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抑郁癥是婦女在生產孩子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而造成的抑郁癥。其癥狀為緊張、疑慮、內疚、恐懼等,少數嚴重者會有絕望、離家出走、傷害孩子或自殺的想法和行動。對于部分患者來說,產后抑郁癥的癥狀經過一段時間將會自然消失,恢復正常;但對少數癥狀嚴重者經過心理護理與健康指導,也會平穩度過產后沮喪期[1]。現將我中心對產后抑郁癥患者發病的因素及護理干預措施報告如下。
產后抑郁癥的因素與臨床表現
產后抑郁癥因素:①生理因素:婦女懷孕期間,荷爾蒙雌激素和黃體酮是平常水平的10倍[2],分娩后荷爾蒙水平迅速降低到以前水平,這種突變給產后婦女情緒造成不穩定或易怒等。②心理因素:因孩子出生后,對繁雜的工作及孩子健康過分擔憂,她們擔心無法勝任母親角色。同時過度緊張、身體疲憊、睡眠不足、缺少他人關懷及對母親這個新角色既新鮮又恐懼等問題,也是導致產后抑郁的重要原因。③客觀危險因素:婚姻不和協或對已到來的孩子還沒做好接受的心理準備;由于無生育經驗,缺乏正常妊娠或分娩知識,擔心能否安全渡過妊娠期、分娩期及產后自己身材恢復等問題;懷孕期間的生活壓力或負面事件的發生或曾經歷過產后抑郁癥等。④既往情緒紊亂:以前抑郁癥的歷史增加了婦女得產后抑郁癥的危險,如曾有過經前綜合征的病史。
臨床表現:主要表現為傷心、焦慮、情緒不穩定、易怒等。產后抑郁癥與普通抑郁癥并沒有本質區別,產后抑郁癥易發生在性格內向、孤僻、社交能力差、心胸狹窄、脾氣怪異的女性者。由于某些產婦因對家庭或長輩照顧嬰兒的方式不滿意,尤其是丈夫對產婦的關心不夠時,都可誘發此疾病。產后抑郁癥分三種類型[3]:①產后3日抑郁:患者往往是初產婦,發病于分娩的3天內,癥狀較輕,主要表現情緒沮喪、焦慮、失眠、食欲下降、易激怒、注意力不集中等,但持續數日后癥狀可自行緩解。②內因性抑郁:發病于分娩后2周內,表現為激動、情緒低落、焦慮、無助感等,擔心養不活所生的孩子,嚴重時會出現殺害嬰兒的行為,然后自殺。③神經性抑郁:多數產婦以往有神經病史,在分娩后原有的不良情緒體現加重、身體不適、情緒不穩、易發脾氣、睡眠不安等。
產后抑郁癥的護理與效果評估
護理:①社區護理:產后要為產婦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保證產婦的休息和睡眠,易食消化富含營養食物,使產婦盡快恢復體力。要主動與產婦交流,傾聽她們的感受,幫助獲得母乳喂養的技巧。告知保持心情愉快可促進乳汁分泌及教會產婦和家屬護理嬰兒的一般知識[4],激發她們積極的心理反應,指導其進行母嬰互動情感交流,鼓勵產婦有效鍛煉身體,使產婦順利實現角色轉換。社區醫護人員應對產婦提供生理、心理和情感支持,增加訪視次數,以減少產后抑郁癥的發生,促進產婦心理健康[5]。②常規護理:對孕婦進行一般常規護理指導,告知簡單或必要的知識信息,便于孕婦了解病情并積極配合治療。
效果評估:①健康教育評價:護理人員是否將病理知識傳達給患者的效果評價,分為明確了解、比較了解、不夠了解、不了解等4個級別,分值分別為1~4分。護理內容與事項的行為評價主要包括參與制訂心理護理、活動方式、癥狀控制、情緒撫慰、康復方法鍛煉等,各項內容均分為積極、較積極、不夠積極、不積極4個級別,分值分別為1~4分。②抑郁程度評分:參照抑郁程度評分表,共包括20個項目,評分分為4個等級:偶或無、有時、經常、持續,積分分別為1~4分,分數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一般來說,低于50分為正常,50~60分為輕度,61~70分是中度,70分以上是重度抑郁。③護理服務滿意度:制定滿意度問卷,內容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溝通、護理服務滿意程度等。滿意度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3個等級,分值分別為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