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反復多次住院的精神病人,雖經積極治療,臨床痊愈后,仍有大部分病人經多次復發后趨向于精神衰退。目前人們對精神分裂癥的反復多次復發住院問題仍是精神科的重要課題之一。另外,對于恢復期病人個人生活自理能力雖然很好,也具有一定的勞動能力,卻不愿出院,個別患者出院后精神不穩定,經過再次入院后,并且稍可緩解,下面就精神病人反復多次住院主要原因淺談如下。
精神病人反復多次住院的主要原因
家庭因素:主要指人格及其形成,特別是兒童期教育的結果。家庭早期發現、早期明確診斷,早期徹底治療,至關重要。病人初期癥狀表現不明顯,容易被人忽視,甚至家人對精神衛生知識不了解,誤認為是病人有意捉弄家人,給予開導失去了早期發現治療的最佳時機,導致病情復發而反復多次住院;少部分家屬缺乏科學知識,不相信科學找巫醫、燒香、拜佛等致病情加重;有的家人對精神病不愿承認,反倒做一些對診治不當的工作;有的家人對精神科知識缺乏,反復強調藥物的不良反應,擔心藥物給身體帶來的傷害,拒絕服藥治療,耽誤治療,導致病情惡化,癥狀無法控制方可來到醫院,給治療帶來困難,病情恢復不佳而反復多次住院。有的家人對對病人不負責任,只要住院后對治療不聞不問,而病人對自身服藥缺乏知識,另一方面藥物不良反應的影響而使病人停止服藥治療導致病情復發。有的病人因家庭關系緊張等不良因素而導致病情復發反復多次住院。
社會因素的影響:涉及社會和文化因素,如貧困、隔離等。由于缺乏精神疾病知識對待精神病患者表現歧視、反感的態度。親屬、朋友都避而遠之;世俗偏見的影響認為即使病治好了也不是正常人了,再就是患者反復多次住院,使鄰里不得安寧,家里對病人缺乏耐心,致不愿接病人出院。即使出院后生活無法安排,自己家不能回,致反復多次住院。有的單位領導對病人出院后不但不同情反而看不起病人,至于的精神病人仍得不到正常人的待遇,不給安排工作顧慮重重,讓在家休息。致使病人感到無用成為廢人,很難恢復原工作,社會上的不良刺激容易使病人產生悲觀的厭世的情緒,對前途失去信心,導致病情再次反復住院的因素。
病人心理障礙:由于精神病人犯病時給家庭及社會造成危害,并且害怕出院后受到社會上一些人歧視而不愿出院。另一方面,因反復住院長時間與家人、社會隔絕,自己感到陌生而不愿出院。對單位同事長時間不接觸而感到孤獨和苦悶,并且自己曾傷害過他人,給家人及鄰居造成危害,家人不敢接其出院至繼續住院。病人對自身疾病感到悲觀,認為一生都完了,誰也看不起自己,沒有希望了,整天就是混日子而不愿意出院。少部分病人在住院期間,認為吃穿不愁,任何生活上的失去都由醫務人員去料理,養成了飯來張口的惡習,不愿意出院,即使臨床治愈出院回家后,還愿意返回醫院。
反復住院依賴[1]:病人反復多次住院對于醫院的飲食起居有了一定的適應規律,生活均有醫務人員督促、照顧,使病人養成了一種惰性不良的生活習性,形成了生活依賴[2]。由于精神病人在犯病期間給社會和家人造成傷害,致使出院后也受到社會上的歧視,無人敢靠近,在醫務人員精心的關心下與他們促膝交談在生活上給予關懷,在精神上給予鼓勵,使病人和醫務人員之間相互平等,使病人在精神、生活、心理方面得到滿足,形成了精神依賴。
社會功能障礙:病人反復多次住院不于社會交往,信息閉塞,悲觀對自身評價過低,出院后不愿意參加社會活動而消極態度。再一方面,由于反復住院,衰退的病人高級意向減退,思維活動速度減慢,心理活動受限,對一切無要求,不能勝任原來的工作,脫離社會,不愿承擔責任,失去回歸社會的能力和信心,而多次復發住院。
討論
導致精神病人反復多次復發住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素。在基層醫務人員中要全面普及和宣傳精神疾病的防治及衛生常識知識,以及開展廣泛的社會工作,并做好病人家屬的工作,既能使患者早期就醫,以縮短病程;也可使患者出院后,能在醫務人員指導下,堅持藥物治療;同時使患者處于較好的周圍環境中。使人們了解和掌握一些有關精神疾病的知識。家屬及監護人員要全面負起責任,要安排好病人的生活,堅持服藥的情況,定期復查。尤其在出院后2~3年內更應堅持服藥。半數以上病人復發前期有早期癥狀,故及早發現這些癥狀,為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了可靠依據[3]。消除世俗觀念、相信科學、面對現實、降低復發率,不要錯過最佳治療時期,病期越短、愈后越佳,充分發揮防治網點作用,就近防治。鞏固住院取得的療效,正確對待和理解精神病人,妥善合理安排病人工作,不要歧視病人,減少不良因素刺激,避免復發。堅持治療≥2年。關于如何維持治療,針對難于堅持維持治療的原因,強調維持治療在防止和減少復發的重要性,打消各方面的思想顧慮,責成家屬和單位有督促病人用藥的任務,必須一開始就合理用藥,以減輕病人負擔,對不愿服藥的病人設法減輕不良反應,使其愿意服藥和采取長效藥物肌肉注射,利用防治網點,就近根據病情變化情況調整劑量,甚至送藥上門。
只要盡量消除各種誘發因素,在藥物治療基礎上,積極主動調動病人尚存的健康的非病態的自我部分的主觀作用[4]。主動訓練病人保存重建個人生活和社會技能,調整改善周圍環境,減少住院時間,加強社會接觸,將康復措施貫穿于醫院內、外全過程,開展社會精神病學工作。使精神分裂癥病人不脫離社會環境,沿著有利病程進展的途徑在社會中得到康復是十分重要的。通過適當手段,提高家庭、社會在治療中支持和合作,使病人基本上不離開社會生活,才能有效減少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