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茨海默病(AD)由巴伐利亞的神經病理學家于1907年首先發現,并以其名字命名[1]。輕度認知障礙(MCI)是AD的前驅表現狀態,是正常老化和老年性癡呆之間的一種過渡階段,表現為輕度的記憶損害和智能損害,達不到癡呆的診斷標準。AD是一種主要發生在老年人的慢性進行性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AD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量表,主觀性較強,臨床診斷的差異較大。
AD患者海馬體積明顯縮小,海馬結構在學習和記憶中起重要作用。乳頭體(MB)屬于邊緣系統,與認知功能、記憶的形成有著密切的關系,乳頭體的損傷會產生認知與記憶功能的障礙。有研究顯示AD患者的乳頭體體積縮小明顯,而正常老年組乳頭體體積無顯著差別,說明乳頭體不會隨年齡增長而產生生理性的縮小,其體積的變化能反映出腦組織發生的病理性改變。乳頭體是下丘腦的一部分,參與神經內分泌調控糖代謝[2]。
資料與方法
研究對象:MCI患者組33例患者中,男16例,女17例,平均年齡7563±885歲,其中糖尿病15例,非糖尿病1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診斷標準:①記憶力下降,雖經提示回憶仍有困難;②學習和掌握新知識有困難;③可有認知方面的變化,但不夠癡呆標準;④記憶或認知神經心理量表評分可低于同年齡或同教育程度者;⑤可能影響社會活動、人際交往、工作完成和家庭生活;⑥神經影像可有嚴重于腦老化的某些部位(如海馬)的萎縮。AD患者組35例患者中,男14例,女21例,平均年齡7282±792歲,其中糖尿病15例,非糖尿病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診斷標準:①依據NICNDS-ADRDA制訂的標準確定有AD;②依據MMSE判定癡呆程度MMSE<23分;③CDR為1;④依據Hachinski缺血指數表得分<4分;⑤無任何精神或神經中風等病史。MCI組與AD組的糖尿病患者均符合以下要求:糖尿病癥狀+隨機血糖≥111mmol/L(200mg/dl),或FPG≥70mmol/L(126mg/dl),或OGTT中2小時PG≥111mmol/L(200mg/dl)。癥狀不典型者,需另1天再次證實,不主張做第3次OGTT。
研究方法:MRI測試方法:采用GE公司SIGNA15T Horizon磁共振機進行檢測。所有受試對象均行常規T2序列掃描,以排除腦的實質性病變。采用三維擾相位梯度回波序列橫軸位T1序列對乳頭體體積進行測量,連續掃描。①海馬體積測量:先做頭顱磁共振T1序列掃描,然后垂直于海馬做冠狀位T2序列掃描,并逐層手動描繪出海馬的界限,層厚15mm,間隔20mm。應用頭MRI系統計算軟件,得出每一層海馬的面積,用每一層得到的海馬面積乘以層厚數得到各層的海馬體積,即將每一層面的海馬體積相加起即得到整個完整的海馬體積。②乳頭體體積測量:用鼠標手動勾劃處軸位各層面MB的邊緣和輪廓,并計算它們的面積,用面積乘以層厚得出體積,各層體積相加即為該側MB的體積,兩側分別同時測量,兩側MB體積相加即得MB總體積。每個數據均測量3次最后取平均值。
統計學處理:對測量結果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標準α=005,P>005無統計學意義,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結果
所有AD與MCI患者比較:雙側海馬、海馬旁回、顳中回、頂上小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萎縮,但以AD患者海馬體積縮小明顯,AD患者兩亞組AD組與T2DM+AD組間,T2DM+AD組海馬體積縮小明顯(P<005),差異具有顯著性。
所有AD與MCI患者比較:MCI患者兩亞組(P乳頭體>005)。AD患者乳頭體(MB)體積縮小,AD患者中兩亞組AD組與T2DM+AD相比較,MB體積無明顯差異(P乳頭體>005),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討論
AD是發生在老年人中的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的退行性病變。磁共振T1序列能提供良好的灰白質對比,早已用于AD的形態學評價。海馬及內嗅皮層體積的萎縮可早于臨床上癡呆癥狀的出現,可作為早期AD的檢測指標。最新研究發現,海馬萎縮是預測MCI能否轉化為AD的特異和敏感的診斷指標,MCI患者的海馬萎縮越明顯,向AD的轉化風險就越高。
本研究對總海馬體積進行測量并進行相關分析,35例AD患者中,21例有廣泛腦萎縮及海馬萎縮,主要為兩側大腦溝及外側裂增寬,側腦室擴大;13例提示雙側海馬萎縮;10例右側海馬萎縮;7例左側海馬萎縮。33例MCI患者中,15例提示輕微腦萎縮;14例有腦白質脫髓鞘變性;4例MCI患者MRI基本正常。