患者支氣管管腔多狹窄或變形,且該年齡段患者咳嗽排痰能力差,容易造成病情惡化,嚴重者甚至會造成呼吸、心力衰竭,進而對患者生命造成危害。
COPD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普遍認為COPD以氣道、肺實質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癥為特征,在肺的不同部位有肺泡巨噬細胞、T淋巴細胞(尤其是CD)和中性粒細胞增加,部分患者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激活的炎癥細胞釋放多種介質,包括白三烯B4(LTB4)、白細胞介素8(1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其他介質。這些介質能破壞肺的結構和(或)促進中性粒細胞炎癥反應。除炎癥外,肺部的蛋白酶和抗蛋白酶失衡、氧化與抗氧化失衡以及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如膽堿能神經受體分布異常)等也在COPD發病中起重要作用。吸入有害顆粒或氣體可導致肺部炎癥;吸煙能誘導炎癥并直接損害肺臟;COPD的各種危險因素都可產生類似的炎癥過程,從而導致COPD的發生。
COPD主要有發熱、咳嗽、氣促、喘憋等癥狀,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癥狀則在重癥中出現,對患者危害很大。同時,經常用藥,療效差,因此霧化吸入療法自有其優勢,它通過直接在病變部位吸收,相對于其他途徑而言,可以用小劑量快速實現藥效,且能夠避免不良反應,且療效顯著,因此特別適用。
從工作原理上說,超聲波霧化器主要依靠超聲,將藥液變霧化,方便藥品從呼吸道吸收,以實現治療。和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傳統服藥途徑相比,這一方式優勢獨特,首先在于服藥速度可以通過調節霧量控制,另外,霧滴小而均勻,方便吸收,且藥物能夠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作用快。加之霧化過程中會對藥液產生加熱作用,對于患者來說會感到舒適,從而避免患者服藥過程中的排斥感。氧氣驅動式霧化吸入已逐漸成為主要的霧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